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元年八月十四日,陆渊得到通知,天子谕旨将会在这一天到达。
在这天清晨的时候,陆渊带着各部的文武来到泊港码头,静静恭候天使的降临。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承载着皇命的官船却足足晚到了三个时辰,一直到晌午时分,泊港炮台上的岗哨才传来消息,说是发现官船的踪影。
片刻之后,一艘装饰华丽的二号福船在两艘兵船的护卫下缓缓的驶近,然后靠上码头。
陆渊立刻带着身边的人迎上前去。
先是数十名全副武装的明军傲然的走了下来,在码头上列好队。
这些人全身穿着重装对襟锁子甲,头上带着尖顶护颈盔,脚下则是黑色铁甲靴。手中兵器有的是腰刀,有的是长枪,有的挎着弓箭,有的则是偃月刀。虽然杂乱,但是两两相对,匀称分布,看起来军容严整。
识货的人一眼便能看出,这些人自然就是守卫大明京师的禁军了。
紧跟在禁军后面的便是两个身着青色蟒袍的年轻宦官,他们疾步的走下甲板,随后便是一个身着大红色箭袖蟒袍,头戴黑色纱帽的大太监,他看起来约莫五十岁上下,正一步步缓缓的走出船舱,在他的身侧还有两个中年太监紧紧的搀扶着他。
几个天子使臣在码头上立定,那名双鬓花白的大太监冷漠的扫视了一眼周围的景象。
陆渊立刻上前,拱手道:“琉球义军首领陆渊恭候天使。”
眼前的太监听到这话,点了点头,依旧是面无表情,道:“陆大人,你倒是挺准时。”
“天威浩荡,在下不敢怠慢!”
此时,这大太监微微叹了口气,然后伸出手。
跟在最后面的一个青衣宦官,立刻走上前来,将手中捧着的一个金丝木匣递交给他。
陆渊用余光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激动起来。
“天子圣谕到。着琉球义军首领陆渊并文武各部大臣接旨!”
大太监高举着木匣,威严的声音顿时扩散开来。
在场的所有人听到这话,当即全部拜倒在地。
此时,大太监再次冷眼扫过所有人的头顶,这才将木匣打开,拿出里面的圣旨,缓缓的打开。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琉球本海内藩土,万历年中不幸为倭人所篡。幸得皇汉义士三十六姓相助,终得光复。其首领陆渊,文武皆备,有大才,上书请赐内附。朕虑及海外炎黄筚路蓝缕,而当今天下苦于兵事,唯东南半壁暂且安宁,琉球又为东海锁钥,事关重大,故恩准内附之请,撤琉球藩而设东海都指挥使司,隶属五军都督府,并接受兵部调遣。授陆渊为正二品都指挥使,初授上护军,骠骑将军授梁博为从二品都指挥同知,初授护军,镇国将军授林觉,蔡一铭为正三品都指挥佥事,初授上轻车都尉,昭勇将军。另设琉球分守道,隶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设官署于首里,掌管行政事务。设琉球分巡道,隶属福建提刑按察使司,设官署于首里,掌管典刑驿传事务。都指挥使司自都指挥佥事以下,分守道,分巡道各衙门所有官皆由自行任命,三月之内报福建巡抚备。尔皆海内忠良,圣君感慰,故此制命,以彰其功。惟盼恪守其职,捍我海疆,钦哉!”
大太监声音洪亮的将天启皇帝的圣谕从头至尾的念完。
陆渊听着圣旨中的内容,来不及多想。
只待眼前人的声音戛然而止,便低着头高举双手。
“臣陆渊接旨!”
“臣等接旨!”
此时,身后的梁博,林觉,蔡一铭也异口同声的喊道。
大太监把皇帝的圣旨轻轻一合双手递给陆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