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把半座梁山铲平了,却根本没有找到入口。
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
在盗掘乾陵之前,他已经挖了十七座唐陵,只剩下乾陵。
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
温韬派出数万军队挖掘乾陵,却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心生恐惧,放弃盗挖乾陵的念头。
第三个人则是民国将军孙连仲。
他用一个现代化整编师,在梁山下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用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最后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七个山城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最后也不得不放弃。
千百年来,这些传言,确有其人,确有其事,都是在万千人见证之下所发生,所以才让更多的人心有戚戚,心生恐惧。
因此,一座皇陵最终能否被盗挖,一座寺院道观能否被拆除,与现实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要看其背后灵界力量的此消彼长。
一座皇陵被挖被盗,要么是守护皇陵的灵界力量将其放弃,要么是遇到了更强的灵界力量,而新的灵界力量并无意保护皇陵。
古有传言,要守住皇陵,得有两支队伍。
一支是阴兵。
阴兵分两种。
一种是当场杀害陪葬,这样这些人在临死时会心生怨恨,这些负能量会形成戾气,从而阴魂不散,就算他们没有香火供奉,没有信念尊敬带来的意念力,照样可以存活,甚至是受的苦越多,就越强大,这种方式的坏处是,将来要是没有将领很好地控制阴兵,到头来可能那些阴兵会掉头攻击自己。
另一种是招募一些阴兵,这些阴兵享用人间的供奉,从而获得“香火”,得以存在数十年,然后又由新的阴兵替代,这样可以不用杀人,也不用制造痛苦,这些士兵身上也没有戾气,但问题是,老百姓怎么可能会供奉一些不知名的士兵或亡灵,缺少现实操作性。
但袁天罡和李淳风利用山势,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乾陵由三个小山峰组成,其中有两个小山峰犹如对称的乳(和谐)房,在上面修城阙,山下老百姓,都极易看到。
不错,重点就在于极易看到。
老百姓不用上山,就极易看到当朝或前朝皇陵的外围城阙,观其宏大庄严,便会心生信念尊敬之情,而这些信念力,便如香火一般,可滋养这两个城阙上的阴兵。
当人们每天对它施加“敬”意时,上面的阴兵,便相当于得到了香火,一方百姓,便可养育出一方鬼仙。
而此时,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鬼仙和阴兵们,像是感受到有人想要闯进地宫一般,顿时开始出来作祟。
肉眼凡胎者,根本看不见,只能感觉,好像突然间刮起阵阵阴风,随即传来鬼哭狼嚎的惨叫声,令人毛骨崇然!
大家本来就心情沉重,现在又遇到这种事,无异于传说再现,雪上加霜,更加让人心生恐惧,有种不妙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