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走来了一位老太太,领着一个7、8岁的小姑娘。
“大娘,您知道新兴路23号在哪吗?”钱玉英问。
老太太“哪里?”老太太没听明白。
“你说的是鬼楼吧。”小姑娘问。
“是呀,你告诉阿姨鬼楼在哪?”钱玉英蹲下拉着小姑娘的手问。
大娘听完赶忙说:“那可不是个好地方。听说死过几个人,还吓疯了好几个了呢。那可不是个好地方。天太晚了,姑娘快回家吧。”说着老太太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领着孩子向2号楼走去。
钱玉英不便再追着问,呆呆地看着她们进了楼洞。
1号楼和二号楼之间有一个大花坛,上面杂草丛生,坛边立着这一杆路灯。一个男人在花坛上拔他种的大葱。
“大哥,麻烦您。”钱玉英尽量使自己客气一点,免得人家不愿意告诉他。
这个男人有四十多岁,穿了一件破旧的跨栏背心,胡子喇差挺着大肚子手里拿着一把葱。
“我想打听一下,新兴路23号。”钱玉英说。
“鬼楼呀,大晚上的,你去哪干嘛?”那男人惊讶地问。
“我有一个朋友在那住,我去找她。”
“你最好别去,那可不是个好地方。”
“你告诉我吧,我有急事……”钱玉英几乎哀求了。
那个男人瞥了她一眼,冷冷地说:“我可不愿意害人。”说完径直走进了2号楼洞。
钱玉英尴尬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天已黑了下来,她有些着急了。
化工楼家家都已经燃起了灯,正是合家吃饭的时候。
她鼓起勇气走进了2号楼的一个门洞。
背后传来了“坨坨”的皮鞋声。
她转过头去。
一个姑娘走进楼洞,钱玉英欢喜地赶忙上前打听。
这个姑娘笑了一下说:“你找新兴街23号干嘛?”
“我有一个朋友给我的地址,她住在那里。”钱玉英说。
“新兴街早就拆了,23号我告诉你吧。”她拉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钱玉英走到了遵义道那边拆迁荒地,向前一指说:“你沿着这条小路往前走,大约300米就会看到一座小二楼,那就是23号
她又说:“古田路公交车站到遵义道需绕一个大弯。人们为了超近道大多都穿过这一片拆迁空地。
渐渐地就踩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白天走的人多点,晚上胆子大点的才敢走。你可要小心点。
“——不过我和你说实话吧,那是一个旧军阀的小楼,属于文物建筑,所以没拆。都说不干净,听说那里失踪好几个人了,还死过两个人呢。人们都叫它鬼楼,提起鬼楼,人们就感到恐惧,谁也不愿意靠近它。”
“是吗?我不信鬼神。”钱玉英说。
“我也不信。你真的要去?”姑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