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临江客栈是一个姓万的老丈和他老伴开的,地处南京柳树湾,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客栈。五年前郁且狂闲逛至柳树湾,偶然见到一对老夫妇在路边哭泣。那时正是寒冬腊月,两人穿得又少、年纪又大,看起来十分可怜。郁且狂心生怜意,便走过去问两个老人缘何在此哭泣。
老丈说他姓万,一旁的老妇人则是他的老伴儿。两人本是乡下人,婚后来到南京城里打拼。老丈年轻时走街串巷卖糖葫芦,老婆婆年轻时则沿街卖炊饼。经过近四十年的辛苦打拼,两人也赞了一些钱。因为年纪大了,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和炊饼已不现实,老两口便决定用大半辈子攒下来的钱买栋房子,再把这栋房子改造成一个客栈,这样晚年也安稳些。
于是老两口从一个姓周的小伙子那里买了一栋老房子,经过简单改造后,把这间老房子变成了客栈,并为之取名“临江客栈”。然而老两口没想到那个周姓小伙见他们膝下无子,人亦垂垂老矣,竟心生了霸占客栈的歹念。
(本章未完,请翻页)
等客栈开始经营后,周姓小伙便说老两口没给自己一文买房钱,故而那房子还是自己的。老两口在柳树湾无依无靠,周姓小伙又是当地一个恶霸,吃喝嫖赌无一不干,当地人都畏而远之。邻居们因为害怕周姓小伙报复,故而虽然觉得老两口可怜,但都不敢为他们出面打抱不平。
最后周姓小伙还是霸占了老两口的客栈,并把老两口赶了出来。
听了万老丈的话后,郁且狂大怒。他立即来到临江客栈,先是把周姓小伙揍了一顿,之后又将他赶走,并让老两口重新回到了他们的客栈里。
为了防止周姓小伙报复老两口,郁且狂便将其告到了衙门。本来衙门害怕周姓小伙的势力,妄图草草了事。但当得知郁且狂便是郁宅的二公子后,衙门的官员立马换了个嘴脸,并将周姓小伙关进了牢里。
之后郁且狂还给了老两口一大笔银子,让他们即便不经营客栈也能安度晚年。
这五年来只要有空,郁且狂便会前往临江客栈看望两位两人。老两口也早已把郁且狂当做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心中对他感激涕零。
“那客栈极为偏僻,万老张为人极为老实,对且狂亦格外真诚,只要两位姨娘藏在客栈里,不要轻易外出,父亲定找不到您二人。”郁且狂对鱼姨娘和吕姨娘说道。
虽然嫌弃临江客栈又小又破,但鱼、吕二人心想总好过重回南京皇宫,故而便都答应暂时先去临江客栈避避风头。
于是众人先来到了河边镇,在河边镇租了三辆马车后,众人便坐马车回到了城里。
回到城里后,众人先来到了郁且狂所说的临江客栈。
客栈果然又小又破,又散发着一股霉味,使得鱼姨娘和吕姨娘抱怨个没完。
见恩公突然到来,万老丈和他的老伴儿都非常高兴。
郁且狂把来此的目的告诉了老两口,并请老两口照顾好鱼姨娘和吕姨娘,还请两位老人千万不要对外说起此事。
老两口儿急忙答应了。
安顿好鱼姨娘和吕姨娘后,郁且狂便径直同朱云怡、朱砂、青黛、白芷去了南京皇宫。
进入皇宫后,郁且狂顿觉五味杂陈。他有时曾在南京皇宫住过一段时间,不过那时他还小,加之过了这么多年,对南京皇宫的印象已极为模糊。
走在陌生又熟悉的南京皇宫里,郁且狂的内心可谓五味杂陈。他想起了许多封尘已久的往事:首先想起了便是姨母,他不知姨母在靖难之役后究竟去了哪里,不知姨母如今究竟是死是活。他也想起了母亲,想起了那个父亲不让提起的母亲。他又想起了赵王,想起了幼时在南京皇宫跟在高燧哥哥身后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朱云怡的心境则刚好相反。在迁都北京前,她一直住在南京皇宫,对南京皇宫的一切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自从虽皇上北上后,她便再没回来过。如今重回故地,朱云怡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可想而知。永乐迁都发生在永乐十九年,不过是两年前的事,但因为过于思念从小长大的地方,朱云怡自然感到激动。见南京皇宫一切如旧,当日旧人却多已北上,朱云怡突然理解了为何贺知章会在《回乡偶书》中写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样的诗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