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对了,果然是因为她。
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蒲州三月三的上巳节,是重要的节日。蒲州城稷神庙、后土娘娘庙都有庙会。
两庙原本就离得不远,只有两条街。周边郡县的百姓、春日集市的商人,在这个时候,都汇聚在蒲州城,所以逐渐就形成了庙会。
庙会兼具商品流通买卖的作用,足足持续三天,对恰巧来到这里的人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盛会。
虞师年纪大了,对这些热闹已经司空见惯。但是看着女郎一副眼巴巴求着他的眼神,也忍不住心软了。
女郎还小呢。
虞师担负着看护好女郎的职责。
来蒲州之前,大郎君俞近之耳提面命,千叮咛万嘱咐,一定看好女郎,不要闯祸。
前几日偷溜出去赌坊,回来时,被虞师和青莘一起抓了个正着。
俞羲和逛赌坊的性质太恶劣,被要求不许出门,给她关的垂头丧气,像霜打的禾苗,看着怪可怜的。
“咳,尹莘啊……”
虞师清了清嗓子,捋捋胡须,对着青莘道:“今日上巳,我们盐引之事已完成的差不多了,也快该回去了。难得有这样大的庙会,你可以出去逛逛。”
俞羲和满含希冀的抬起头,望着虞师:“尹莘大人能去,那我们也可以咯?”
虞师干咳一声:“侍女嘛,怎能不随侍左右……”
话音未落,俞羲和已经“噔噔噔噔”跑远了。片刻再回来就换了一身轻便的胡服,抬手捋了捋虞师的山羊胡子,笑得像个孩子:
“好大人,小的我去庙会逛逛,回头给你带好东西。”
蒲州城庙会,好地方啊。
灯火通明,一条路上水泄不通,车水马龙。路两侧杂耍的,摆摊卖小吃的,卖饮子的,卖胭脂水粉的,简直吃喝玩乐一条龙。
逛进庙会没多久,她就跟青莘、青萍挤散了。身边只剩一个长明,他人高马大又有力气,撑着汹涌的人群不要挤到她。
俞羲和只顾着乐呵,一会看看这个,一会摸摸那个。都想买。
卖花灯的摊子最好看,有鲤鱼灯、八角灯,兔子灯,美人灯,活灵活现、灯彩辉煌的。
她出来的急,生怕虞师老大人改变主意,不让她出门,连饭都没有吃。
花灯摊子下面,有个馄饨担子。担子旁边地上,摆了两条简陋的胡凳,看着有年头了,凳子表面都被人磨的油光锃亮。
长明扯着兴奋不已的俞羲和,让她别张望了,护着她坐在胡凳上。掏出两枚钱给她买了一碗野菜馅的馄饨。
“你尝尝,这个好吃。”热气腾腾的雾气背后,长明一向古井无波的眼睛仿佛有些温柔。他把碗端到俞羲和面前,递上一双木筷。
“野菜会好吃吗?”她原本不信,奈何肚子咕咕叫。尝了一口,却被鲜到了。
难怪诗三百,里面的女子不是采菽就是采薇、采葕,看来野菜是真的好吃。
她端起碗呼啦呼啦的吃着,馄饨摊主是个老翁,见她吃得欢,笑得喜呵呵的:
“就是要这样大口吃才香,小郎君看着秀气,却是个会吃的!会吃好啊,会吃有福!”
“那是,老翁好眼力,我一向是有福气的!”俞羲和听人夸她,没忘了挺起胸抬抬头,骄傲的像个小公鸡。
她吃得头上冒汗,一碗见底,正想说再来一碗,只见长明已经拽起她,指了指对面的胡饼炉子。
黄泥炉膛里柴火烧的红彤彤的,那贴胡饼的是个络腮胡子的胡人。他蒲扇一样的手,也不怕烫,一张面饼摊开,均匀地撒上胡麻籽,手掌托着,“啪”的贴在炉膛里。
面饼厚薄适中,片刻就在炉子里膨胀酥软起来,鼓起一个一个的小包,烤出均匀的金黄色,诱人不已。
檀济绍在灯火映照下,找到那个小女郎的时候,她正津津有味啃着一个圆圆的胡麻饼。
那饼一个有她脸那么大,估计还烫手。
因为檀济绍看见远远的她皱着小脸,口型是:哎哟哟,好烫啊……
她左右手倒腾了几下,最后还是她身边侍卫替她拿着吹了吹,才递给她。
她立刻不撒手的抱在手里边,边溜达边啃,一会儿圆圆的饼子就缺口一块,变成了月形。
时而明亮,时而昏黄的灯火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腮颊咀嚼着美味佳肴,一鼓一鼓的像某种小动物。
檀济绍转了转手上的扳指,突然有种冲动,想捏捏她的脸,看看是不是那么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