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逆天鹰
出行有杨戬,又有李啸吟,众人无不踏实。李啸吟更是高兴杨戬给她面子。但在高兴之余,李啸吟又有些苦恼,南天精神世界不是一般的远,她自认飞行不慢,但就算她将速度发挥极至,也要日夜不停地连续飞几天才能抵达;并且天香谷地形复杂又辽阔巨大,道路不熟者进去很容易迷失方向。诗琴交流会究竟在天香谷的什么地方举行,她的朋友并没和她说清。为免他们一行人在找路上费功夫,她决定先去天香谷打探一下,踩好路线,回来再为他们带路。
对李啸吟自愿先去探路道句“有劳”,杨戬察颜观色,发现李啸吟的神情中似有抵触,思虑一下,试着问道:“看四妹目含倦色,可是为往来路途遥远伤神?”
“二哥当真目光毒辣,四妹确实有点头痛这遥遥路途。现在距下月初一还剩不到半个月,就算四妹去用五天,回用五天,打探只用一天,时间也着实太紧。”没隐瞒心思,李啸吟冷肃的俏脸隐约飘过一缕幻感成真的疲惫。
对李啸吟说的时间太紧似乎不以为然,杨戬一脸轻松地说:“如果只是往来速度的问题,二哥倒是可以帮你解决一些?”
“哦?莫非二哥有脚程奇快的坐骑?”听出杨戬已有解决之策,李啸吟忍不住将猜想道出。
“倒不是什么纯粹的坐骑,但却可以供四妹乘骑,解决四妹速度上的问题。”杨戬面带思索地回答。
“是宝物?”李啸吟以为推想错误,继续猜疑。
“也不是。”杨戬叹笑着继续否认,见李啸吟疑惑不解,眉头微皱,众人闻听他的话也都面现迷茫,便不打哑谜,对李啸吟解密似地说:“四妹看了就知道。”
话毕,杨戬在众人的凝望中指抵朱唇,银色真气散放指间,像吹口哨一般轻轻吹了吹,一种非人耳能辨别的独特音声立刻传出,十分低微,甚至寸心坐在杨戬身边,都没注意杨戬做出吹口哨的动作到底有没有吹出声响。
盯着杨戬吹哨的动作,李啸吟的法眼忽然看到一串奇异的音符自银光中飞出,散向四面八方,电打一般穿透一切阻隔,最后消失不见。
奇异的音符消失不久,一声鹰啸陡然自殿外传来;紧接着,一只身形不过一尺的金翅白鹰呼地飞进大殿,随着杨戬探手,稳稳落在杨戬的手臂上。
“这是?”李啸吟望着停在杨戬手臂上的白鹰疑问。
此鹰身形虽然不大,却羽翼丰满、毛管锃亮,一双银眼好似一对夜明珠,特别明亮,令人一看它这双眼晴,就知道它不是俗物。
“。”杨戬静静回答,望着臂上的白鹰,眼里满是爱赏:“此鹰是我一千多年前狩猎时偶然救回的,之后一时豢养山中,和一千二百草头神做伴。”
“一千多年前?”寸心闻听忍不住向杨戬发问,秀脸挂着一丝挑理,“那我怎么不知道呢?我单知道你养了一条狗,从不知道你还养了一只鹰!”
怎么回答?杨戬的心在一瞬间纠结起来。说忘了告诉寸心?明显骗人;说考虑到鹰就适合养在山里才没带回家?寸心问的是为什么没告诉她,答非所问,好像在回避隐晦。而事实上,杨戬真的为难端出根本原因,那就是寸心当时计较太多,跟他身边的各种人争夺他的关爱,连一直跟着他的哮天犬都容下不,何况是他后拣来的一只鹰?他之所以没将带回家,原因是他害怕寸心发起狂来,像拴哮天犬一样圈起,或是对驱赶,赶不走就像扔小玉一样将之关进笼子卖掉或是送人……那时的寸心在他眼里只要发起火,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那时带回,对寸心而言无疑是又多个与她争爱的人,只会徒增他和寸心间的矛盾。
可是这些原因,杨戬没法启齿。杨戬深知寸心与他和离后一直心怀悔憾和愧疚;解禁后的寸心变得十分睿智机灵,思维敏捷以致容易敏感。哪怕他说出一点隐瞒豢养的真正原因,都有可能勾起寸心的千年悔憾和愧疚,害寸心旧疮被刺。还是保持沉默,什么也别说比较好。
这么想着,杨戬装作注意只在和李啸吟身上,对寸心的问话似乎没太注意。
兴致勃勃地等杨戬答话,结果等了半天也不见杨戬回应,只听李啸吟和众人夸漂亮,杨戬向众人介绍如何在荒丛中救回尚且年幼、饥饿欲死的,对她没有一点理睬之意,害寸心顿时有种被凉干的尴尬。
肯定自己的声音够大,杨戬不可能听不见,不回答摆明是故意充耳不闻。杨戬为什么要对她的话充耳不闻,寸心先是迷惑,随即恍然,心顿时狠狠一沉。千年前的她是什么德性,她自己再清楚不过。杨戬没带回来是对的,否则,以她那时的处事风格,能把哮天犬变回原形拴在外面吃剩饭,就能把关进笼子当鸟养。哮天犬以狗形拴多久都不要紧,但若在笼中关久,便会失去飞行能力。杨戬不回答,应该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她自己清楚杨戬隐瞒豢养的原因,所以无论杨戬撒谎还是照实回答,都会触痛她的千年悔憾和愧疚。
明白杨戬对她的话充耳不闻是不想触痛她的千年情殇,可是杨戬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无视她说话也让她倍感难堪,克不住想起杨戬千年前对她的不屑,心立刻撕裂起来。她知道,杨戬此刻选择沉默没错。可是回想当初自己的暴躁,她又实在不能不怪杨戬对她的忽视。如果那时的杨戬有现在对她一半好,她也不至于跟一条狗争风吃醋,拼命向杨戬索取关爱。但反过来,如果那时她有现在一半的睿智,杨戬也早就被她收服掌心。她不知该怪杨戬还是怪自己,只知道杨戬刻意回避刺伤她的旧疮,却还是害她的旧疮流血。她知道这个场合不是想千年烂事的时候,可是她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维。
初在真君神殿养伤时,她跟杨戬拉钩约定彼此坦然面对,于是她不明白,既然约好坦然,杨戬又何必沉默?玩笑地回她一句“那时的你太小气,怕你容不下才隐瞒”,难道不行?
或许真的不行。寸心假设地想了下,杨戬要是这么说,她恐怕更会心翻。千错万错,都是她不该问那句话。可是她问了,却将自己困住,无法自控地陷入千年失败婚姻的痛苦中。如果她当初能像现在这样睿智,她和杨戬又该何等令人羡慕?杨戬又何须隐瞒?她又怎会在此刻问这样的话,自己引起千年的怅思愁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