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万字大章,求全订!求追更!求月票!】
却说董卓行军前往许昌,各方势力正暗中计划围剿,却也一时不见动静。
董卓只觉得一路风平浪静,似是无人得知,不觉心下欣喜,行军也快了些。
三月初一。
董卓比预期更早到达了许昌城外,便令大军在许昌城东、南两边城门外十里处驻扎。
又派人去许昌城内刺探。
约摸半日,密探回报,许昌城门紧闭,四周不见人影,只见城外弃耕的农田,想必是曹操已经将部队撤回到许昌城内了。
董卓并不着急,向各部下令,严阵以待,若是曹操三月初三不将城池献出,即强攻入城,自己仍饮酒作乐、佳人作陪。
夜间,派往刘玄方面的密探回报,刘玄方面无甚动作。
派往袁术方面的密探回报,袁术方面无甚动作。
三月初二。
又有密探回报,称曹操前日派一使者自徐州方向前来许昌,已于昨日晚间入城。
早间,青州孔融方面的密探回报,孔融调拨人马于二月二十五日朝许昌城来,因为路途较长所以今日之间才回报。
现在孔融正在许昌城东五里之处驻扎,约有一万士兵。
董卓欣然,孔文举果然守约,不愧为那孔丘孔仲尼之后,这便如约派兵前来助我。
午间,又有几密探回报,尽是些无足挂齿之事:曹操前日自徐州开拨向许昌,陶谦同日开拨向徐州;刘玄自半月前大肆组织并州开荒;等等。
董卓与三军将领约定,明日巳时开拨。
夜间无话。
三月初三。
终于到了曹操与董卓约定的一天。
董卓起的很早,半是兴奋,半是不安。
他声势如此浩大,对外号称二十万兵马,此次取许昌志在必得。
可是诸侯们却没有什么反应。
太安静了,安静的有点反常。
事已至此,董卓不愿半途而废。
便命仆人安排浣汤梳洗一番,换上一身绛黑底色金丝镶边的长袍。
那长袍以黑为底,饰一金绣七爪龙纹,以示董太师位高权重,声望无量。
七爪龙纹旁盘桓着九色云饰,似是腾云乘雾,又若龙出于海,其中精致机巧非一般工匠可为之,必为皇室手笔。
董卓敢穿上这身衣服,即因他拥有绝对的自信,亦因他拥有绝对的野心。
虽然,董卓还是心生不安,便临时决定提前一个时辰开拨。
将士们仍在睡梦之中,忽地接到命令,大多都搞了个手忙脚乱。
又令三军整装,将辎重器械都留在营地,留万余人留守;点出八万步卒做前后中三军,两万骑兵分先锋两翼,浩浩荡荡地奔赴许昌城。
董卓位在士卒军将之前,乘一七尺高的黑马,左右分别是吕布、李傕,带军将领、大小校尉列于其后。
十里,说远不远。
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春秋时期,晋文公退避三舍以示诚意,足足有九十里远,才能算是安全。
若是如董卓手下精锐骑兵全力驱使,赶完十里路连四分之一个时辰都用不了。
因此,当前几日董卓行军至里许昌十里外仍未受阻拦之时,董卓就知道大势已定了。
可惜这个大势,并非他董卓想的大势。
闲话休叙。
却说董卓军辰时开拨,天气端的是晴空万里。
行进了约一个时辰,到了许昌城下,然却忽地阴云密布。
天象有异,三军将士虽不言语,心下倒多是不安。
然而当若干小声议论者被军校拉出当众呵斥后,便无人再敢出声,只管行军。
董卓径自坐于战马之上,闭目养神。
许昌仍旧如前几日般城门紧闭,似是内里无人。
董卓不敢贸然进城,便令将士将许昌围个水泄不通。
准备停当,卓这才命人前去叫门。
半饷,那人返回,语董卓左右曰:“城中似是无人,我几番敲打无人理会,可破之。”
又得探子回报,曹操正率军前来,先头部队万余轻骑大概还有一个时辰就能到达许昌!
董卓心下了然,这曹操是趁我未进城中,击我于野。
可惜啊可惜,曹孟德你机关算尽,却没想到我早出发了一个钟头!
