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出现在京师并非朱允熥记忆出错,而是他自己想来看看。
至于来京师的原因,当然是被朱允熥强力的施政措施所吸引。
他自幼丧父,年幼时曾一度改随继父姓罗,因继父罗性官至德州同知,也算一直处在官宦之家,因此他对仕途有着别样的热衷,尤其是目睹继父得罪权贵而被流放戍边,对权力就更加地执着。
得知朝堂剧变,今年已经二十七岁的杨士奇再也坐不住了,他打算来京师碰碰运气。
之所以跑到皇家钱庄来借钱,就是想知道宝钞改制的效果,要是真的能身无分文就能借出钱来,他正好可以上书直言弊病,只可惜凭他所学,对于皇家钱庄的所作所为挑不出一点毛病。
他知道任何事都有破绽,但是商业不是他的强项,只能从政策上着手,然而还是一无所获。
现在正值皇太孙大肆收权改制的阶段,想入太孙之眼,就必须有过人的本领。
军事上他自认为也有所学,但这东西再过十年也轮不上他来指手划脚,因此只能从政事上着手。
然而令他感到无奈的是,皇太孙所行所思皆与常人大不相同,那是既有武人的作风,又有改制政体的野望。
虽然继任储君之位还不到一个月,但强势的作风已令世人皆惊。
洪武皇帝的集权行为已经够过份了,还为此搭进去了数万人的性命,皇权可以说已达古往今来之鼎盛,如今储君还要集权,这是要顺天者倡逆天者亡吗?这也太霸道了。
杨士奇心思百转的时候,朱允熥也认真打量了一下杨士奇。
“杨先生应是读书人吧?据我所知,大明有黄册,且十年更始,无官凭路引不得出,杨先生此来京师所为何事?”
朱允熥没有自报姓名,而是追问起杨士奇来京的原因。
相比于杨士奇的鼎鼎大名,他更想重用一下将来推荐杨士奇入翰林的王叔英。
都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王叔英作为方孝孺的至交,对国家的忠诚同样不输于方孝孺,靖难之时,此人可以说是全家殉难,全都是自杀的那一种。
这世上从不缺有能力的人,真正缺的是文臣武将的铮铮铁骨,只是这些人不懂得人情世故,往往会为上位者所不喜。
国难思良将,板荡识忠臣,他不希望这些人就这么埋没了。
方孝孺已经被他提拔到右都御史的高位,官居二品,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他在安插自己的亲信,实际上他知道这个位置是方孝孺最好的归宿。
有才学不一定就代表有能力,让方孝孺在这个位置上去寻找他心中的正义,也算是全了他的毕生之志。
但仅有正义耿直的都御史是不行的,他真正需要的是像于谦那样能力挽狂澜的名臣,这一点不管是眼前的杨士奇还是方孝孺都做不到。
“小兄弟当是名门之后吧?不仅对钱庄之事有所涉猎,更是对大明的里甲之制都有耳闻,真可谓少年英才,要说不是名门之后,杨寓断然不信。”
“呵呵!”
对于杨士奇的吹捧,朱允熥微微一笑。
他要是连这点皮毛都不知道,那这储君当得就是误国误民了。
他也没想到会在这节骨眼上碰到三杨之一的杨士奇,既然遇上了,他决定好好考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