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这个牌子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算是国内最早一批的机械厂,建国以后,主要生产的的军工产品,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也是陷入了亏损的状态。这个时候,嘉陵就走上了以民养军的路子,开始生产摩托车。
一定程度上来说,嘉陵是国内摩托车产业的先驱和拓荒者。到了八十年代初,嘉陵跟东洋开始合作,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嘉陵可谓就坐上了国内摩托车生产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这些年也一直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哪个年轻人要是能有一辆嘉陵摩托,那出去相亲都是只有挑人的份。
“我们今年全年的销售有望突破一百万辆,销售额有望突破50亿。”光是听着苏经理说,倒是没有太只管的感受,直到苏经理说了这个数字,张强才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个企业的庞大。
张强拿着苏经理给的一份企业介绍册,也更是对嘉陵的实力有了了解,那一页页最显眼的就是一个个大领导来厂子里视察的照片,上到国内国外一个个政要,国内的大总管,东阳的首相……光是看着名字就心生敬畏的那种。再看那一个个全国性的奖状奖章和称号,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要说这个年头什么最能给产品背书?
不是效果,不是销量,不是广告,最能给产品背书的还得是领导。越大的领导来过,越大的领导用过的产品,就越是被人信赖。张强觉得这嘉陵的宣传册子也算是深谙这人们的心理的。光是把这厚厚的一册子领导照片给客户一看,没有谁不愿痛快掏钱的。
来之前张强倒是还有个心思,看着能不能和嘉陵合作着搞搞汽车,实地看了一番以后,也便没了这个想法,一个三岁孩子跟一个职业军人说要一块打仗,那肯定是不被当回事的。甚至这会想着人家这么大一个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能陪着自己,张强都有点受宠若惊了。
“苏经理,我来的时候,咱们厂除了摩托车,是不是也生产侉子啊。”合作生产汽车的事情说不出口,张强索性就说起来自己的另一个目的。
嘉陵的两轮摩托卖的火,三轮的侉子也是销量好的很,哪个乡镇的派出所有一辆侉子,那派出所的民警出门的时候,腰杆子可都能挺直一些的。老家的镇子这两年也是配了一辆侉子,全镇子的治安都好了许多,只要听着轰隆隆的发动机响起,晚上偷偷摸摸的二流子都不敢出门。
“这样吧,张总,我带你去生产车间看看。”苏经理倒也不敢小瞧张强,嘉陵虽然卖的火,但市场主要还是再东南这边,对于这个从西北来的大老板,苏经理还是寄这一点打开西北市场的念头。
两人下了楼,坐上了车。
“我们厂子大,走过去有点费事。”上了车,苏经理给张强解释了一句。
嘉陵的厂区确实大,车子开了三四分钟才到了车间门口,这要是走过来确实得个二十分钟。
西南这边,把那种有斗旁边带个座得三轮车成为侉子,西北那边,把烧汽油得三轮车叫做侉子。两人先看得就是三侉子,跟鬼子下乡坐的车子很像。
“我们这边,现在拉客得都是这种车,哪里都能去,什么坡都爬的上。”苏经理拍了拍一辆崭新得三侉子。
其实三轮车得结构很是简单,最复杂最昂贵得就是那一台发动机,其他得就是铁皮做的一个壳子,要说技术含量,还真没有多高。
“苏经理,我主要看看三轮车。”张强解释了两句,苏经理这才明白两人说的区别。
“三轮车就在旁边得厂房。”两人转了一圈,出了车间苏经理带着张强走向下一个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