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比景清资历高,品级高的官员不少。可先帝驾崩之时,他的一番言论,的确让朱雄英侧目。也难怪先帝钦点其为榜眼,越级提拔他在中枢任职。
瞧瞧人家这敏锐的观察力就知道了,还没等刘璟、铁铉等人提,人家就掐住问题关键所在,直接点明了主旨,一把掐住了命门,果真号的一手好脉。
“景卿之言,甚合朕心。朕也想着追尊生父、生母,为帝后。诸卿以为如何?”
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过分,也合情合理!朱标生前当了二十八年的储君,于国家社稷,苍生黎民都是有功劳的。要是活到现在,坐在这把龙椅上理所当然。
况且,作为人臣孝子,朱雄英追尊生父生母,也是尽一份孝心。臣工们对此,当然是没什么意见,也都一一附和。
诸臣工皆以为,朱标为人君,止于仁,诚无愧焉。一致赞同: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仁宗。追尊敬懿皇太子妃-常氏为孝贤康皇后。
“东陵呢!原来只是彷天子礼制。这次,也要随着孝陵工程,一同完善。”
“先帝国丧之后,朕要亲至东陵,祭奠孝康皇帝、孝康皇后。”
兴致之余,朱雄英还打算让景清来撰写孝康皇帝、皇后的祭文。可这是一项殊荣,非亲近之臣不可为,新皇这也“纳新”了。诸臣工对拔得头筹的景清,也尽皆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可这人啊,就是不经夸,还没有转身,景清就惹事了!
不知道他是为人太诚,毫无心机;还是装傻充愣,故意让皇帝难堪,竟然明目张胆的问,吕妃是否应该按礼进为太后。
这得多没心眼的人,才能问出这话来!不过,想来也是,景清是洪武二十七年的榜眼,入仕不久,不知道宫中的那些旧事,更不知道皇上与吕氏一直是面和心不合!
可他知道的这些,其他臣工就不知道吗?大伙为什么不提,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其中的纠葛,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来。
虽然,先帝有明谕,言官可风闻言事,言者无罪。可新皇是什么人啊,战场上三荡三决,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他可是什么人都敢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