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宋行之的父母就是在那时永远的离开了他,至于原因没有细说,但不难猜出。
总之男女主和宋行之就这样都在农场成为了正式工,只原主一个是外来人员。
此时的花茶也知道自己在这里人微言轻,所以对于书中男主女采取的是能避则避的原则,至于抱着她的这个男人?
诶,顺其自然吧。
她总不能出了这个农场吧?!那才是找死好嘛!外面那个被原主欺骗的人应该磨刀霍霍等着她送上门才是,所以她绝对不能出了农场。
宋行之基本上是打小在这里长大,所以熟悉的很,回到家里的时候都没有遇到任何人。
这里的连脊平房整整齐齐一字排开,这是当年军队统一盖的,一层砖混结构,每户不到三十平方,一排房住着五户职工,宋行之的屋子在西头最后一间。
宋行之将煤油灯点上,看着坐在自己床上的女同志,十七八岁的年纪,肌肤粉嫩眉清目秀,还扎着时下最流行的两个小辫,辫梢上还帮着红色绸带,虽然发型有些凌乱了,但不影响她是个好看爱俏的女子。
花茶这个原身为了勾引男主穿着打扮都是自己认为最好的,比如她穿的的确良衬衣还有崭新的深蓝色裤子,就差双小皮鞋了吧,可惜她没有钱票买。
花茶也打量着眼前的男人,剑眉星目菱角分明鹰挺的鼻子厚度适中的嘴唇,就是大腮胡子有点碍眼,这气质挺冷的,但花茶不怕,因为她知道这个人其实不坏,只是不爱交流罢了。
再看看这间屋子,三十平方可不她这个外来户的好太多,至少他是独居,她是和人团居,没可比性,她住的那片儿是后建的房子地势低,一下雨就往家里灌水,阴暗又潮湿的格外腌臢。
角落最显眼的就是粮食了,这真不是她想看,而是身体本能。
五十年代,按湘省标准,城市户口男性每人每月17 斤粮,女性15斤、儿童13斤;农场则平均每人多出5斤补贴粮。不要小看这五斤粮食,省着点能养活一个小孩。
而在七十年代,口粮按粗细粮标准,细粮占30%,粗粮占70%。以一个人每月定量三十斤粮食计算,细粮只有九斤。
城镇居民实行统销,粮票和供应证制度。大约平均30斤。工人31斤(重体力更多),机关学校29斤,油脂肉蛋奶、副食缺乏。
城市市民的口粮,根据每人的情况来定量,粗细粮根据定量按比例分配,一般成人市民24斤粮,按照规定的比例,白细粮30%,粗粮即红面、玉米面70%,24斤粮食中仅有7斤多白面,剩余的是玉米面与高梁面。
而花茶的标准呐?24斤每月按比例来的口粮外,农场的人有额外补助的6斤粮,比以前多了一斤,一共30斤一个月。
正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原身的粮食可都是进了自己的嘴,有时还骗吃骗喝的。
花茶可耻的看着粮食咽了咽口水,宋行之察觉到了女子的视线说,“饿了?等着。”
怎么说才睡了人家,为她做顿饭还是可以的,吃饱再谈也行。
煮了一锅米饭,一个炒菠菜,一个大盆酸菜,宋行之想了想将最后一个鸡蛋从瓦罐里取出,蒸了个芙蓉蛋,撒上小葱花,滴了两滴香油,真是香气扑鼻,花茶觉得自己最丢脸的一天大概就是今天了。
她肚子空城计闹着,交响曲响着,五脏庙配合叫嚣着,欸,第一次知道什么叫饿肚子啊!太难受了。
“吃吧,吃完再说。”
“谢,谢谢啊……”睡了人家还吃人家的,良心不安啊。
但身体本能反应很真实,花茶此刻哪里讲礼仪之类的,甩开腮帮子就是塞。
还别说,味道还不错,看来一个人住是会造就厨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