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的正南门为洪武门,位于京城正阳门内北面,过洪武门后,为南北向的千步廊,两边建有连续的廊屋,由南而北。
千步廊后面两侧为“五部六府”中央官署的所在地,从吴元年开始,李善长亲眼见证了,一座座殿宇拔地而起。
早年间,李善长虽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哪怕是刘基、李饮冰、杨希圣这样的重臣,稍有不快也是破口便骂。
可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后,李善长一改往日的骄纵,收敛了不少,处处谨小慎微,与人为善,在御史台也提出了不少治国良言。
李善长今年六十八了,儿孙满堂,富贵萦身,过去那争权夺利的心早就淡了,只想着平稳度日,过个安生的晚年。
今儿突然接到诏令,让他到武英殿奏对,李善长心里打起了鼓。皇帝是个疑心甚重的人,这杀机动起来,往往就是一念之间的事。
就在他迟疑之际,却突然有人在后面拍了他一把。受惊的李善长回头一看,原来是在四川整饬兵马的信国公-汤和。
“老相爷,百室兄,你这不识逗啊!”
揉了揉心口,李善长无奈的指了指他:“我说信国公,人吓人,是会吓死人的。”
揽着李善长的肩膀,汤和笑道:“李先生,至正年间咱们一块打仗的时候,你的胆子可没这么小。”
一提到过去,李善长是连连摆手,至正年那是什么时候事了,如今又是什么岁数。现在的李善长,只要起夜不淋湿自己的鞋子,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你不是在蜀中带兵么,怎么突然回京了?”
“我还想问你呢,朝中出了什么大事,以至于陛下手敕我半个月内,必须返京。”
出什么大事?李善长沉吟了一番,皇后病势日沉,可这是老黄历了。除了皇长孙的病闹了个乌龙,其他也没听说什么事啊!
对了,还真有一件事,二月份,皇帝擢拔翰林典籍-江西人-刘仲质为礼部尚书,与儒臣定释奠礼,颁天下学校。
立学规十二条,合钦定九条,颁赐师法。又奉命颁刘向《说苑》、《新序》于学校,令生员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