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宋司鸾总结道:
“但这并不说明内患要搁置不管,或者是延后解决。”如果是普通王朝出现外忧内患的情况,大多数皇帝都会选择什么紧急解决什么。如说内患严重,往往是指国土分裂、群雄割据或者皇子相争。为了能取得中原的统治权,很有可能会做出“寻找外援”,或者“借助塞外势力”不惜割地求荣的情况。
这种许诺强敌人好处以换取支持和稳定,无异于养虎为患。如果是外忧严重,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外面的人打过来了,不仅会占领中原,还会消灭所有势力。那么内患之间还争什么争一致对外才是硬道理。
目前傅西辞统治的朝堂属于后者,如果不是傅西辞及时接受整个王朝,以先皇那昏庸的劲儿,搞不好真会被灭国。到时候就是起义频出,群雄割据的第一种情况。傅西辞更像是摇摇欲坠的大船上,临危受命的船长。宋青越似懂非懂的点头:在我们夫人小姐中有这么一条不可言说的规矩,那便是两个人共同说过一个人的坏话,那两人的关系就会变好。”
“所以这是要利用塞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和注意力吗可如今并不适合打仗。”
这的确是个问题,宋司鸾和傅西辞当然考虑过这点。宋司鸾斟酌开口:“我记得陛下为了能够让百姓迅速稳定下来,所以放出了穿越者带来的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本来这是大好事,可民以食为天,农人并不愿意改种新的作物。现如今的世界信息传递很慢,很多人的认知与经验具有局限性,农人祖祖辈辈都在那块土地上。更有农人种了一辈子的地,对故土感情深重且颇为了解。他们的种植知识来源于口口相传,根深蒂固,并不会轻易改变,也没有办法改变。万一种出来的粮食作物不行,那天一家老小岂不是得饿死且派出去交耕种的官员哪怕是皇帝的命令,也被当地官员为难。毕竟如果种不好影响的事整个区域的税收,官员自然跟着吃挂落。别说是农人不愿意,就连低层官员都颇有微词。如此情况下还有一群搞舆论的名士出来,骂傅西辞推崇新作物的时候手段强硬。宋司鸾提起这个似乎是在往傅西辞痛处戳,宋青越乍一听还有点紧张。可陛下看起来并不生气,甚至还温和的解释道:只要种那么一次,绝对会知道什么叫做“高产”。傅西辞在推行作物的时候,同时还有其他政策,比如种植新作物就免税等等。的好品种,农人绝对比傅西辞这个皇帝更加知道什么是地里长的好东西。
于是等作物成熟起来以后,农人就改了口风,就连傅西辞最近推行的肥田法的实施,都容易了很多。宋司鸾点头:“可是暴君的脑子还在,虽然也与陛下继位时的情况,以及英武有关,实力强悍有关。”宋青越的小团扇都摇不动了,不是,兄长怎么在陛下面前说话也没个轻重。先提“暴君”的名号,又提陛下当初杀父弑兄的事,这句句话不都是在人家痛处蹦区吗傅西辞依旧没生气,宋司鸾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陛下,臣在陛下面前是万万没有小心思的。”
“不仅有什么说什么,还觉得陛下十分亲切,仿佛是熟悉了多年的友人,所以说话并不避讳,还请陛下赎罪。”
这这区,这让傅西辞怎么生气更要命的是这些话也算不上什么花言巧语,因为傅西辞会读心,他知道宋司鸾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态反而更温柔了些,宋青越不理解,陛下怎么挨骂后反而更开心了呢宋司鸾继续道:
“到时候无论是塞外的铁骑,还是南方的部落,都会对中原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