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见赵高又是叹了一口气道: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咱们同村的那家秀才沈家,要办些事。”
说完,赵高还似乎不经意想起补充道:
“对了,你们上河村的林家知道不?好像就是沈家新娶新妇的娘家。”
林家吴家怎么会不知道?
事实上,这段时间吴家对林家极其不陌生,尤其是吴王氏。
这话还要从吴狗蛋生病了说起,起初吴狗蛋咳嗽的时候,吴家老两口还以为是狗蛋为了好吃的故意装病,谁知道越到后头咳嗽地越严重,甚至还咳血了。
这可给吴老两口吓了个够呛,当晚就问村里借了牛车上镇子上的药堂看了大夫。
结果这回吴狗蛋的病还真不是装的,这一趟看了老吴家足足两吊子钱,主要是抓药钱比较多。
大夫说了,因为拖的时间太久了,要是早点来看,没准早就好了,现在到了咳血才来看,得喝药才能好。
后来就给开了一日三餐的药,并且让吴家每过几天就去镇子上看看免得变地更严重了,大夫也是生怕误诊,毕竟吴狗蛋这么小的娃,各种病情都不太显眼。
到了咳血的地步,也不是说没有肺痨这种可能的。
所以只能先给人按照百日咳治疗,等过几天看看有没有转好,要是转好了说明没有误诊,要是没有转好,大夫说不定还会有其他考量。
但吴家不知道,以为百日咳这么严重,觉得自己小时候也时常咳嗽,可是都几天都好了,哪里知道什么百日咳这种概念?
就是前几个娃都皮实地很,谁知道到了吴狗蛋却出了问题?
吴家老两口只以为百日咳是个不得了的大病,一时间对吴狗蛋更加内疚了。
这段时间,不仅仅每天加餐一顿饭,吴狗蛋想吃什么红薯干之类的零嘴也都是满足的。
每隔两天就去一趟镇子上看大夫,就怕有个好歹。
虽然最后大夫确定就是百日咳,但这期间吴王氏却遇上了同村也来给自家娃看病的林王氏。
原本两家人也没有过节,但却还是因为一些原因两家结了些仇。
至于这个原因,就是两家人一起在镇子上九龄堂看病时,两个大人在抓药,没看住小的,让吴狗蛋抢了林人杰的糖人,不仅抢了还给弄碎了摔到了地上,最后谁也没得吃。
林人杰岁数小些,当时就坐到地上哭了起来,吴狗蛋见状,这段日子被吴家老两口惯坏了,一见情况不妙,便也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等吴王氏和林王氏赶到的时候地上就坐了两个哭的好不凄惨的两人。
之后自然两家没什么过节的人家,不对付了起来。
主要是看着林人杰被人抢了糖欺负乐,对方还不打算赔糖钱,林王氏便故意说了句刺激吴王氏的话,吴王氏本来也觉得这件事是他们不对,不过因为那糖人林人杰也是吃过的,凭什么让他们赔一个新的?
后来又被林王氏刺激了,当时二人就阴阳怪气地斗了起来,吴王氏暗指林王氏小气和小孩子过不去,林王氏暗指吴家穷买不起糖。
最后相看两生厌,不欢而散。
这仇自然也就彻底结下了。
实际上这仇也不至于过不去,但谁让吴王氏是个会说的,将这件事当做个什么,说给其他人听了,当中不乏添油加醋。
又正好给林家听了去,林家自然也不会示弱,也在外说吴家养不起还生这么多,连个糖也舍不得买,在外抢别人家娃的吃的。
这事也闹了几天,后来逐渐有了新的八卦,村里人才没谈论这件事。
不过现在吴家人听到那个林家,可以说都不用回忆,瞬间心中就升起了许多不悦。
听赵高这话的意思,难不成这个林家的亲家还是什么不得了的人物?
随便办个事都能去县里住好几天?还住的客栈,客栈这种地方是一般人住的起的吗?
吴老光如此想,但吴王氏却不怎么想。
究其原因还是吴王氏记忆力好,她还记得当初林家嫁女儿时,不是连喝喜酒都没去?
这十里八乡的,哪有自家闺女的喜酒都不喝的,又不是嫁到天上。
于是吴王氏就猜测,这个嫁到沈家的闺女,和林家的关系一定不多好,就算沈家有能耐又这么样?
反正林家也占不到便宜。
这样想着,吴王氏面上却没着急的神情,而是看着赵高问道:
“哦是吗?那那个沈家是办什么事?”
赵高闻言也就随口道:
“也没什么,就是办理过继的事。”
一听这话,吴王氏却是有些意外了,毕竟沈家还能娶媳妇说明是有男娃的,这又为什么要过继?
赵高心里得意,沈家只说这件事办好之前,赵家必须得保密,但却没说办完之后,赵家还一定要保密。
这件事,回去他就给村里人说,到时候知道的人多了,传到林家也找不到他们赵家头上。
“你们也觉得很奇怪是不是,我也觉着奇怪地很,但沈家说的好停,为了后继有人,沈家当家的还是叫我叔的,我自然也得帮。”
这话一说出来,赵家就从拿钱办事变成了情义相帮了。
这时候吴王氏一边给吴狗蛋喂着粥,一边想着,难不成是沈家生的小子不能生?
可这也不对啊,这才嫁过去多久,就知道不能生沈家要绝后了?
然而这时却又听赵高道:
“还有一件事我一直很奇怪,也不知道能不能说。”
吴王氏就不能听到这种话,一听到这种话,她心里就和挠痒痒似的难受,不打听出个究竟,晚上都睡不着觉。
于是就如同赵高所想的那样,他话音一落,吴王氏立马就道:
“有什么不能说的?咱们一家人还有谁能说出去?”
赵高闻言面上一脸认同,心里却笑了起来,还不就是知道你一定会说出去他才来的这趟?
于是赵高便像是踌躇了一下才道:
“也没什么,就是我拿沈家侄儿,最近家里的条件好了不少,据说实在镇子上做生意,卖一个叫做栗子饼的吃食,每天赚的不是银子。”
吴王氏一听傻眼了,她之前在镇子上给吴狗蛋看病,虽然没见着沈家但栗子饼的名号也是隐约有听说的,据说摊主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一天能挣好几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