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以羽林营正军师名下的炮兵部队为例,3个正军师名下不应该是96门火炮吗?
怎么就少了16门,难不成是某个师存在缺编的情况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新军名下4个营头在弘光元年四月前全部都是满编状态,所以每个营名下都编制有24门1寸半(51mm)炮和8门2寸(68mm)炮,至于在芳湖西北主场上失踪的16门火炮,却是和6个辅助骑兵团、(2个辅军师名下的)16个重甲肉搏队、(全部5个师名下的)5个中军团护军队、(全部5个师名下的)10个骑马夜不收队一起,被朱由崧布置在了芳湖南岸至怀玉山北麓之间差不多2公里宽的另一条战线上。
当然就布置的兵力而言,(芳湖)湖南战线上的京营兵力可以用少的可怜来形容----不计炮兵仅有2326名官兵----但湖南的地形更加湿滑,且京营提前建设有栅栏、拒马、鹿砦等简易防御工事,因此就算是守军兵力不足,但依靠猛烈的火力和有利的地形,也有一战之力。
果然,左梦庚在收到战场具体情况报告后,做出了主力沿(芳湖)湖北----实际是湖西北---进攻,迂回部队自湖南进攻的决定。
不过左部在此战中投入的总兵力超过六万人,约是京营的4倍不到一点----腾骧营等3个营头的总兵力加起来有3万多,但扣掉各级辎重部队及其他辅兵后,能拉上一线的战兵仅有13600+2326名官兵;而左军投入的部队则都是实打实的战兵,虽然这些战兵并不精锐,但战兵就是战兵,一样可以蚁多咬死象的----所以,“财大气粗”的左梦庚在湖南方向直接投入了2个总兵部的1万人,在湖北战线上则先期投入了6个总兵部3万人的庞大兵力,并保留了4个总兵部计2万人的预备队。
只是,无论湖北还是湖南,这么多兵力都是无法一次性展开的,所以,在湖北战场上,左军根据战场宽度,王允成、张应元、徐勇、马进忠、卢鼎、郝效忠等六总兵依次间隔出击,试图以不间断的波澜攻势一举撕裂京营的防线;而在湖南战场上,惠登相和李成两部则同时投入一个千人队,做齐头并进推进。
当日,辰末(09:00)时分,湖北方面的王允成部首先出击。
面对排成五个横阵的京营,王允成则以五个千人方阵应对----这五个方阵却是呈现三前两后,倒“品”字型分布----这些千人方阵中混杂有骑马的将领家丁、拿着虎蹲炮的轻炮兵、拿着火铳的鸟枪手以及若干弓箭手,但更多的是手持各种冷兵器的肉搏兵。
是的,王允成所部采用的不是“纯队”战术,而是适应性更强的“花队”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