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怎么想的他不知道,反正乔承业觉得自己功劳大着呢。
而对于王洪亮的行为,他则是有些不屑。
带着一帮学弟学妹像老母鸡一样,天天护着哄着,犯了错,连个重话都没有,只知道一味的鼓励包容。
每次看到这一幕,乔承业心里都忍不住犯嘀咕:王洪亮这到底是在呵护他们,还是要害他们呀。
他敢断定,真要是在学生会这种氛围里待的时间长了,这些人的抗压能力绝对会越来越弱,走上社会少不了要吃亏。
他的这种观点也向王洪亮提过,但对方完全不认同,两人再一次不欢而散。
一来二去,次数多了,谁也说服不了谁,再见面也就没有话说了。
观念不同,理念之争,两人都没有任何退让的意思,一个学期一开始还多少有些克制,大家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但到后期的时候,两人身后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阵营,很多事情慢慢变得身不由己,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变得水火不容。
王洪亮认为乔承业太过冷血,做事不留情面,乔承业则认为王洪亮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太过妇人之仁,没有半点魄力。
两个带头的是这种态度,更不用指望手下的人能和睦相处了。
两大阵营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见到了,一定会针锋相对,谁也不服谁。
而相比较起来,因为乔承业这边的人大多行事比较激进,目的性又强,为达目的很少顾及其他。
在开展学生会工作的过程中,态度上没有王洪亮阵营的人和善,因此,在学校的口碑比不上他们。
而这也导致王洪亮阵营的人越发认定乔承业他们这么做是错的,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越来越看不上。
一开始乔承业还会解释一二,不过他这套理念却很少有人能够接受。
就算是京大的学生成绩好,不代表人生阅历也足,对于他这种提前让人感受一下社会残酷的“好意”,大家显然不怎么乐意接受。
一来二去,眼看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却并没有人理解自己,乔承业也就慢慢放弃了。
反而被他们激发起了逆反之心,大家越是不理解,他越要这么做。
于是乎,他所在阵营的人做起事来也越发直接冷酷,不再讲半点情面。
惹得王洪亮阵营的人越发看不过眼,两大阵营的冲突越来越激烈。
不过,乔承业对此半点也不在意,内心深处,他根本没有把王洪亮当做对手。
他虽然嚣张跋扈,但对真正有能力的人还是认可的。
王洪亮在他心目中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只是性格上的缺陷太大,让他有些瞧不上罢了。
再说了,两年的关照和维护,并不是说忘就能忘的,这些乔承业也都记在心里。
只是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两人因为理念不同,才走到今天这种水火不容的地步。
他今天来到程建华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看到王洪亮带着周斌过来,就知道他来干什么。
心里不住冷笑,暗自嘀咕又一个新生被他祸害了,这才没有忍住,直接出言讽刺。
只是他没想到,周斌虽然是大一新生,但却是个真正的刺头。
无缘无故挨了一通怼,他自然不可能忍气吞声。
来这里之前,郑辉和陈康的那场冲突中,要不是郑辉及时道歉,周斌早就插手了。
重生回来到现在,不管是学业还是事业上,都取得一些成绩,周斌早就不是前世那个遇事总喜欢息事宁人的小透明了。
现在他有能力,也有资本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朋友受委屈了尚且忍不了,更不用说他本人了。
陈康和郑辉的事刚刚处理完,又遇到乔承业拿自己作为借口攻击王洪亮,顿时让他心里不舒服了。
怎么着这是?
一个个的都当他们不存在是吧!
真当他们都是软柿子,谁过来都能捏个一两下。
实在是欺人太甚。
而且在见识到了王洪亮和乔承业的冲突之后,也让他意识到京大学生会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和谐。
里面也分了派系,也有争斗,和重点高中学生会相比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也知道之前是他幸运,遇到的都是王洪亮这边的人,看到的只是学生会非常片面的一点。
心中的期望顿时全部消散。
对于加入学生会的想法,立刻淡了很多。
看这情形,真的加入了学生会,恐怕也会免不了被迫进行站队。
还是那句话,他可没那个心思,也没那个功夫玩这些幼稚的争权夺利的游戏。
正所谓无欲则刚,学生会都不想进了,得不得罪乔承业这个所谓的副主席也就无关紧要了。
因此,周斌反击起来当然是毫无客气。
要不是考虑到程建华不仅是学生会的负责人,还是学校的高层领导之一,周斌连他一块怼。
虽然没有太过针对他,但说的话照样不怎么好听,心里对他的不作为更是十分鄙夷。
他不相信作为学生会的直接负责人,学生会出了问题他会不清楚。
而且看刚刚乔承业肆无忌惮,明目张胆的模样,瞎子都能看的出来,学生会内部出了问题。
而他却依旧不闻不问,这是典型的不作为。
如此一来,周斌对他的印象能好才怪呢。
三人脑海里各有所思,其中以乔承业心情最为复杂。
他本身就自视甚高,能力虽然很强,但说话着实难听。
那你要说他情商低吧,却也不是那么回事。
不然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学生会成员,死心塌地的跟着他了。
即便人数上和王洪亮阵营的人比不占优势,但面对他们时,却没有一个认怂的。
从乔承业平时的表现以及所作所为来看,妥妥的一个大反派模板,王洪亮才是正常的主角人设。
能力强,性格好,待人接物没有任何架子,对学弟学妹关心备至,绝对算得上是知心大哥哥。
无怪乎这么多人喜欢他。
乔承业对此心知肚明,不过他并不在乎,甚至有些嗤之以鼻。
现在王洪亮是可以护着他们,但以后等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又有谁护着他们呢?
还不如现在趁着在学校里稍微吃一点苦头,提前感受一下社会的压力,有了心理准备,毕业之后才不会手忙脚乱。
虽然京大在大三第二个学期安排了就职指导课,为学生毕业做一些准备,但毕竟都只是纸上谈兵。
在乔承业看来,没有切身体会,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
效果还不如他在学生会里,按照社会上公司里的要求操练他们。
没错。
在他的阵营中,所有的成员都被他按照自家公司的管理方式改头换面一番,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和原先的学生会纪律相比,自然更严格一些。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结果才是最好的说服力。
你能为公司创造效益,那你就是一个好员工,工资待遇都是最好的。
如果不能,那不好意思,这里是公司,不是做慈善的,随时都有可能开了你。
而乔承业就是为了让一些学生真实的感受一下,走进社会之后的残酷。
他相信有了这番经历之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会适应的比其他人更快一些。
别人怎么想他不在乎,他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
并且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