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闻报道引起布莱克切伯的深刻思考。灵魂是什么?它能否离开人体而独立生存?能存活多久?如何定义灵魂的性质?它是物质还是意识?如果是物质,为什么人类无法对其进行观察和测量?如果是意识,那它能否脱离物质的载体而存在?
布莱克切伯说:“对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人类至今未能给出合理的解答。比如说梦境。人为什么会做梦?做梦的机理是什么?梦是否受到人类意识的控制?为什么有人能通过梦境来解答一些正常情况下无法解答的问题?‘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常识还是误解?等等。关于梦,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另举一例,常识告诉我们,两条平行线不会相交。经典数学教科书上对平行线就是这么定义的,如果相交那就不是平行线了。但是平行线真的不能相交吗?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已经得出结论,平行线是能够相交的。既然平行线能够相交,那么平行线还叫平行线吗?还有一个例子,现在大家都知道光是有速度的,光速是物体运行速度的上限,在正常状态下任何物体的运行速度都不可能超过这个上限。而且我们也都知道,光的基本结构是光子,那么,如果给光子增加额外的能量,增加光子的运行速度,是不是就等于增加了光的速度,从而突破光速的上限呢?人类总是在不断进行探索,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
布莱克切伯说,回到我一开始说的关于“灵魂出窍”的故事,我开始潜心研究“灵魂是否存在”的问题,而且受到人类对于光的研究的启发。你们知道光子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吗?此前,人类已经知道了分子、离子、原子、电子、粒子等等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但是光的属性告诉我们,它不可能是由这些基本单位构成的,人类对于光的研究陷入死胡同。为了打破僵局,人类不得不为光的基本构成和属性量身打造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光子。我由此得到启发,为什么我不能为“灵魂”的构成与属性量身打造一个新概念呢?于是我提出了“脑波能量”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灵魂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脑波能量,其存在方式既可以依附在灵魂的宿主身上,也可以依附于他人身上,还可以暂时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所以当一个人猝死的时候,其灵魂有可能比这个人活得更长一些。
但是,如果宿主已经死亡,或者脱离了人体,灵魂将无法获得能量的补充,随着自身能量的耗尽,灵魂也就灭亡了。这也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灵魂与宿主一同死亡的原因。
布莱克切伯自豪地说:“我的脑波能量理论解答了一个自打有人类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一发现足以让我名垂青史。”
穆嘉桐举手提问:“根据这个理论,灵魂出窍是真实存在的,是吗?”
“的确如此,”布莱克切伯说,“只不过在我之前,还没有任何人意识到灵魂究竟是什么,它的基本构成以及存在形式是怎样的?于是,千万年来,人类围绕灵魂展开了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并为其添加了很多神秘的色彩。但是,经过我从理论到实验的持续论证,灵魂的声明面纱已经被揭开。灵魂就是脑波能量。我之所以还把它称为灵魂,无非是想继续利用这个通俗易懂的概念,让别人能够更好地理解。”
章亚飞问:“为什么您的这项发现,没有得到其他科学家的承认呢?”
布莱克切伯说:“因为我的这项发现不仅是一项前沿科学,而且还涉及哲学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这让其他科学家很难接受。不过,我不在乎。历史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都是在他们死后很长时间才得到承认的。但我不甘心步他们的后尘。我相信,如果我的理论和发现能够得到实际引用,那么必然能让其他科学家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