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个逻辑来说!
我章杉同样推崇,所以我章杉=大数学家+大哲学家+大物理学家+……
咳咳~
思考的虽然有点远,但章杉既确定了所谓的记忆空间不是梦,也明确了记忆空间的性质。
那么他天亮之后无非就是这样的任务了~
主线任务是确定一下记忆空间是不是只能在梦境下开启。
支线任务则有两个:
一个是学习绘画知识,以便充分运用联觉这项能力;
二是进一步补充一下《老子》的道论思想~
接下来章杉也不再胡思乱想了,很快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
时间来到10月7号,章杉不到五点就起床了!
起这么早倒不是因为勤劳,而是特么的三个女人也太沉了。
章杉也搞不懂到底是出了什么状况~
昨天不是骆常慧、琳德莎在争夺主卧么~
好家伙,没争抢出结果反而一块进来了!
这几个人是什么时候钻进来的,这也太吓人了吧~
三个人八爪鱼似的缠在身上,尤其是琳德莎最过分~
几乎还整个人都趴在他身上~
虽然几人寸缕未着蛮香艳的,可是这特么的~
章杉:???
小姐姐你多重心里没点AC数吗?
怎么说你也一百斤啊!
多大仇多大怨,这分明就是谋害啊!
要命!
真的要命!
章杉记得古代监狱里有时候秘密处决犯人的时候就趁着犯人熟睡将一两百斤麻袋放到人身上,这样人即使死了,身上都不会有伤痕~
当下章杉就想狠狠的教训一下最为过分的琳德莎~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毕竟难免会闹出什么动静~
这万一要是群体来攻,咳咳,这一天还干点啥不!
章杉搬开几人,虽然动作谈不上温柔,不过也没有惊动几人!
或许也惊动了吧,不过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章杉也没作过多理会,反正按照这个架势。
早晚这些人排好队一个一个坐过来。
~
章杉出了主卧!
恰好总统套房会议室旁边的书架有关于老子的书,随便掏出来一本《老子生平》读了起来。
之所以没有读《道德经》,是因为《道德经》章杉并不能收获经验。
而且诵读不止一百遍,关于《道德经》章杉是相当熟悉~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与“德”为纲,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理,而多以政治为旨归,对传统思想、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世通行的注解本,以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河上公《老子章句》流传最广。
正因为熟悉,再读下去短期内没有意义,章杉需要换一个视角审视道家。
和道家有关的其他书籍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
从老子生平来看:
老子主张尚古主义,从纷乱不安的生活转向虚静的道,人类的文明愈进展,离道的本性愈远。所谓仁义智能忠孝,都是“大道废”后的发展,古时没有其名目,却有其实;后世空有其名,却离其实甚远。
老子论生活,分为修己和治人两方面。修己方面,主张不争、无尤、任自然、尚柔弱、不以身先天下、知足知止。治人方面,老子主张统治天下的圣人须无欲“得一”,常使民无知,弃绝智能。
老子“修道而养寿”(司马迁语),他用自身实践来证明自己的人生观。
老子叫老子,不是因为他姓老,而是因为他长寿,是有名的寿星公。
说起来道家思想之所以流传广泛,和其涉及到能长寿也有不小的关联~
死亡是最根本的平等,而长生无疑是最大的特权。
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
老子言“无”,尝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当宇宙尚未形成,万物不会存在,故称“无”。天地初开,形成宇宙,故称“有”。“万物”由“有”所派生,而“有”从“无”所派生,天下万物均起于“有”,而“有”又起源于“无”。
按照这本书的内容来看,书中认为老子道论可以从纯粹的方法论的角度加以理解,其论点大致如下:
第一,就其希腊语的本源涵义而言,“方法论”(methodology)也就是“道论”,词根meta在希腊语中即循、沿、随。
“方法”也就是“人们所循沿的道路”。
方法论或道论,就是关于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一般论述,是关于人或一般“行动体”(如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家企业、一支军队、一项在建工程所组合的集群,甚至整个宇宙系统等)为达目的该如何取道的探究;
第二,“道”的本义是指人们循着它行走以便到达某一目的地的“道路”,是“运行之所遵循”,引申为人们行为处事所遵循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处事方法,系统的组织范式、运行的程序规则,以及各种存在物的运动规律等。谈道就是谈论在走向目标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