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民脱口叫了一声:“小丽。”
张旺一张笑脸,听到铁民的称呼,笑容顿时凝固了。
“哥,你喊谁呢?”站在铁民身后地刘冬梅,挤到铁民面前,惊讶地打量着铁民。
铁民脸红红的,身子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
刘冬梅向王丽看去,王丽木木地站在那里,好像根本没听见铁民说的话。见张旺打开了房门,她端着蒸锅走进屋里。
“这……这是老讲究,搬新家要蒸一锅馒头,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蒸蒸日上。”张旺发觉自己的解释,没有诠释王丽对铁民的冷漠,他随即补充说:“端锅进门,不能说话。”
张旺说罢,紧随其后走进屋里,犹豫一下,对铁民龇牙一笑,关上了房门。
“你怎么穿鞋进屋了。”张旺家传来王丽的尖声利嗓。
“哥,你看见了吧,就这么带搭不理的。”刘冬梅也是拔高了嗓音,铁民见状,急忙拉回刘冬梅,关上了房门。
铁民及时察觉了自己的失态。
他走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双手接住自来水,用力朝脸上泼去,他在用这种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
尽管这样,他还是感觉到心跳加速,仿佛一不留神,心脏就能从嗓子眼儿跳出来。
“哥,你们认识呀。”刘冬梅倚在卫生间门框上,她的话把铁民吓了一跳。
“你小点声,吓我一跳。”铁民毫无征兆的发怒了。
刘冬梅愣愣地看着铁民的愤怒,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新住进她家对门的女主人,竟然是铁民念念不忘的情敌王丽。
“你咋的了,像丢了魂儿一样。”刘冬梅的不解,提醒了铁民,他快速恢复常态说:“邻居住着,别伤了和气。”
刘冬梅对铁民答非所问的回复,虽感到不解,但勉强还能接受。
她曾经听说过,张旺和猴子联手,要挤走铁民。铁民突然得知张旺成了他的邻居,一时控制不住情绪,情有可原。
刘冬梅转身去了厨房,给铁民准备早餐。等她端着早餐返回餐厅时,铁民已经穿戴,好走出了家门。
“哥,你不吃早饭了。”刘冬梅追到门口,又是一句粗声大嗓,铁民已经逃难似的下楼去了。
同样的尴尬,在张旺的新家中上演了。
王丽把蒸锅放在炉灶上,回头见张旺穿鞋跟进厨房,她一声吆喝,张旺急忙跑回门口,换上拖鞋,低声问她:“你认识周铁民呀。”
“快下楼去照应一下,别让那些搬运工,把新家具碰坏了。”王丽尽力恢复常态,催促张旺尽快离开。
“铁民是我的顶头上司,上次发生的事,到现在还没过去,你不能……”张旺改变了打法,希望王丽能以大局为重,维护好彼此表面的和气。
“你快去吧。”王丽涨红了脸,张旺见状,急忙走出房门。
屋里只剩下王丽一个人,她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烦躁与不安,紧咬牙关,在屋里走来走去,尽量平抚着激动不已的情绪。
听说她将跟铁民住邻居,王丽就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懑,甚至产生了拒不搬迁的打算。
张旺只知道王丽的个性十足,丝毫没察觉她深藏心中的那股愤恨。
当初,听说综合厂要建职工住宅,张旺便向王丽说明自己的想法。
他作为外聘项目负责人,随时都可能被取替,如果能成为综合厂正式员工,才能保住这份丰厚的收入。
他说:“铁民几次跟我提起过这事,希望我能成为综合厂正式员工。”
这是王丽第一次,从张旺这里听到铁民的信息。
她呆呆地看着张旺,想到了冤家路窄这个词语,怎么会是这样。
事情还得从王丽被救,她和母亲谢桂芝,在表哥的陪同下,前往古城去答谢救命恩人说起。
搭救王丽的恩人就是张旺,他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古城铁路工务段当巡道工。
王丽一行人找到古城铁路工务段,听说救命恩人张旺,正在医院陪护妻子,便一路找到医院妇产科病房,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张旺的妻子难产,医生为其做剖腹产手术,术后大流血,抢救无效死了。
王丽等人在手术室门口,看到了张旺哭天抢地的悲悯。
孩子活下来了,妻子却因失血过多死了。这对于老家在农村的张旺来说,简直就是天塌下来了。
“大哥,别担心,我来帮你。”王丽出于对张旺的怜悯,主动和母亲留下来,要帮助张旺度过这一难关。
这完全出于感谢张旺对她的救命之恩,谢桂芝不能把王丽一个人留下来,她打发走侄子,便和王丽一道住进了张旺家。
张旺每月的几十块钱工资,只够他们日常生活开销。虽然他得到了医疗单位的一笔抚恤金,可他是过惯了苦日子的农村孩子,怎能舍得把这笔钱,花在两个素不相识的母女身上。
谢桂芝的慷慨,及时填补了张旺的生活拮据。他在感激的同时,也产生了丝丝缕缕的奢望。
对于心如死水的王丽来说,她需要一个能及时填补内心空虚的事情来做,能够让她每天忙碌起来,忘记那个负心人即可。
谢桂芝最先看出了张旺的心思。
她私下里提醒王丽,她们已经表达了对张旺的感激之情,应该找个合适的机会,全身而退了。
“跟谁过都是一辈子。”王丽的回答,让谢桂芝及时窥探出女儿的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