打门者语左右,左右又语董卓,董卓便命将士备柱撞门。
又令精骑一队前往辎重之处,务保辎重不失。
许昌城高墙厚,与其动用冲车云梯,不如直接将着大门撞开。
军令层层传达,约摸半柱香的功夫,许昌城东西南北四个大门都准备好了撞门,就等董卓一声令下。
无人值守,城门只是死物,在这大军面前就像是一层窗户纸一般,一捅就破。
一旦许昌城门被破。若是城中仍有百姓,则势必家破人亡;卓之军一旦进城,基本上就宣布董卓已经夺得了这场许昌争夺战的胜利。
兵法云,守城易,攻城难。
董卓这十万士卒一旦进了城,凭曹操和孔融之力,三个月之内断然无法奈何董卓,到那时长安援军一到,即可出城反击,必将两人打个落花流水。
开门之前,董卓又遣人喊了两句,无非是劝人投降、打开城门之类的话,开门大大有赏,闭门不出587杀无赦。
喊话的人例行公事喊完话,董卓便令士卒准备动手。
一息。
二息。
三息!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许昌四座大门轰然洞开!
董卓一惊。
难道说喊话起作用了?
或者,莫不是这城中有诈?
正当时,又有探子来报,青州孔融率三万步卒正朝许昌开来,再过约摸半个时辰即可到达许昌城下!
孔融来了是好,但是这个时候?
何况三万士卒?不是只有一万吗?
董卓眉头紧皱,命人在许昌城下向城楼之上喊话:
“吾乃大汉太师董仲颖,应曹操曹孟德之请前来收复许昌,尔等为何人?为何不露面与我等交接城池?”
无人回应。
董卓心下狐疑。
三国时期还没有发明火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火药”大抵是如火绒一般的易燃物,所以董卓其实并不是害怕会有地雷之类的东西。
他害怕的是城内有伏兵。
虽是有八万士卒之众,若是陷入巷战,董卓的兵力优势也没有什么用处。
董卓越发迟疑,但是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继续派人去喊话。
仍旧是无人回应。
喊话的人也很无奈,甚至不知道要喊什么。
董卓也很无奈,甚至不知道城里有什么。
眼前的许昌就像是赌徒面前的筹码,虽然诱人,却也有风险。
董卓大军就这样和四门大开的许昌城对峙。
半饷无话。
城中又有什么呢?这真是个很废猜的问题啊。
只不过,留给董卓猜测的时间不多了。
又有探子来报,孔融的部队还有一炷香的功夫就到了,董卓才横下一条心,命令军队从四个方向进城。
即便如此,董卓还是感觉不稳妥,又组织了一批敢死队,作为人肉盾牌先进城去。
董卓许以高官重赏,寻摸了半天,才凑足三百余人,而此时孔融都快要凑到董卓的脸上了。
便也不分什么敢死不敢死,只教吕布带了三万人断后,其他的五万人一同进了城内。
董卓想,就是城中有什么暗箭埋伏,也只能迎头上了。
来吧曹操,我看你能给我整出个什么门道!
一息。
二息。
三息。
三息过后。
当董卓看到迎面走来、吓得腿都软了的自己的部下的时候,才确定自己是被耍了。
这曹阿瞒,还真是会玩。
董卓在心里早就把曹操全家骂了个遍,献个城还要搞这么多的破事。
又在心下嘲笑自己太过谨小慎微,不像是个要一统天下的统帅,没有那种当断即断的豪迈之气。
董卓虽然平日似是骄横跋扈,何等任务都不放在眼中,但是带兵打仗之时他从未怠慢过。
毕竟,他的身家性命都寄托在这上面啊。
不过好歹许昌是拿下了,就是可惜了那许诺出去的三百多个官位。
董卓便令士卒在许昌城内布防搜查,又登上城楼,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等待孔融来见证自己夺得许昌城。
孔融只有三万人,他手下有八万兵马,那孔融来了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董卓还在心里盘算,要不要趁着这个机会,把那孔融也一并吃掉。
登上城楼,只看见那孔融的大军开拨到与许昌不到一里外的平原上,吕布正带四万兵马与之对峙。
那孔融的兵马看上去懒懒散散的,竟也没有个阵仗,只是两两三三地从四面八方赶到,然后列阵。
所列之阵也无甚特别之处,只是普普通通的方块阵列。
看起来,就连这样的方阵,那孔融要集合而成也要不少时间,构不成什么威胁。
董卓心下怠慢了,便只在城楼之上看着孔融的士卒集结列队,当作消遣。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城中巡城的将士与董卓汇报,曹操早已将许昌城搬个一干二净,连煮饭的炊具也没有留下,只剩了几个一问三不知的哑巴,每日以干粮为生,在这里打扫。
刚才打开城门的,也是这几个哑巴,他们是听了杀无赦之后害怕才把城门打开的。
哑巴?董卓嗤笑。
这曹操,还真是爱玩。
董卓听了汇报,又走上城楼,见孔融的将士个个没精打采,阵势也歪歪扭扭,不觉又失笑。
此时天空阴云密布,似是大雨将倾;又似泥龙入海,翻云覆水。
实在无聊了,董卓就领着一帮武将在城楼高台之上看妃嫔起舞,饮酒作乐,等待孔融露面。
这帮舞姬之中自然有王箐,满朝武将尽在,董卓也不好做什么。
然而此时若是董卓看向她,一定能看到她眼中那异样的光芒。
那是囚徒期满,终于获释的眼光,同时也是看向死人的眼光。
王箐对董卓从无任何喜爱尊敬之情,在她眼中,这个人只是她每日必须要完成的工作罢了。
而现在,令她高兴的是,这个肥胖臃肿的人,终于要成为一块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他一死,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吕奉先的妻子了!
