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易笑了笑,抱拳对安澜公主行了一礼,朗声道:“见过安澜公主,公主玉体金安!”
安澜公主温婉一笑,柔柔下拜还礼,“国公不必多礼!”
“不知公主在这里可还住得舒心?若有什么需要,随时可差人通报,总督府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到。”
“国公太客气了,不知国公此行可还顺利?”
萧易有些好奇,他感觉安澜公主似乎意有所指,问道:“莫非公主知道,我此次外出所为何事?”
安澜公主笑了笑,仪态万方,她柔声道:“国公我这里倒是搜罗了一些火魂石,还有一些太白金精,知道国公需要就都给国公带来了……”
萧易眉头挑了挑,顿时就笑了起来,这安澜公主果真是个聪明人。
不但真的知道他此行外出究竟是为了什么,还直接给他带来了他此时最需要的东西。
这真是善解人意呀!
“哈哈,那就多谢公主了,我就不客气了!”萧易哈哈大笑说道。
安澜公主伸手示意,邀请道:“国公请坐~”
等萧易坐下后,安澜公主又道:“南海郡能在国公手里,这可真是百姓之福,只可惜仅是一地……”
萧易并未接话,自顾自的倒了杯茶,慢悠悠的喝着,他也没有闲着,目光在上下打量着安澜公主。
安澜公主对于他这种审视的目光,根本毫不在意,脸上没有一丝异色,还是那副落落大方,镇定从容之态。
她感慨一番之后,那对秋水双眸看向萧易,一眨不眨,眼波流转。
“虽然我知道说这些话并没有什么用,可是我还想尝试一番……”
“公主有话但说无妨,尽管直言,我洗耳恭听。”
安澜公主微微颔首,又沉吟半晌,方才柔声说道:“若是现在请国公出山,收复整治这乱世山河,不知道国公可愿意?”
萧易不置可否,反问道:“不知公主所说这话,究竟是代表谁?”
“皇帝陛下!”
萧易笑了笑,看向安澜公主,“公主此言当真?皇帝他能放心我吗?他又能对我放心多少呢?”
安澜公主那对秋水双眸直直的注视着萧易,目光没有丝毫闪躲。
“我可以让父皇下旨,封你为王,统天下兵马,领文武百官,令出一人,令出一门,只要能平定大楚就好!”
听完后萧易有些惊讶,心说这不就是摄政王吗?
以文景帝那多疑的性子,还有身为皇帝对权位的贪恋谨慎,他会放权放到这种程度?
不用想,也知道不可能!
如果真这么做了,那到时候萧易随时都能篡位,将文景帝赶下皇位,自立为皇。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 安装最新版。】
……
看着萧易没有吭声,安澜公主似乎是知道他心中所想。
“国公请放心,此事既然是由我口中所说,那我必然会做到!”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闻言,萧易心头一惊,眼睛眯了起来看向安澜公主。
此时的安澜公主脸色稍显严肃,没有一丝笑容,很是冷静,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之语。
“父皇可以退位,但大楚江山不能丢!”
萧易顿时目光一缩,看着安澜公主。
“那退位之后呢?”
“自然是新君登基。”
“新君又是谁?”
……
安澜公主忽然笑了起来,艳若桃李,笑颜如花,风情万种。
她看向萧易,柔声问道:“国公,你看我如何?”
“若是我登基,你为摄政王,这天下兵马依然是交给你掌管,我绝不插手。等日后你我有了子嗣,可以立他为太子!”
……
萧易放下手中茶盏,笑呵呵的看着安澜公主,又上上下下仔细的打量了一番,他发现自己有些小瞧了眼前这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
对方不愧是被誉为皇室明珠的安澜公主,这种气魄和胆略,比不知多少男子还要强的多。
据萧易收到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以及青龙殿传回来的消息,现在的帝都京城已经乱套了。
那些顶级世家豪族倒是还好,他们这些人底蕴深厚,手中所掌握的力量也不弱,比之不少乱军都要强很多。
而且就算是打到了京城,他们这些顶级世家豪族也根本不怕,无非就是换个对象投靠支持而已,这也正是他们这些人擅长的。
于是这些日子,他们过得照样是逍遥快活,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接着奏乐,接着舞……
至于普通的市井百姓,其实也还好,这里是天子脚下,这些人都是见过世面的。
再者如今造反作乱最强的一股势力,是当年的太子爷遗脉,而且太子爷的后人还打出了,还百姓们一个朗朗乾坤,海晏河清。
既然如此,等龙城的大军打到京城后,也根本就不会对他们这些市井百姓下手。
百姓们可不笨,都能看出这一点,所以如今天下虽然很乱,但京城的百姓们日子倒是过得还算安逸。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他们的话题可叫一个多,你分析九江郡的战事,我说桂林军的军情,他说龙城有多么多么厉害,龙城的女王有多么多么好……
等等等等,整日京城的市井街头,不乏有一大群人坐在那里开龙门阵,熙熙攘攘,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京城中最慌乱最恐惧的一群人,其实是皇室中人,准确的说是文景帝的那一脉,以及和文景帝关系密切的几个旁支。
这些人如今都是一副大祸临头之状,他们都害怕等龙城的人杀进来后对他们进行清算。
比如文景帝的几个皇子,如今都一个个惊慌不已,成了惊弓之鸟。
比如三皇子这些日子以来,整日在府中借酒消愁,声色犬马,似乎是想及时行乐,趁着现在还活着,再享受一些日子。
还有六皇子,如今连皇宫都不去了,已经有一个多月,都没有给他的父皇请过安,问过好。
六皇子倒是没有及时享乐,而是广交天下英杰,时不时的会去登门拜访。所图为何,倒也不难猜测,就是想再收拢一批高手为自己所用,当破城的那一刻能够护着自己逃出去。
文景帝的皇子很多,可是却没有一个能在此时鼓起勇气站出来,为朝廷分忧,为父皇解难。
一个都没有!
甚至这个时候一众皇子皇女们,都选择性遗忘了他们以前尊敬爱戴的父皇陛下……
正印证了那句话,父子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