傍晚,牛角村老榕树下的祭坛旁热热闹闹,村民甚至都没吃晚饭,便来这里蹲守,等待着借粮的张虎还本付息。
对于农奴而言,这可是笔不菲的收入,有人投入得多,三倍收益下来,比伺候两年庄稼赚得都多,心里早就乐开花了,还吃个屁的饭。
已经有好玩的人组织,今夜篝火盛宴,杀猪宰羊,不醉不归。
对于确定性高,收获颇丰的等待,并不煎熬,且非常兴奋。
大伙纷纷询问彼此间借给张虎多少粮食,这一次能拿到多少铜钱。
“哇,你们家发了,二十石粮食,收回来之后,一年不下地,也能过得很滋润。”
“你们家才舒服呢,你老公在二瓜那里拉货,一个月拿不少工钱吧,听说犁地下种都没回来,都花钱请人干,当上地主了。”
“哎哟,哪有你说得那么舒服,这不是没办法嘛,地里的活不能扔,那边不开工就没钱,大儿子要娶媳妇,不拼命不行。”
……
有人的地方,就有攀比,一切都可以比,身材,长相,家底,孩子,爹妈……
表面上互相恭维,谦虚友善,实际……
一番比较之下,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表面谦虚的众人,居然比不过一个脑子不太好的瓜货。
“胡愣子,你说你借了多少粮食给虎子?”
牛角村人口中的胡愣子,本名胡二三。
胡二三大众脸,大众身材,大众穿着。
特别之处在于,这人行动慢半拍,走路一向不疾不徐,吃饭永远一口一口来,说话都是一句一句。
还有脸上总带着笑容,天塌下来,依旧这模样,乐观过了头,说好听点叫豁达,说难听点叫憨憨傻傻。
“呵呵……六十二石,呵呵。”
胡二三的“呵呵”没有炫耀,嘚瑟,讥讽的意思,他也不知道这些弯弯绕。
说话起手“呵呵”,收尾“呵呵”,仅仅是他独有的习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由于这幅憨憨傻傻的模样,大伙给了他胡愣子的绰号。
他的呵呵虽然还是那个呵呵,可在众人听来,就不那么舒服了,一个傻子,居然赚得最多,老天爷估计瞎得挺严重。
六十二石粮食,三倍收益,那就是一百八十六石。
以六百文每石的价格折合成现银还本付息,这是当初张虎给的承诺。
胡二三一共挣了一百一十一贯六百文铜钱。
“111贯铜钱,胡愣子,你发达了。”
寻常的五口之家,吃喝拉撒等一应开支,每年大概需要花费四十多石粮食。
按正常粮价每石300文计算,就是十二贯铜钱。
胡二三挣了111贯,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啥也不干,可以美滋滋的过上十年。
“愣子,你买了多少张家镖局的股权契约。”
有人问道。
牛角村人,在这半年,遇上了两回天上掉馅饼,一回是张虎借粮,另一回是男爵老爷募集资金搞镖局。
胡二三都接到馅饼了。
胡二三听到有人问话,众人都看着自己,“呵呵”干笑两声,一根一根掰手指头算起来。
“呵呵,我家有四十三贯,呵呵。”
“呵呵,虎子给了我七十贯,呵呵。”
“呵呵,我留了十三贯,买了一百贯,呵呵。”
胡二三慢慢悠悠,一步一步算下来。
旁边的人听着,心里不是个滋味,羡慕,嫉妒,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