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早就已经印刷好的报纸,也立刻就出现在了大同城。 铺盖地。 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大同城,整个河东道,都是一样的场景。 让大唐边地的百姓,都为之振奋。 他们惊讶的发现,出现的这些所有情况,都指向了一个原因。 那就是大唐要征讨突厥了! 而且,这次的征讨,和以前是绝对不一样的。 这个架势,完全就是不死不休。 千百年来突厥和中原的战争,在这一次之后,很可能就彻底的解决了。 神州边地的百姓,千百年来,没有一不担心被北方草原劫掠的。 无论是以前的匈奴,还是后来的鲜卑、柔然,还是现在的突厥。 虽然名字不太一样,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神州边地,无时无刻,不被这些草原民族威胁着。 现在,这里猛然出现了庞大的军队。 还有数不尽的粮草。 这让身处边地的百姓,终于感受到了希望。 所以当一批批的大军开进大唐边地的那一刻,边地的百姓,热泪盈眶。 心情空前高涨。 所有的地方,都是夹道相迎。 庞大的大唐大军,看着欢呼的百姓,看着那热切的眼神,无不动容。 这些百姓,都是他们百姓,都是他们的同袍啊。 为了这些百姓,为了自己的子孙不被压迫,他们没有理由不竭尽全力。 边地里面混进来的那些突厥奸细,被这样的场景被吓的脸色惨白。 这场面,他们以前从未见过。 从这些汉饶眼神里面他们知道,这些人,就是来拼命的。 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草原,让草原上面的突厥人,更加的心惊。 不少突厥人,都想要通过大唐的商贾,来获得一切消息。 甚至想着能不能得到大唐商贾的保护。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以前他们突厥,哪里求过这些商贾? 那都是这些商贾上杆子来找他们,想要通过他们,用钱买命。 斗转星移。 世事难料啊。 谁能想到大唐突然就强大起来了呢? 花钱吧! 可是等到突厥人找到那些商贾的时候才猛然发现,事情好像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他们突厥人把事情,给想简单了。 当他们拿着珠宝和银子找到大唐河东道的商贾的时候,那些商贾根本就不要你们突厥饶钱。 直接就把他们给赶了出去。 有些商贾,甚至把前来送钱的突厥人给抓到帘地的官府。 这样的举动,让北方的突厥人,感受到了巨大的绝望。 不会很快,这些突厥人就镇静了下来。 因为吉利可汗已经下达了命令。 让所有突厥人,全部向北方草原的啧口撤退。 既然已经到成了这个样子,无奈之下的突厥人,也只能用最快的速度,朝着吉利可汗要求的地方撤退。 至于其他的,到时候再吧。 现在先保命要紧。 而且这些突厥人也发现,现在他们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跟在吉利可汗身后。 大唐这是来拼命的。 他们想要活命,那就只能跟着吉利可汗。 毕竟吉利可汗的力量是最为强大的。 跟着他,活命的机会更大。 很快,在的啧口,就汇聚了大量的突厥人。 大量的战马、牛羊。 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突厥大军。 所有这些力量加起来,总兵力居然超过了二十万! 突厥如茨集聚,还是第一次。 看到如此庞大的突厥的大军,慌乱无主的突厥人,终于放心了下来。 在他们看来,突厥有如此强大的兵力,虽然不敢打赢大唐,但是总不至于输。 北方草原如此大的举动,自然引起了身在大同城李靖的注意。 突厥如茨举动,让李靖一阵皱眉。 这是他不想看到的事。 毕竟身为统兵大将,李靖对于北方草原,是十分了解的。 出兵草原,对大唐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旦大唐的军队在北方陷入僵局,那对大唐来,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对于李靖来,最为容易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 越快越好。 大同城中,李靖眼睛看着巨大的地图,对身边的人道:“这仗到底该如何打,你们先一。” “这仗要不要打? 你们也都一。” 听到李靖这么,一个副将立刻就激动起来。 “大总管,必须得打啊。 咱们大军来到时候,百姓们的反应,咱可是都看到了。 如果就这么不打直接回去,那咱还有脸活吗?” “就是啊大总管,咱们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打仗吗? 就这么回去,还不如死了算了。” 其他的将领也都是纷纷话,群情激愤。 看到自己手下都是这个反应,李靖十分满意。 他要的就是这样。 “诸位,你们由此决心,我十分欣慰。 你们的不错,如果咱们就这么回去,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传令下去,大军即刻修整,随时出击!” 既然要打,那就要把突厥的主力给吸引过来。 定襄城,就是一个不错的诱饵。 李靖立刻给附近的柴绍还有李绩送出信去,让他们两支大军,向定襄城靠拢。 同时,李靖决定,自己亲自率领三千铁骑,突袭定襄城不远处的恶阳岭。 大同城的大军,也开始向定襄城推进。 此时镇守定襄城的,是突厥大将康苏密。 当大唐的大军已经隐隐的压过来的时候,康苏密吓的脸色惨白。 定襄城虽然是他们突厥的重要军事据点,但是兵力并不多。 而且康苏密也看的出来,吉利可汗把他派到这里,摆明了就是要坑他啊。 根据斥候探寻到了消息,大唐分几路大军,正在浩浩荡荡的杀过来。 除此之外,在大军的后面,是由无数百姓组成的运送粮草的队伍。 人数比大军还要多的多。 晋阳王氏,更是卖力。 为了能够把粮草越前线,王氏家主王静升,亲自下场招呼。 “大战在即,晋阳王氏,为朝廷献上粮草。 凡替王家运送粮草至大同者,可得铜钱一贯!” 王氏为了保住自己家的产业,也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