这件事让她喜悦异常,甚至不吝给这死人最后献舞一支。
又过了半个时辰,城下的孔融军终于集解完成,列好了阵势。
董卓便停了歌舞,又穿戴整齐,站到城楼上,只等孔融从三万散军中走出来,然后尽情地嘲笑揶揄他了。
然而,等了半饷,却不见孔融出现。
董卓正纳闷,忽然间那孔融军收紧阵型,慢慢后退。
这?
这是?
董卓感觉自己的脑筋不太够用了。
这孔融,在干啥?
董卓在城楼之上目瞪口呆,心下大起疑惑,同时也不安起来。
这孔融,废了这么大力气,就是为了把部队排个队然后就走了?
不。
不对!
董卓感觉,自己好像漏掉了什么东西。
曹操呢?
董卓想立刻传令左右,将曹操的行程探查清楚,可是还没等他开口,就有一个人在他身后飞奔过来,咣的一声跪在地上。
“太师!那曹阿瞒带了一万骑兵,连同另一支不知名号约两万人的轻骑围了我屯粮之地!现在我军正与之交战,然战况焦灼,故李傕将军派我前来求援!”
董卓回头,一脸惊恐。
没想到啊没想到,居然在这里被人算计了一道!
原来那曹操前来的目的地本就不是许昌,而是我的辎重!
这曹孟德,你算计我啊!
然而事态已定,他若是这时行动,已经慢了一步,若是还不行动,则败局已定。
那孔融前来,本不为夹击他董卓,只为了拖延时间,实为镜花水月也;那曹操才是实打实的一计掏心利爪,直接把他董卓的后被给戒了。
他并不是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性,甚至已经拍了李傕带两万骑兵回防援救,可是他没有想到,曹操怎么会带这么多的人来!
三万!
那是整整三万精骑啊!
他董卓号令天下,也不过只有两万骑兵而已,现在一来就是三万!
他知道曹操自幼与胡人相交好,然而还是想不明白曹操怎么能凭空造出来三万骑兵。
可是现在不是思考这些东西的时候。
董卓安排城中部队各司其职,以防万一,接着就号令吕布带手下的三万人前去支援李傕。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之前一直龟缩散漫的孔融军,此时竟如铁板一块,挡在了吕布军队的面前。
吕布只想着脱离开来,不愿与之发生交战,谁知那孔融军不要命地冲上来,看架势是要决一死战。
吕布只好带着部将和孔融的部队交战,一时半会是无从脱身了。
董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吕布每在孔融身上浪费一分,他支援李傕部就会慢一分。
而李傕部若是全军覆没于那里,局势对他就大为不利了。
李傕一边。
董卓还是猜对了一些东西的,比如那两万骑兵,并非是曹操的,而是刘玄的。
刘玄接了信后,虽不愿与董卓发生正面冲突,但是也不想放弃这个好机会。
就派关羽张飞领两万骑兵,早早扮作平民,混在许昌附近。
待到董卓大军开拨许昌,必然会将辎重粮草抛于此处,而关张即领骑兵劫之。
若是董卓大军回救,以骑兵之速可回避;若是董卓只派小规模部队回救,以骑兵之利可破之。
然而刘玄没想到的是,董卓做了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决定:派骑兵回救。
古代战场上,骑兵往往是用来冲锋陷阵的,用来突破敌人的阵型,并不适合打阵地战。
现在董卓派自己的骑兵回来救援,只能说是他太谨慎小心了,连一丝一毫的机会都不肯留。
然而这谨慎也害了他自己,现在他没有一支机动性足够强的部队回来支援,只能寄希望于吕布快点摆脱孔融。
却不知,吕布心下并不想前去帮助李傕,相反,他还想越拖越久。
吕布便叫阵,叫孔融军中的太史慈出来单挑,但打个势均力敌、无比焦灼,百般留力。
那董卓看了只觉得心下大哀,恨不能自己替吕布上去带兵,却有心无胆。
李傕策马飞奔而回,本就士卒劳累,马疲人颓,又受关羽张飞、曹操两军夹击,又要护住辎重,一时只觉左支右绌,连忙派人请求救援。
第一个,还未走出一里就在乱军中被斩了;第二个,走出三里之外正好碰见曹操的后军,被生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