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去世后,宋钢将家中的旧物送给亲戚邻居,拎着那只手提包回到了城里,和李光头重聚,又成了一家人。
此时,兄弟俩已长成青年,一个进了福利厂,和一群残疾人工作;另一个在五金厂工作,在刘作家手下工作。
兄弟俩相处的相当不错,日子也算过得不错。即使其中夹杂了“手稿风波”,但也被李光头用拳头解决了。
后来,李光头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当上了福利厂的厂长,还趁着这股风光劲,疯狂的追求镇上第一美人林红——曾经那个被他看过屁股的漂亮女人。
但无论李光头是死缠烂打,还是使用计策,林红都没有正眼看过他,反而对他身后的那个英俊儒雅的宋钢产生了情愫。
然而,即使林红向宋钢主动表白,但宋钢碍于和李光头的兄弟情谊,迟迟不敢答应,逼不得已只能选择上吊自尽,却又被李光头救了下来。
几番周折,宋钢和林红成了夫妻,过上了幸福而又甜蜜的生活。
而李光头因为兄弟情,只能选择退出,来到医院做了绝育手术。
接着,李光头辞去福利厂厂长的职位,筹集资金打算下海捣腾服装。
可人算不如天算。
李光头的计划落空后,回到刘镇的他,欠了一屁股债,面对合伙人,被揍是常有的事。另外因为找不到工作,就沦落街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混混。
李光头的境遇让宋钢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因此宋钢开始暗中接济李光头,送钱、送粮票、送饭成了宋钢的日常。
可好景不长,宋钢接济李光头的事情一再被林红发现了,兄弟俩的关系再次陷入冷局。
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李光头要求重回福利厂不成,就在县政府门口搭起了茅草房,做起了收垃圾的生意,而且前景还不错,不仅把债给还了,而且还筹足了第二次下海的资本,到日本靠倒卖日本垃圾西服,赚的盆满钵满。
一夜暴富的李光头,从此过上了“越来越有钱”的日子。
与此同时,宋钢的境遇却让人唏嘘不已。
失业后的宋钢只能一直在社会底层挣扎,做过码头搬运工,伤了腰;卖过花,却被街坊邻居嘲讽;在水泥厂装过水泥,又患上了肺病;最后跟着一个骗子背井离乡,卖起来保健品。
照理说,李光头应该帮衬好兄弟宋钢,但宋钢始终拉不下脸面,因为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亏欠了李光头。
就这样,李光头和宋钢兄弟俩,一个过着“人上人”的日子,另一个却要为了生存拼尽全力。
宋钢为了给林红一个美满的生活,还做了丰胸手术,在海南卖起了丰乳霜。
在偶遇故乡的朋友后,在朋友的劝解下,回到了家,却发现妻子林红已经和兄弟李光头生活在一起了。
最后,绝望的他写下两封信给林红和李光头,自己却走上了卧轨自杀之路。
宋钢死时,林红和李光头还私混在一起,当听到宋钢去世的消息后,二人百感交集,麻木、悲痛、懊悔……
从那以后,李光头丧失了斗志,对女人,对事业都失去了兴趣;林红也堕落成红灯区一姐。
对比上部
读完这本书,水杯觉得上部比下部好看,尤其是最后,过于残忍,过于不幸,赚足了水杯的泪水,但这儿正是吸引水杯拜读余华老师作品的根本原因。
《兄弟》这部小说上部是关于文革时期的故事,描述了一家人在苦难中的悲欢离合,像极了欧洲黑暗的中世纪;下部是现在的故事,描述了一个伦理颠覆的“三角恋”,似乎是对当下社会的批评。
感受
余华在《兄弟》下部当中将李光头作为一根极尽荒诞的线索,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张扬着荒诞且不合理的事件。
与其说故事情节塑造了李光头的形象,不如说李光头的行为举止盘活了下部的情节。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李光头是现实中的强者,而宋钢则是精神世界中的强者。
余华笔下的李光头是一个完整且现实的人物,他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慷慨的一面。
自私是因为他过于追求欲望,女人、金钱、荣誉……他通通都想得到,一步步走向深渊,同时也浇灭了好兄弟宋钢心里的那团火。而慷慨则表现在他对福利厂工人、初次下海的合伙人以及刘镇的其他居民身上。
然而余华笔下的宋钢也是善良的,同时他也是一个完全的利他主义者。
所谓利他主义者,其实就是一种把他的利益和自我牺牲当作善的准则的伦理学流派和道德原则。利他主义者遵从“他人利益至上”的道德原则,强调“他人利益”和“自我牺牲”。
造成这样的悲剧,谁错了?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因为他们都是善良的,正如《大鱼海棠》里的一句台词: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与错都是别人的事。
错就错在爱上了同一个女人,正如李光头所说的那样“即使天翻地覆慨而慷,宋刚依旧是我兄弟”。
宋钢错在了他软弱的善良,而李光头则是被权力和欲望冲昏了头脑。
故事的结局李光头突然用俄语说,“我的兄弟宋钢就是外星人”。
其实在水杯想——如果宋钢还活着,他一定会说:我们都是外星人,只是世界不同罢了。
7、余华《兄弟》中李光头代表着什么样的人物?
