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五名仆役即刻就从门房里搬出来一叠叠红皮纸书,一一迅速分发给学子;大学师则是直直地走进院子里去,站在诸位学子面前,负着手,很满意地点点头。
“好。诸位学子,你们手中拿到的便是我们稷下学宫的《学宫制》了。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下我们稷下学宫的学宫制。不懂之处,可以随时发问。”
院子里整整齐齐排排坐的男孩子们都极其乖巧地点点头,开始翻起手中的红皮纸书,一边抬起头,认真听着大学师的讲述。
大学师清了清嗓子,将双手负在背后,表情严肃,而后张开了口。
“稷下学宫,是为当今宗华京都唯一的两所大学宫,与田陵学宫并立,立宫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八十二年矣。学子入学宫,其学制共分三级,是为西风初堂、不悔中堂、蓦然高堂。像你们这样新进学宫的,便全都是在我们西风初堂。”
坐在众位学子最后末尾的一名白白胖胖的小男孩举起了手,一脸疑惑不解。大学师笑着对着他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发问。
“学师,我听闻过家乡的学宫亦是为三级学制,但只不过称为初堂、中堂、高堂,何以我们稷下的学制前,皆冠有别的名号呢?”
其他的学子听见小胖子的发问,也都点头互相讨论着,觉得有理。大学师则仍是一副慈祥威严并存的样子,笑了笑,负着手,抬起头,眼神里闪烁着怀念和感慨的光芒,继续讲起了学制的缘由。
“稷下学宫,是为千百年来无数哲人圣贤精心留存的精华。在一千二百年前,我们学宫曾有一大哲人,名为汪国维,精通诗词古史,是真正的学界泰斗、国学大师。然而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土遭受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悲惨混乱时期,后来,他为了自己国家而跳湖自杀了......
这位哲人曾对自己毕生的诗词研究总结了一本小书,名为《人间词话》。
书中,汪前贤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所不能道也。’
从那以后,为了纪念汪前贤,故而稷下特意将学制冠以别名,同时,更加激励学子认真向学,日后可期,望成大事业、大学问。”
学师讲罢,院中的诸位少年皆是一脸感慨,回味无穷,有些孩子还在细细品味着汪前贤那三句境界之说,只觉大有深意,韵味无穷。
少年们都在纷纷点着头讨论着,有的孩子从前读过人间词话,此时听到了大学师的介绍,不由得激动兴奋,不断地点着头,熟悉无比,倍感认同。
大学师看见这些少年都是如此感慨、对稷下学制名称来源心向往之,不由得感到很是欣慰和满意。负着手,清了清嗓子,继续自己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