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萧文明家业小、底子薄,承受不了多大的损失,为了保存实力,他只能选择按兵不动。
幸好对面比自己还心虚,别看那些倭寇张牙舞爪的,可他们一个个脑子精着呢,看着对面的军队军容整齐、队列严整、全副武装,战斗力明显要比其他地方上的杂牌军要高的多。
因此,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就连虚张声势时的叫骂声音也轻了不少,至于其他跟着出来浑水摸鱼的中原人,自然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两方力量人数相差不大,也都吃不准对方的底细,故而双方不由自主地同时选择了静观其变,形势处一时处于僵持的状态之下。
可是就是这种僵持,却给了逃难的百姓捡回性命的机会。
他们趁着贼人自身难保的机会,赶紧撒开腿绕个大圈便跑到了萧文明身后,又赶紧向火把燃烧的方向跑去,进入军营就获得了安全。
眼睁睁看着百姓们就要溜走了,那帮倭寇们那叫恨得一个咬牙切齿——人都走没了,自己又从何处去抢劫呢?
仗着自己的手里的倭刀又快又长,仗着自己身上从小练就的刀法,原本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是必然会尾随追击的。
可是现在自己面前站着的却是有如同场铁壁的三百兵丁,要是贸然冲出去,说不定就会冲在墙上,非但抓不住逃难的百姓,反而会把自己撞得脑浆四射……
倭寇虽然呆、虽然楞,却不傻也不蠢,把自己的性命不当一回事的事情,他们是做不出来的,难不成这样相处的局面要继续维持下去吗?
答案是否定的。
正当萧文明挥下三百子弟兵同两百多贼人,这近千只眼睛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忽闻夜色之中几票人马乱哄哄的一阵行动,从萧文明身后向贼人的方向扑来。
要是这个时候,忽有一只贼兵从萧文明身后袭来,则他必将腹背受敌,光凭他麾下这些弟兄的战斗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无疑会是灭顶之灾。
不过还好,这些人并不是萧文明对头,而是他的帮手——正是军营里那些其他屯田所的兵丁。
原来是温伯明见萧文明一去不返,实在是放心不下,便鼓起了胆子,由他出面协调起几个候补的千户、百户,率领了自己的所部将士赶来支援萧文明。
温伯明不愧是江左名士,他在这些年轻的候补军官之中也是颇有名气,再加上他极有口才,三言两语就把营救萧文明这一个颇为冒险的行动,说成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同时,萧文明之前同这些候补军官相处得甚好,因此他们也乐得帮萧文明一把。
于是乎,军营里一半的人马——也就是两千人上下——闹闹哄哄地冲出了军营,幸好萧文明这三百子弟兵人人手里拿着火把、松明,在黑夜之中颇为显眼,他们才没有迷了路。
但即便如此,这数千人没有经过训练的人马跑出去,依旧仿佛一盘散沙,扬在空中没有个定形……
不过散沙也有散沙的好处。
他们飞扬起来,虽然松散细碎,但至少看着气势不小,不一刻便将萧文明所部,连同对面的贼人全都围在了一起,包了一个大大的汤圆。
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
援兵一到,萧文明和他周围的兵力,相比对手的兵力优势已然超出了十倍,当然可以将他们团团围住了。
尤其是温伯明,他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也读过几本兵书,懂得围三缺一的道理,在指挥这个包围圈的时候,还特地留出了一个空档,以免让对手失去信心做困兽之斗。
不过话说回来,就凭眼下这些屯田所的兵丁,就算想要把包围圈扎得严严实实、滴水不漏,那也根本就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这样的布局,已让萧文明心中大定,至于进入包围圈的这些贼人,则是惶恐不已。
不少搞清楚了状况、感受到了危险的人,暗自从故意露出来的缺口处悄悄逃脱了。
当然了,这些人也都是浑水摸鱼的中原齐国人。
他们原本就是想捞一票就走的,当然不会和自己的性命过不去,看着眼下还有逃命的机会,就赶紧溜走了……
至于那些站在最前边的倭国人,他们倒不是完全不怕死,只不过语言不通、脑子又愣,一时半刻还没弄清楚,看着自己已然被包了饺子了,依旧傻呵呵地没有做出半点反应。
当然了,这也不能完全怪这些倭寇。
眼下正是卯时,是一天里最黑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