对于从未接触过这种文风的我来说,真的是很震撼。他以旁观者叙述者的视角冷漠地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给人一种落寞、压抑和无助的感觉,一种被淹没在水中的感觉。《兄弟》延续了犀利活泼的特点,加入了幽默荒诞的元素。读起来比较容易,但他的作品所指向的现实还是很感人的。
李光头和宋刚在余华的作品中不再只是过去写下的形象。他们经历了两次,开始进入现在的生活。它们所体现的人性内涵更加深刻和复杂,甚至展现了人性的两极。在精神狂热、本能压抑的时代,李光头被制度和权力压制,而宋刚却以他特有的善良被认得顺从;在道德颠覆、浮躁、放纵的时代,李光头可以靠自己的手腕如鱼得水。表面上看,李光头是个“坏人”,是一个性欲极强的极端自私的“坏人”,也是一个可爱到让人同情和喜爱的“坏人”。他的性格是极端的,但像溪流一样清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他都始终把兄弟情谊放在心上。他总是用得意的口吻说,我哥哥宋刚;他甚至发誓“即使天翻地覆,慷慨大方,我们仍然是兄弟”;尤其是宋刚死后,他一直梦想着去太空,甚至把宋刚的骨灰盒放在太空轨道上,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让哥哥可以穿梭于星辰之间。永远。这样的兄弟情谊,真挚纯洁,流连忘返。
李光头是中国特殊历史铸就的怪胎,充分展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暴露出来的各种人性。这种人性的内在分裂聚集在他身上,让他始终处于强烈的张力场中,但他并没有显得自相矛盾,相反,他总是很自在,甚至处于一种天马行空的状态。他是典型的欲望和狂欢的精神镜子。所以,他精神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他命运的起伏。虽然李光头的每一次出场都是喜剧,但他的悲剧意义却是那么深刻而清晰,充满了对时代变迁的反思和对人性各种形态的透视。亲情、爱情、友情终于离他而去,只剩下李光头独自面对喧闹的刘镇。金钱带给他的一切,永远无法弥补他内心的空虚和焦虑。然而,他富有哲理,坚韧不拔,并遵循自己的生活原则。他对林鸿的不忠,是他唯一真正的背道而驰。这是他对世俗世界的反击,虽然等待他的最终结局是失败。这样的人物,将成为中国小说画廊中独特而难忘的艺术形象
8、兄弟中的李光头是个什么人
《兄弟》中李光头是一个巨富且是另类的有异于常规的富翁。小说是以李光头为载体正面的显现两个时代,所以小说的开头就特别重要。以往写“文革”那个时期的题材,作家会不遗余力的去写游行、喊口号或者武斗和批判会的场面。但这样写成为了一个俗套。《兄弟》开头就写少年李光头的偷窥,再重新回到他的出生和他父亲的死,都是因为性,我们一读就知道李光头在一个禁欲和反人性的时代。李光头似乎在李兰的肚子里就独自享受着性意识的悄悄生成。李光头的出生具有极大的反讽性,他的亲老子在厕所偷看女人的屁股时竟如此成功的跌入粪坑淹死,而他娘李兰在日日夜夜的担心中这样的事终于发生了,在思想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李光头提早面对了人世。而小小的李光头在大众舆论中就好像他爹的转世,无缘无故的成了那个偷看女人屁股跌进粪坑淹死的人,他们说这小崽子和他父亲一模一样。沉浸于如此思想言论的氛围中,李光头的内心心理和幼童时期受到一种内在的影响。李光头在三岁以前是很少活动在白天的,直到李兰遇到了宋凡平后,李光头才开始出现在公众场所。在李兰与宋凡平结合后,李光头的幸福生活正式开始了。李光头正式的参与了孩童的游戏活动,并有了一个可以崇拜的偶像,他的后爸宋凡平,男性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增加。
9、李光头的介绍
李光头,是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中的主人公,是“兄弟”中的“弟弟”。他的名字本叫李光,但刘镇的人都习惯了叫他“李光头”。小说由李光头的梦想写起,又落笔在他遨游太空的梦想上,中间涵盖了李光头兄弟一生的经历。小说中,李光头是刘镇最风光的人物,李光头人生的高潮也是小说的高潮。
10、李光头的角色简介
李光头,是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中的弟弟,主角。他的名字叫李光,但刘镇的人都习惯了叫他李光头,包括他自己的母亲,也常常收不住口,叫成“李光头”。五十万字的《兄弟》由李光头的梦想写起,又落笔在他遨游太空的梦想上,中间涵盖了宋钢与李光头兄弟一生的经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70.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7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