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差距是怎么形成的
“之前不是说由他全权拿主意么,我师父和我这边都不参与经营管理的。算了,改天我给打电话吧。”张强本想着让张文涛带句话,转念一想,还是亲自给说好一点。
“分店的事情,他现在进行到那一步了?”
“这些天跑的看了几个地址,史总说,根据他的统计,一个超市覆盖十万人就基本能保证利润可观,现在在京城可以开四五家店,基本不会相互影响。”
一个超市能覆盖多少人群,张强没有一点概念。但从超市开业以来,看得出来,史泽生确实是专业的,这些天也没听说过出什么问题。
“好的,我知道了。”张强点点头,心中大概有数了。
“学文学武,程程博博,你们这段时间学的怎么样?超市是怎么运行的搞清楚了吗?”自从自己管了一家公司,张强也知道了什么叫做知易行难,很多事情看着简单,但只有自己亲自做了才会知道有多难。
开超市,在外行看起来可能就是进货、卖货,是个人都能做好。但哪怕在村子里开一家杂货铺,其实很多时候都忙的手忙脚乱的,何况一个比小卖铺复杂了千百倍的超市呢。
“我之前在理货员的岗位上干了一个月,现在在当收银员。我干的事情算是简单的了,但还是感觉有些头大。”张学文看着几人都把眼光投向自己,也便开口给张强解释了起来。
“就拿一个简单的摆货来说,里面讲究可多了。同一类的货物,把价格贵的摆放在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把价格便宜的放到货架最底下,据说这样无形中就能多赚很多钱。我还偷偷算计了一下,一周中间摆的确实能比下面摆的多卖出去两三倍。”
“还有,要把生产日期最近的货物,摆放到货架最里面。也就是说补货要往货架里面补,不是哪里缺了就在前面摆上。还有价签,我听说价格摆成一块九毛,就会比两块钱更能吸引人购买,所以我们的货物,有很多就是几块九毛,或者几块九毛九……”
看得出来,张学文确实是用心学了,这会讲起了有点滔滔不绝的意思,张强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连同样在超市里干活的张学武几人也听得张大了嘴巴。
看得出来,这几人可能压根没怎么发现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背后的小心思。
“我跟史经理问过,说是可以去读一读一本叫做《消费心理学》的书,说是外国有人专门研究怎么让人花钱,怎么让人多花钱。”
张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世上居然有人专营到了这个地步,这也算是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了。不过想想却又理解了,说到底,几千年来的生意经,说到底,其实也不就是钻研着怎么让人心甘情愿的掏钱买货么。
“好像国内没有这书,史经理说托人帮我找的带几本书呢。就是听说可能没有翻译好的,要读懂得话,可能要去学英语。”张学文有些烦恼得挠了挠头,这些日子他倒是找了两本英语课本,可至今也只是学会了字母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