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箫翎王爷,当年有一个传闻,他的父亲外出征战被辛夷所掳——”
“什么啊,老王爷不是战死的吗?怎么就被俘虏了?”座上已经有人不满地叫起来。
“话是这样讲,可实际上可未必如此,”说书先生神秘一笑,道,“虽是传闻,然而还是有三分可信的,诸位看官不妨听听。”
“讲得好,继续!”之前发话的粗汉却喝起彩来,又抛了好一把铜板在台上。
说书先生笑得见牙不见眼,继续说道:“老王爷从小就征战沙场,战技骑术弓箭无所不精,自然也对五王爷严格要求。”
“这个就是将门无犬子啊。”有人啧啧感叹。
说书先生不为所动,道:“五王爷自小便跟随老王爷,是以继承了他的全部衣钵,武功卓越,排兵布阵更是一绝,在五王爷十五岁时,老王爷就曾让他亲自带领军队。”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小的时候多能干,再看看自己家那不成器的,唉!”
“可惜老王爷文成武德,哪知一次征讨辛夷时却遭了狡猾蛮夷的埋伏,当场被俘虏。”
“胡说!”
“看官莫慌,老王爷被俘虏以后自是没有受辱,而是以死明志。”
“好,这就是咱们瑶月忠贞的王爷!”
“我父亲常常跟我说起那时候的事,都为老王爷去了惋惜不已。若是老王爷尚在,辛夷怕是二十年都不敢再犯。”
“现在有五王爷,我们还是很安全的。”
“感谢五王爷!”
“接下来才是最要紧的——”说书先生见大家众说纷纭,不由清了清嗓子,等待议论声稍微平息,再一拍惊堂木,说道,“那残暴的辛夷人,因为五王爷杀了他们许多族人,对五王爷一直又恨又怕,现在生擒了五王爷,本想好生折辱一番,遂将他的下颌打脱臼,防止他咬舌自尽。哪知五王爷宁死不屈,竟是生生闭气自尽了!”
“老王爷……呜呜……”
“这才是英雄……”
“做英雄太难了……”
“可是那辛夷蛮子犹不满足,竟将五王爷的头盖骨做成酒杯,还写信往朝中朝贺!”
“什么?!”
“我可从来没有听过这事!”
“辛夷委实太过可恨!若是我见了辛夷人,定要生啖其肉,扒其皮”,饮其血!”
“先皇得信,问于朝中诸人,哪知满朝大好二郎,竟无一人敢出征辛夷!”
“一群国贼禄蠹!白白瞎了咱们的供奉!”
“他们刮民脂民膏的时候最得力,到了真正要他们出力的时候,一个个都活像是乌龟王八蛋!”
“在此危难之际,竟然只有年仅十七岁的五王爷站了出来,誓死一战讨回父亲的骸骨。”
“五王爷真乃少年英雄!”
“得五王爷,可保家国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