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听到苏南说的这个话,纷纷看着对方对视几眼。
他们今天其实就是过来看看,能不能让苏南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来养殖场也参加这次销售的筛选。
这个事情不会有什么结果,他们也预料过,毕竟他们不是红星公社的人,这个年代好不容易村子里才出了个养殖场,大家肯定都是紧着自己村子里的人的。
带头的一个叫叶青的男知青上前说,“苏南同志,我符合你们养殖场销售员工的招工要求,你说的这些我们全部都答应,只要你能给我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苏南也没想到这些知青的竞争心思这么积极,这份投名状给的非常及时。
而且村里还有公社的人,对苏南的招工条件多少心里都是有些不满的,特别是那条,“如果上个月业绩没有达标,下个月就会降一块钱的工资,降完为止,自动离职。”他们都非常的不满意。
但这些知青却并没有什么意见,而且说实话,从小在城里长大,家里有关系有人脉,对于干销售这份工作,有天然的优势。
毕竟他们从小就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面长大,职工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姐妹,还有叔叔伯伯,甚至家里的亲戚都是某个厂里面的职工,说不定还有当领导的,大家互相之间通个气,卖出去东西那是分分钟的事儿。
他们的对手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经济和消息都非常闭塞的条件下生活的社员,大家没有关系没有人脉,运气不好那得处处碰壁。
而且知青对比起农村社员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他们的见识、从小到大的阅历都是怎么样进行人际交往,到了工厂外面,那肯定也比普通的社员要更加敢说。
这样对比起来,苏南都觉得公社的社员们,都不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
看着这些知青,即使明知道自己可能不会有机会,还是过来了,苏南很欣赏他们这种想要前进的精神,现在养殖场的起步阶段,需要的就是那种锐意向上的人员。
“你们能够这样想,那当然是最好的,当然你们应该也清楚,咱们农村里面,能有一个公社需要招工人,实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村子里的大家都在期盼着这份工作,这个招工名额对于大家来说意义重大,如果中间出现了什么岔子,那我也没办法保下你们,听明白了吗?”
苏南把话题说的很严肃。
大家现在心里都非常清楚,虽然养殖场的工资还有福利肯定是比不上城里面那些大的工厂,他们那些人都是真真正正的正式员工,吃商品粮。
但养殖场也不差啊,开在自家门前,不用跑那么远去城里,而且每个月都能领到十块钱的工资,这可比没有工资,只能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强多了。
“苏干事,我们明白的,养殖场如果要发展,光靠现在这样肯定是不行的,看您千里迢迢把马教授请回来养殖场就知道,发展一个场子,需要的是有能力有文化的人,干销售更加是一项需要人脉的工作,
我们这些知青,要让我们下地干活儿,我们肯定是比不过公社的大家,但我们能说会道,也能发展自己的长处啊,
当初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来支援农村,建设农村,都希望在农村做出一番响亮的事业,谢谢苏干事给我们的这次机会,
让我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建设农村,发展农村。”
听着苏南的“丑话说在前头”,这个叫做叶青的男知青,非但没有脸色不好看,反而和苏南表了一番忠心,这不免让苏南对他刮目相看。
这个知青的口才这么好,人的思维也敏捷,让他们留在农村种地,确实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她开始非常看好这位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