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铸造的货币叫作“直百五铢”,最初重十克左右,约是原蜀地五铢的三倍,却要当一百枚蜀地五铢用。这说白了就是铸造大钱,以三四十分之一的成本去抢劫蜀地的粮食、布匹乃至所有财富。
《三国演义》用了一百二十分力气美化刘备,把蜀汉尊为汉室的正统。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流氓气十足的人:
早年先后投奔公孙瓒、袁绍、曹操、吕布……皆反;
最后一任主子是刘表,刘表死后他就篡夺军队领导权;
蜀地刘璋请他帮忙镇压张鲁农民起义,刘备居然率军攻破成都,逼走刘璋。
中国史书上吃人的案例并不鲜见,刘备就是其中之一。逃难中的刘备逃到了一个樵夫家,据说樵夫知道刘备是“贤人”,就把自己妻子杀掉给刘备炖了一锅肉。
蜀地与中原有群山相隔,根本没受到中原战争影响。刘备入蜀之前,史籍这样描写蜀地经济:水渠散布在田野之中,良田好像绸缎般靓丽,黍稷油油,粳稻漠漠,村落中楼宇相望、桑梓相连,好一派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刘备入蜀四十年后,史籍这样描述蜀地:男子都被拉去打仗,女子都被拉去搞后勤运输,耕地荒芜殆尽;无论君子、小人都对蜀汉心怀怨恨,黎民百姓由于害怕惩罚而不敢逃离。
堂堂天府之国居然饿殍遍野,刘皇叔等一干人到底在这里做了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困难。
魏、蜀、吴三国之中,唯独蜀国没有史官,根本没有留下治史的第一手资料。大概是因为蜀汉经济已经破败到了极点,无法再多拿出一份俸禄供养史官。现在,我只能从《三国志》《晋书》中找到只言片语,希望能为您展示一个真实的蜀汉。让我们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说起,这一年,四处流窜的刘备时来运转。
张鲁在益州(今四川)搞了个“五斗米教”,顺便起义。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感觉自己无力控制事态发展,只得向刘备求援,希望他派兵剿灭张鲁。当时,有人劝告刘璋:“刘备虽然素有仁义之名,但其实是一个比曹操还坏的枭雄。刘备如果进入益州,您能给他什么职位?如果让他做益州牧,主公您将何以自处?”
刘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坚持借兵对付张鲁。结果,刘备刚进益州,就跟张鲁眉来眼去,联手恶搞刘璋,两人约定事成之后奉张鲁为“汉宁王”。张鲁当然没有当上汉宁王,却被刘备忽悠到打击刘璋的第一线。刘备进入蜀地的时候已经穷到家了,普通士兵连饭都吃不饱,至于军饷是想都不用想的。那么,刘备以什么激励自己的将士作战呢?
答:抢劫!
兵临成都的时候,为了给将士一点盼头,刘备承诺攻下成都之后城内财富自己分文不取,宝物尽归将士。
好一个,好一个,说白了,就是纵兵抢劫。此情此景,
与董卓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