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出现如此火爆的一幕,自然是离不开徐钦的暗中运作,不但派出去了大量的人手制造流言,甚至还直接派出了托在最开始进行排队抢购,彻底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剁手欲。
虽然邸报相关部分的标题对于这个时代来非常惊悚,不过实际内容却保持着官方媒体的公正客观叙述事实的风格。行文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修饰之词,而且逻辑合理,至少是相比于之前夸张得不像样的谣言可信度要高得多。应的中上层社会,迅速被这一股清奇的风潮拂过,对徐钦的印象迅速地稳定了下来。
当然,实际上能够接触得到邸报的人,大多是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事实真相的人,能分辨基本事实的人,以及根本不信谣言的徐钦粉丝。虽然搞出邸报这番大动静,但徐钦的对茨希望也只是稳住自己的阵脚,防止谣言自下而上,像影响自己老爹一样,对朝廷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而已。
而真正的杀招则是那两路奇兵!
在这个精神生活极其匮乏,信息交流极其困难的年代,茶馆酒楼里面的书人可以是普通百姓为数不多的正规信息来源。
徐钦通过重金收买的方式,搞定了一大批书人。这些书人在拿着故事大纲之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将一个帝国主义优秀五好四有新青年的形象描述得惟妙惟肖。而且这些人都是口才极其出众之人,现在心里又有了明确的立场,即使是在面对部分先入为主听众的有意刁难,也能轻而易举地当场驳倒。
再加上大量的地痞流氓在暗中助攻,这一批新流言正以一种令人咂舌速度在应城中飞速传播着。
“要妾身,夫君这脸皮还真是生的朝廷栋梁呢!”
徐钦本就是重症懒癌患者,三下五除二解决了对自己不利的流言之后,自然是捡起了自己本该得到的假期,在家里悠闲地划水,还美其名曰“陪老婆安胎”,让朱元璋和徐辉祖恨得牙痒却拿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樱
不过这几徐钦在应城搞出的动静不可谓不大,所以就连躺在家里的朱雨宁现在也拿到新版的邸报,以及近期应书界最流行的翻抄“话本”。
凭借对自家夫君的了解,她只大概浏览了一遍这些东西就知道这些肯定是他自己炮制出来的。不过她嘴上虽在讽刺徐钦,心里却是不由得默默为自己老公点了个赞。之前的情况她也多少知道一些,而徐钦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扭转如此不利的局面,虽办法无耻了一些,不过在朝堂上混,哪个不是以没脸没皮作为第一信条的?
“哪有?!娘子为何凭空污人清白?像这种满篇溜须拍马的文章,很明显就是那些人为了拍你相公我的马屁才写出来的。不过嘛,这些人还算是实事求是,虽然用词肉麻了一些,但至少还是尊重了最基本的事实的。”
“噗呲…”看着他一本正经地胡袄的样子,朱雨宁一下没忍住,直接笑场了。
而此时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签押房,魏国公拿着自家三弟搜罗来的,几乎和朱雨宁手上一模一样的几分文稿,将哭笑不得的心情演绎到了极致。
“三弟,你这子到底是像谁呢?”
“时代不同了,大哥!子敬这样的,以后才能走得更远。”
“呵,人各有路,但愿他不会行差踏错才好…”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魏国公苦笑着看了看窗外飘零的树叶,幽幽地到。
顺利解决了问题,徐家这边心情都还算不错,不过之前花了老大力气来帮徐大少做宣传的黄寺卿此时已经是三尸暴跳了。
“斯文扫地!斯文扫地”
“亚献不必动怒,慈奸佞人,今上贤明,定能明辨,我等也不必急于一时。”
此时的黄府中,一位看起来就非常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正淡定地和黄寺卿一起饮茶。看他现在的样子,真是好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先生,哪有丝毫当时被人在宫门狠狠打脸的狼狈之相。
“先生可有良策?”
“我等读书人,传孔孟圣贤之道,只要秉承地大道,应对这种人,又何需用什么计策?”
“呃…先生的是,学生受教了。”
虽黄亚献听着他这种近乎于废话的辞,心中恨不得一个巴掌就给他糊过去,不过毕竟这位老先生可不是他手下的喽啰,而是名满下的大儒,就算是他现在官居正三品,帝国九卿之一,也不得不敬称一声“先生”。
不过黄寺卿现在已经有些怀疑,这次借力打力之计,是否是自己借错了人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