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人说话做事,都有一股子书卷气,关念念想,育人也不过十六年光景。
女儿像她,认识的都说,是跟她娘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姑娘大了,家境殷实,模样也俊俏。
来说媒的,把方府的门槛都要踏平了。
前后算下来,有十来个媒人,都是热情地接待完后,又客气地送走。
里外里挑不出一点毛病,听到的都是一句,我们家女儿还小,再考虑考虑。
几个媒婆一合计,眉头都皱了起来。
这家人可是眼高于顶,怕是当今的皇上,他们家闺女都要瞧不上呢!
呸,鸡窝里还想飞出金凤凰!
可总归是吃了人家的蜜枣青桔,也不敢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倒也不是关念念瞧不上,而是方老爷舍不得。
这么一棵小梅花,他精心养了十六年,扭头送到别人府上吐蕊添香,开枝散叶,他是打心眼儿里疼。
“那便招个女婿上门。”
关念念夹了一块鱼腹肉,添进老爷碗里。
夏日里的天燥热,浓油赤酱的佳肴,叫人没了胃口。
新来的厨子,做的蒸鱼清淡鲜香。
这日,大清早的还有些雾气,街上就噼里啪啦的放开了爆竹。
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关念念用清水泼了一把脸,问身边端水的婆子,是谁家娶亲。
“是衣锦还乡,我们镇上啊,出了个进士爷。”
“哪家公子啊?”
“听说是个孤儿。”
进士爷骑着高头大马,围着四方镇转了几遭,便径直奔了方府。
方老爷手哆嗦得抓不住拐杖,ㄚ鬟掺着他,刚迈出门槛,就扑通一声跪倒在进士爷跟前。
民怕官,自古都怕。
进士是来提亲的,谦和有礼,满身的书卷气和文人的酸臭味儿。
方老爷张了半天嘴,也没敢把女儿不外嫁这句话说出来。
他是老了,但是没糊涂。
眼前这位进士爷,将来可是要做官的,女儿若是嫁了他,高贵又体面,一生的荣华富贵!
关念念心里有些打鼓。
按理说这个来提亲的少年,有着大好的前途,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上了,怎么偏偏看上自己的女儿?
女儿是美,却也不是美得倾国倾城。
她盯着铜镜中女儿的面容,发丝乌黑,脸颊绯红。
女儿绞着胸前的头发,眉眼里尽是娇羞。
掌灯时分,老爷进了屋。
“允了?”
“允了。”老爷长舒一口气,满面红光。
女儿把头埋进胸前,面上更是飞上了红云。
婚期订的是下月初八,关念念看了黄历,诸事大吉。
进士爷说,自己家中已无亲人,所以这大婚的事,就交给岳父岳母全权打理。
聘礼排满了一屋子,都是从京城运回来的稀罕物件儿。
街上的人,见了方老爷都要弯腰道声恭喜。
关念念也忙里忙外地打点,宅子里披红挂绿,又请来了最好的戏班子,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婚礼办得很是隆重,方宅院子里,挂着的大红灯笼,足足照了好几天。
新婚燕尔,关念念瞅着自己的女儿和姑爷,越瞅越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