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到了公元前七世纪,中国有一个牛人叫管子,在经济方面是一个奇才。下面我们说说他的故事。
那个时候管子在齐国当相国,想征服南方的楚国——请注意当时的楚国非常的强大。由于是块硬骨头,有很多武将都想建功,都主动请缨希望带兵去攻打,但是相国管子摇了摇头。
管子派谁去攻打楚国的呢?他派了100名商人。
呵呵,派商人去打仗,是不是很奇葩?
这100名商人去楚国怎么打仗呢?也很奇葩——去买鹿。严格的说,这些商人也不知道管子葫芦里买的什么药。这个鹿,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梅花鹿的那个鹿,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动物。当时这个动物非常的稀缺,也只有野生,没有家养。当然那个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人们虽然知道这玩意儿是个好东西,但是真正经常用的上它的人也不多,所以价格也不贵,大约是两个钱币一头鹿,我们就把它俗称为两块钱一只吧。
这100个商人到楚国去买鹿,是怎么买的呢?他首先把价格提升到3块钱。然后是四块钱五块钱。
楚国的国君楚成王和楚国大臣以及楚国全国的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高兴。大家都在想,天啦!没想到我们家这个宝贝儿这么值钱!没想到啊!这玩意儿深藏不露啊!好了,现在知道了,好办!举国上下,全民感染,纷纷上山去捕捉鹿这个动物,卖给齐国的这些商人。当然,由于有利可图,本国很多商人也参与倒卖和炒作,于是,鹿的价格一路走高。后来这些商人竟然把鹿的价格提高到40块钱,大约跟1000斤粮食的价格相同。于是大家的热情更加不可遏制,身强力壮的基本上都上山去捉鹿去了,身子骨弱的,也在围绕捉鹿产业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去了。
大家都去捉鹿去了,农活谁干呢?回答是没人干。
楚国人的想法是,鹿这么值钱,捉鹿这么挣钱,我还种庄稼干什么?我挣了钱还怕买不到粮食吗?
当时楚国举国捉鹿,到了一种什么境地呢?那就是连楚国的军人也都停止了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打猎的工具,偷偷上山去捉鹿。军人本来是捉人的,现在改成捉鹿,自然技高一筹。
其结果是什么呢?当然鹿也捉的差不多了,山上也估计没什么鹿了,鹿的价格已经涨得是个天价了,楚国人也挣了很多钱。形势一派大好,楚国歌舞升平,富甲天下。
在那种情况下,我估计,谁家要是在山上捉到了一头鹿,大体相当于我们现在抢了一个天大的红包。
那个时候,楚国人全民出动,上山捉鹿,群情振奋,收获颇丰。
但就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那就是没多少人种粮食。
不过应该也不要紧,因为有钱还怕买不到粮食吗?
过了几年,楚国大旱,楚国的粮食就更少了。但是楚国人不怕,拿着钱去买粮食。
这个时候管子又制定了一个规矩,那就是:不卖给楚国粮食。由于当时齐国已经征服了很多国家,他不仅禁止本国卖给楚国粮食,还要求臣服于他的其他国家,也不卖给楚国粮食。
与此同时,管子集合了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到楚国的边境,准备开打。
楚国的国君楚成王一看,傻了!这可咋整?连粮食都没得吃,还打什么仗呢?怎么办?很好办,四个字:举手投降。
于是管子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不杀一人,就制服了非常强大的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