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南顺国也是如此,与珍珠离不开缘分。
在历史上,南齐和南顺原本叫齐顺。
取齐来归顺之意,是个好意头。
建国的君主姓朱,立国后将发妻立为国母,世人尊称一声元后。
元后是一名珠宝商的女儿,作为父亲的珠宝商人为了心爱的女儿搜罗天下珍珠,在女儿成年之后精挑细选了九十九颗深海夜明珠送给女儿,当做独女的嫁妆。
九十九颗夜明珠的光芒加上少女的美丽,引来络绎不绝的追求者。踏平门槛挤破绫罗都不再是夸张奇闻。可是夸张的是,奇闻的是,最终赢回九十九颗夜明珠和少女的人,居然是个贫穷的采珠人。
这听起来是个穷小子赢得千金芳心得以翻身的俗套故事。
而事实其实也并没有偏倚多少:穷小子的采珠人采到了一颗旷世的夜明珠,他在求亲之时把那颗旷世的深海明珠作为了聘礼。
既然是旷世,当然价值连城,真的价值连城:当时的北魏君主曾经特意派遣使者来谈,许诺以城池交换,未果。抱憾而归。
穷小子转身就把这颗夜明珠送给了已经有九十九颗夜明珠的少女。凑了一个圆满。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圆满,得了少女的青眼。
于是双喜临门。
穷小子姓朱。便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元顺帝。
在双喜临门的时候,他还结识了一个朋友,大婚之后,少女拿出那颗明珠献给了北魏的君主,由此得了一个小小的城池。再后来,他们带着剩下的九十九颗明珠去了那个城池,他们继续用珍珠交换,向北魏,向西海,向各地来的商旅,向西奥......渐渐,那个不起眼的偏僻城池成了繁荣之地。
既然繁荣,必然外客往来,既然外客往来,势必扩张城池,这就是南顺国后来的要塞兴化的雏形。二十年后,他和好朋友以及少女,用那一百颗夜明珠创立了一个国家。
一个真正的国家。
珠宝商的女儿成为了皇后。穷小子登上了皇位。在登基大典上,成为了宰相的朋友为他们拿回了当年那一百颗夜明珠。
一直到这里,都可以是个很圆满的故事。
那时都城已经迁移到了更加温暖宜人的金陵。原本繁华的兴化又成了商旅歇脚的所在,渐渐失去了当年的兴旺发达。
直到元后到来。
元后出走,当时并没有带走那作为嫁妆的九十九颗珍珠,而是独独带走自己少女时代的聘礼的那一颗明珠。
那是她少女时候的最初悸动,也是唯一的一次心动。还是少女的元后,当时以为自己的爱情和人生定然会如这百颗珍珠那样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然而天命又如何会只垂青一人呢?她最终还是迎接来了自己的后半生。
她毕竟不想睹物思人,于是并没有把南顺的都城选在当初的兴化,而是选择了更远一些的左海。左海虽然名为左海,可是却坐落三山环绕中,有三山一水之称。虽然道路难行,却气候宜人,水产丰富,蔬果极易成活,土壤肥沃,元后带来的稻谷种子也可以极其顺利的在此地生长。
元后自少女时候就最爱香花,尤其是茉莉,而到了左海之后,她的友人为她带来的花种却迟迟不肯种下。
宫廷秘史上如此记载。
元后忧心:“这是江南的花儿,怕是禁不住这每年都汹汹而来的海风。”
友人说:“生命自然会顺应一切。花朵也是。”
元后只笑,却依然默默对那一盆泥土出神。
直到友人过世的次年。
元后的花园里才长出满园白色的茉莉。如她友人所言那样,来自江南的花儿很顺利的适应了海风拂过的大地,它们存活,扎根,生叶,蔓延,开花,香气满园。
那时候元后对着满园扑面而来的香气出神很久,说:“早知如此,我就应该早点叫他看到。”
元后作为开国国母以及一代英豪,自然是极为成功的。
可是不管是她野心,还是聪明才智,亦或者是心怀的天下,都是建立在夫妻和乐的立场上的。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她深谙国泰民安的道理和重要。
她既然要守护这个家,必然要在乱世中稳出一片国来。
她做到了,她守住了那个国和无数的家。
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
她先失去丈夫,再失去好友,元后长寿,于九十八寿终,而且她的幼子,南顺的第一位皇帝远安帝,仅仅只活了三十七年。
那个时候南顺国已经壮大,与南齐两分天下。
而她和元顺帝却从未再见一面。
哪怕是远安帝的亡故。
远安帝驾崩的时候,元顺帝已经退位,由元顺帝和元后的长子承袭皇位,历史成为成安帝。
他们并没有刻意隐瞒两位帝王为亲兄弟的事实。大概也是因为血浓于水的缘故,两位年轻帝王亲政期间,南齐南顺两国无比和睦。甚至开通了运河,互通贸易。
南齐的商队也可以搭乘南顺的海船出海,换购贸易。两国使者常常见面,递交两位君王的问候。
他们自然提过彼此的健在身边的双亲。
那位专宠的贵妃于多年前离世。她美貌了一生,终于在她的朱颜快要迎来凋谢之前离去。自古美人如良将,不许人家见白头。
贵妃自然也生白发,只她永远聪明,每日的都会细细打理她的青丝,小心翼翼拔去冒出一点端倪的头发,她用鲜花润发,用珍珠敷脸,每日都食芝麻汤圆,只因为御医说芝麻可以润泽秀发。
贵妃自幼就讨厌芝麻的气味,更厌恶它的口感。做宫女的是若是遇到主上恩裳芝麻点心,她都要偷偷丢掉,她那一日在御花园偶遇元顺帝,实在是真心偶然——她本是想趁着不当值的日子,偷偷去掩埋藏起来的两颗芝麻汤圆。她总是把那芝麻饼亦或者芝麻圆子埋进御花园的芍药花下。
她在花房当过差事,偶尔见过花房的老人喜欢用稀释的米汤和茶水浇灌芍药的花根。
既然米汤可以,那么芝麻汤圆也是米面,自然也可以。
她掩埋好芝麻汤圆,抓着沾满泥土皱皱巴巴的手帕准备回宫女所,心不在焉的时候,就撞上了一时兴起来赏花的元顺帝。
一个心不在焉,一个一时兴起。
两方相撞,撞出了不惑之年的帝王的一见钟情。
元后和贵妃。
差不多就是一个男人一生的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