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官的立场显然与那些搞不清楚比利与假释局之间关系的人一样。在1979年侵犯3名女性的案件中,比利“因精神异常而获判无罪”,因而根据俄亥俄州的现行法律,他不会因那些罪行被送进监狱。他只能待在形同监狱、安全措施最为严格的精神病医院中,直至心理健康局确认他对自己和他人均不再构成威胁。就这点而言,多数精神患者都有可能被释放,而这也正是比利一直期盼的结果。
比利和他的律师都认为,既然假释局允许那些更为凶残、冷酷的囚犯和惯犯假释,那么也一定会让比利继续假释。
比利反复指出,接受治疗以来他从未违犯过法律,甚至没有违规穿行过马路。他认为在心理健康局允许他出院和被法院释放后,自己可以继续假释在外,在监控下享受几年的自由直至禁令被解除。
他深为不时听到的传言而感到忧虑。据说成人假释局局长休梅克出于个人原因,一直想以“违反假释规定”为由将他送回监狱,让他继续服完剩下的2—15年徒刑。一旦心理健康局宣布比利对自己和他人不再构成威胁,休梅克便会立即采取行动。
律师戈尔兹伯里查证后确信这些传言并无根据,比利才因此努力不去想这些事。
在接下来的听证会结束后,弗洛尔法官不顾治安官罗伯特的一再反对,最终批准了比利的“试验性外宿”计划。1984年2月3日,《哥伦布市公民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大幅报道:
无需陪同外出米利根获得更大自由
记者哈利·弗兰肯(HarryFranken)引述了比利站在证人席上说的话:“我的生活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我明白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而且对此也十分在意。我曾遭人强---奸-,因此学会了恨。我的行为不是针对女性,而是针对所有的人。我过去以为这个世界本该如此,以为人都会伤害别人……我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在其后的一年里,比利与治安官罗伯特之间的对峙日益激烈,直至罗伯特最终拘捕了他。但比利发誓他并未犯下该罪行。有关事件的详细报告递交到了假释局:
成人假释局报告
1984年11月22日,俄亥俄州阿森斯市居民乔治·米斯纳(GeorgeMisner)先生的谷仓被人射进了一颗猎枪子弹。子弹穿过谷仓射入停在谷仓内的拖车,又穿过冰柜从拖车的另一侧飞出,卡在了谷仓的另一端。总计损失超过1600美元……一个名叫布鲁斯·拉塞-尔(BruceRussell)的男子向阿森斯市治安官办公室承认应为猎枪事件负责……
他声称开车的人是个假释犯……拉塞-尔还向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的戴夫·马拉维斯塔(DaveMalawista)先生透露,事发当时,假释犯(米利根)和他在一起,而且知道他的意图。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拉塞-尔又向阿森斯市检察官办公室表示,“不能确定”假释犯是否清楚他(拉塞-尔)的意图。
此外……助理检察官托伊说……可能就该假释犯涉嫌威胁杀害阿森斯市治安官及其家人的行为提起公诉。需要说明的是,威胁指控是由治安官罗伯特提出的。
开枪射击的前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员工拉塞-尔被控蓄意破坏罪。拉塞-尔反复推翻口供,在接受罗伯特的审讯后,他告诉检察官,他之所以一再改变说法是因为受到了比利的威胁。
一个月后,在圣诞节的前5天,比利正在监督一家伐木公司为他砍树制作木材,罗伯特开着巡逻车、带着拘捕令将他拘捕。
由于已在口供上签字的拉塞-尔改口说比利“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所以蓄意破坏的罪名又改为“合伙蓄意破坏罪”。
陪审团拒绝根据现有证据起诉比利,并撤销了所有指控。但治安官罗伯特仍然坚持指控,并说已找到证人,能够证明当时驾车的人就是比利。鉴于助理检察官托伊和沃伦在首次听证会时拿不出任何证据,代理法官再次驳回了这些控告。
检察官声称将向另一个陪审团提交证据,要求以相同罪名起诉比利。
比利明白,检察官也和治安官一样铁了心要拘捕自己,无论要花费纳税人多少钱。他开始觉得自己的融合状况越来越差。他极力想让“老师”继续控制,但恐惧和压力使他变了很多,危及到他的融合。这些情况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包括考尔医生在内。
令比利欣慰的是,施韦卡特从哥伦布市开车过来担任戈尔兹伯里的合作律师。
戈尔兹伯里向法庭明确表示,拘捕行动会影响假释局对其当事人的态度。如果比利以该项罪名被起诉,假释局将以违反假释条例为由将他监禁。“提出指控必须在法庭上出示证据。他们毫无证据,却在我当事人的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希望帮他消除阴影。”
施韦卡特还指出,检察官是在滥用司法程序:“他们拘捕比利时声称掌握了证据,”这个身材高大、留着胡子的辩护律师说,“但到了法庭却什么也拿不出来。等着看他们下次又有什么说法吧。”
开枪的拉塞-尔承认犯了蓄意破坏罪,于是在没有被要求交付保释金的情况下被释放了。
监狱指控不成立,弗洛尔法官命令根据法院判决继续执行比利的治疗计划。在哥伦布市的听证会上,弗洛尔法官放宽了“试验性外宿”的有关规定:比利每周至少应回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接受一次连续治疗,如果想离开阿森斯市,则必须知会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
几位女权组织成员在法庭上愤怒地大声抗议,其中一位跳起来大叫道:“我要求对俄亥俄州的全体女性发出警告,有个臭名昭著的强---奸-犯就要被放出去了!”
