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22日,华国江城市林轩的家中。刚过小满,这天气就热的厉害。吃了一整个冰镇西瓜,林轩仍然觉得躁得慌。没办法,他只能把刚换的日立空调打开了。
作为传统的三大火炉之一,江城在“热的要死”这一方面,从未让人失望过。每年夏天,林轩都觉得已经热到极限了。没想到,第二年他分分钟就被越来越高的温度打脸了。
关于江城的热,还有一个小故事。某年夏天,姚老师一家三口去山城玩。入住旅馆时,前台小妹问他们道:“这么热,怎么来山城旅游啊?”
姚老师把身份证拿给她,她看了一下,恍然大悟道:“哦,你们是来避暑的啊!”
听了姚备娜绘声绘色的把故事讲完,林轩才知道,原来他上一世看到的段子“江城大学的非洲留学生暑假期间因为忍受不了高温,不得不回国避暑,放弃了在华打工挣钱的机会”没准是真的。
当然,江城再热,在五月底这个时间,也没那么夸张。林轩觉得躁得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心里有事。看着桌子上放着的两份电影邀约,林轩有点举棋不定。他叹了一口气,将目光投向了窗外,那里有几个他认识的小朋友在丢沙包。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就1994年中旬了。”林轩暗自感叹道。是啊,过去一年多,确实发生了不少事情。
鸡年春晚后,随着林轩本人热度的持续走高,他在米国主演的《小鬼当家》和《小鬼当家2:迷失纽约》成为了华国民众当时最想看的电影。大家都想知道,是啥样的影片,能付给他4000万元的天价片酬。
九十年代初,街边的录像厅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的滋长着。《小鬼当家》的录像带早在1991年8月22日就发行了,所以大部分人都能在录像厅看到这部电影。不过,由于《小鬼当家2:迷失纽约》的录像带还没发行,所以人们在录像厅里也找不到这部电影。
华影公司敏锐的洞察到了市场的需求。他们在1993年2月底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展开了谈判,希望买下《小鬼当家2:迷失纽约》的内地发行权。这时候,国外的影片都是以批片的形式引进的,还没有分账片的先例。
二十世纪福克斯给《小鬼当家2:迷失纽约》内地发行权开的价格不低,超出了华影公司的承受能力。就在这时候,刘芯薇加入了谈判。她一顿操作之后,二十世纪福克斯同意以10万米元的超低价格,将两部《小鬼当家》的内地发行权打包卖给华影公司。作为交换,华影公司的代表私下承诺,未来有分账片的政策后,会优先引进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影片。
10万米元的价格虽然不高,但米元就是米元,华影公司需要向外汇局申请外汇额度。就在华影公司的代表为此发愁时,刘芯薇主动表示可以向他们提供一笔低息贷款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她甚至说,如果觉得10万米元不够,还可以借给他们更多。
引进外汇,哪怕是借来米元,在1993年都是一笔政绩。作为华国电影行业的巨无霸,华影公司肯定是不缺人民币的,但米元就不一样了。经过商谈之后,双方达成了总额为150万米元、期限为一年、利率为6.5%的借贷协议。
这个利率水平,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极低的。要知道,华国人民银行1993年初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7.92%,到1993年底时更是达到了10.98%!
不过,刘芯薇也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求华影公司以人民币归还,汇率以还款时的华国官方汇率为准。如果汇率有变动,损失由华影公司承担。
华影公司的代表觉得这不是问题。从1990年到1993年,人民币对米元的官方汇率确实在不断走低,但每年的幅度都控制在0.5%以内。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谁知道,1994年他们还款时,人民币对米元的兑换比例从1:5.762暴跌到了1:8.6187!华影公司借了150万米元,最终还了1376.8万人民币。而且,他们还得承刘芯薇的人情。
华影公司拿到《小鬼当家》系列的内地发行权后,就把影片交给了魔都电影译制厂进行译制。作为原影片的主演,林轩也受邀参加了译制的工作。
他一开始以为,译制和配音没有什么区别。到了魔都之后,才知道译制一部电影,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一部译制电影,需要经过剧本翻译—初对—对口型—选配音演员—复对—实录—鉴定补戏—混录八个阶段。译制一部电影,不但需要配音演员的参与,还得有专业的译制导演来把控这个过程。比起配音这个词,译制工作理解为“用本国语言再表演一遍”更为合适。
魔都电影译制厂的配音人员非常认真,他们对原影片的每一句英文台词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打磨,力争做到每句话都对的上口型。同时,他们还得考虑如何用米国人的腔调来表演翻译打磨后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