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遭遇战
萧奉先探明宋军只有千余人半悬着的心放下了不少,这次在上元节当天出兵本是为了突袭,眼见行踪暴露,他索性直接挂起高昌回鹘的旗帜,向宋军发动攻击。
驻扎在高昌回鹘境内的契丹人有三万余帐,合计十多万人,日常能组建精兵万余人,若是以打谷草这类兵制来算的话,三四万人不在话下。
所谓的打谷草,是因辽朝军队无粮草供应,故专门设有打谷草家丁,随军而行,四出抄掠以供之。
每正军一名,配有马三匹,打谷草、守营铺家丁各一人。
萧奉先这次为求成功自然是将能动员的精兵强将全部带上了,这两万人中有超过半数都是披甲轻骑,其他除了甲胄不全,军械箭矢都是管够的。
这种规模的骑兵大军在西域绝对是相当罕见的。
杨惟忠借着火把和并不怎么明亮的月光看向黑压压冲过来的“回鹘”大军,脸上担忧之色愈重。
依照他只有三营一千两百的骑兵建制,他完全可以带军退却,他们全部配置了河西马,论脚程短距离胜过大多数西域马。
但是他不能不做抵抗拖延,就直接返回敦煌,抛开士气这些不提,从军事角度说,他们也必须暂时不计代价拖住“回鹘”大军,给敦煌城争取布防的时间,不然,时值春节,敦煌城的防务必然是相对空虚的。
让这帮草原人攻入敦煌城,新收复的河西故郡必然变成一片焦土,他们这些定西路将领真就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在杨惟忠担忧的时刻,那些回鹘骑兵已经冲到百步之内了。
因为双方兵力悬殊,萧奉先没有做任何布置,直接就以队将统领所部兵马直直向前冲,想靠着人数优势直接碾压过去。
这是以多打少最笨也最无解的方式。
如果来一些骚操作,如试探、佯攻或者包抄,杨惟忠完全可以借着古玉门关的一些残余城郭等他们宋军对熟悉的地形打打阻击或者各个击破。
肯定是无法打退“回鹘”大军,但是也肯定能顺利拖延一些时间。
但面对这种没有多余动作的全军突击,杨惟忠和宋军将士皆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三营之间彼此掩护对方的侧翼,边放箭延缓“回鹘”大军的冲锋,边向后撤军。
这些宋军皆是覆灭西夏的西军精锐,又经过半年的训练配合,彼此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比整军之初强了不少。
他们且战且退,在撤退的同时也能有效杀伤“回鹘”军。
双方你追我赶在这片沙漠戈壁上演了深夜追逐战,宋军完全是被迫应战,但“回鹘”大军始终无法将他们包抄歼灭。
萧奉先心里有些烦躁,想要直接舍弃杨惟忠这一千余人,直奔着敦煌而去,可又担心这股宋军在背后袭扰他们,这样话兵贵神速的突袭也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可如果一直这么追逐下去的话,他们也很难将这股宋军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