在法院外,另一名妇女试图攻击比利,但被她的朋友阻止了。
比利对那名妇女说,他很理解她们的感受。他知道这是出于愤恨,因为他也曾多次遭到继父的强---奸-。“我并非像媒体描述的那样是个禽兽,如果你们到阿森斯来看我,就会知道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祝你一切顺利,”另一名妇女说,“不过你必须明白,一提到你的名字,成千上万的女性就会忧心忡忡。”
3周后,比利搬到他买下来的一个农场,离开了在罗伯特治安官家附近租住的房子。他开始养牛,补贴他卖画的收入。
过了不久,西尔维娅·蔡斯(SylviaChase)到阿森斯采访比利,她的电视小组还拍摄了比利与狗玩耍、进城、喂牛和作画的情形。大多数市民似乎都很愿意再给他们这位鼎鼎大名的市民一次机会。
但治安官罗伯特仍然毫不掩饰他的敌意。
《波士顿凤凰报》的一位记者后来引述了罗伯特的话:
“如果那个混蛋当初为他在哥伦布市犯下的强---奸-罪到监狱服刑,他早就可以走到街上,像你我一样做个普通市民了。
“要是他一开始就滚进监狱,根本用不着在那些该死的精神病院住那么长时间。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犯下的强---奸-罪,他欠这个社会几年徒刑。”
“有人建议,”罗伯特大笑着说,“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一枪崩了那个混蛋,然后把他扔到梅格斯的露天矿场里,我就是没那么干罢了。”
两周后,比利通知他的律师,罗伯特于凌晨1点带着助手来到他家,再次以猎枪案共谋犯的罪名拘捕了他。
比利在提审时坚称自己“无罪”,但交不出高达7万美元的保释金,于是罗伯特把他关到了阿森斯市监狱里。
比利在那里被打得头破血流。
两天之后,与比利关在一起的犯人萨博和麦考密克给《哥伦布市公民报》写了一封信。于是该报在1985年3月8日登载了他们的故事以及治安官的否认声明:
治安官对“雇人杀害”比利的指控一笑置之
兰迪·林伯德(RandyLimbird)报道
来自阿森斯市的消息称,两名囚犯指控治安官罗伯特要求他们杀害比利,并让他死得“像是自杀”。罗伯特昨天表示,正在调查该项指控。
罗伯特说:“我会调查的。”并暗示他将考虑控告这两名囚犯或比利。
前一天在监狱接受询问时,麦考密克说罗伯特在2月25日还曾与另一名囚犯迈克尔·戴伊(MichaelDay)交涉过。
萨博说罗伯特在2月25日“搜查号子”时曾与他交谈过,当时他们让监狱里的囚犯都离开-房间接受检查。“他想花钱雇我杀害比利,让他死得像是自杀。事成之后我能得到一大笔钱。”萨博写道。
麦考密克则写道:“他(罗伯特)问我能不能协助吊死比利,然后做成他上吊自杀的假象。他让我别担心会被指控。”
……接近比利的人士透露,他现在情绪非常沮丧,当前对他的指控及被监禁的状况,可能导致他再度精神分裂。
治安官罗伯特向《阿森斯新闻》指出,调查这个案件与对自己的指控并不存在利益冲突,“有人比我更适合进行调查吗?”他问道。
其后他又向媒体宣布,对于他试图杀害比利的指控毫无根据。阿森斯警察局局长克莱德·比斯利(ClydeBeasley)在治安官的要求下也对该项指控进行了调查。他说提出指控的一名囚犯在事后承认撒了谎,并说这都是比利为了败坏罗伯特的名誉而编造出来的。
施韦卡特和俄亥俄州公共辩护律师兰德尔·达纳(RandallDana)认为比利的处境危险,于是请求法院将比利从阿森斯市监狱转回CORFU(更名为莫里茨司法中心医院)接受心理评估。但是,1985年4月9日,马丁法官下令将比利转送俄亥俄州东北部的马西隆州立医院,在那里接受拘留观察,直至两个月后举行听证会为止。
与此同时,那个对前雇主家的谷仓开枪的拉塞-尔,在30天后获释。
1985年6月17日,经过几次转院和一系列的检查之后,戴着手铐的汤姆被从马西隆州立医院送回了莫里茨司法中心医院。当他们将他从内部通道带往接待区时,汤姆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让他整个人凉了大半截。
“那个人是谁?”他向路过的护士询问。
“俄亥俄州中部精神病医院的新临床主任,莫里茨中心隶属于那家医院。”
“他很像一个人……”
“他是林德纳医生,最近刚从州立利玛医院调过来。”
“利玛”和“林德纳”这两个名字在他的脑海中盘旋,勾起了他对那个地狱最深刻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