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官军动向
杨开沉吟片刻,叫来胡沙虎:“三军将士,一律不得入城。尽数归营,继续操练。”
胡沙虎领命,自去引军,城门前绕个弯儿,过城不入,去南营驻扎。
沿城周围,每隔三四里,就有一小队士卒巡逻监督。
进了城,刘希尧牛皮糖也似,缠着杨开不走。几次想抽空儿询问殷左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找不到机会。一番酒宴闹到夜半,刘希尧醉醺醺的,才去了。
殷左禅悠哉游哉的坐在一边儿,席上他一口酒没喝,清醒得很。这会儿见杨开忙完了,不等他问,眉头一皱,道:
“将军,此番着急召回,事发从急,是有三个坏消息,这个刘希尧的缠人功夫,越发长进了。将军不在城中的日子里,他可着实掀起了不少风浪。”
“他纵有千般诡计,肯定不是殷先生对手,不知他这些时候都做了什么事?”
杨开把毛巾浸湿后擦了脸,冷水抹去醉意,丢了盆里,挥了挥手,叫小人退下。
殷左禅却不先说,转开话题,说到催促杨开回来上,道:“小人三次传信,请将军回城,实在是因出了一件大事。”
他举起双手合十,夹着佛珠,面上愁容攀上,“王大人上吊自杀了。”
“上吊?!”
杨开转身僵住:“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在正元夜,这是王大人留下的遗书。”殷左禅从袖子中,拿出来一封书信,呈递到杨开的面前,“这件事情,现在只有小人和几个亲兵知道,没有对外宣扬。”
“告知亲兵厚加安葬吧。”
杨开急忙接过书信,展开看了半晌,拿在手中久久没有放下,叹息一声,继续问道:“先生再说说其他两个坏消息吧。”
殷左禅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派去购买火药等物的士卒,数日前回来了,带回南直隶方面的一个情报。贺锦玩火儿,玩儿到自己头上,惹祸上身了。”
杨开一怔,不解其意,道:“怎么?”
“正如小人当初与将军详谈那般,十二月上旬,他们帮助回营抢掠淮北之后,果然还是向东做了尝试,只是并非我们猜想的江浙地区,而且南京方向。
加上样子做得太足,吓住了南京各部官员,就在五六日前,朝廷命福建巡抚熊文灿,集两广精兵北上,又命豫北左良玉、秦翼明挥兵南下,现熊部军队已经逼近了南直隶。”
崇祯元年,熊文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左良玉、秦翼明都是老熟人了。这三个人一个比一个位高权重,军队由他们做统帅,看得出来,南直隶方面受到危害崇祯帝的愤怒。
还不算完,殷左禅继续道:“根据逃荒富户带到扬州的消息,左良玉在豫北,秦翼明在陕南,两人都是奉旨调动。一出陕西,一破联合战线南下,出现了合力夹攻淮北、承天的趋势。”
三路夹攻,我南征诸军危矣。杨开倒吸了一口凉气,明白了殷左禅话里的意思,的确是一个坏消息。
贺锦能顶住则罢,一旦支撑不住,武昌可能不保,德安、汉阳两府就陷入险境,兵情来的比他想象中还要快一些。
杨开问道:“淮北?攻略淮北的回营,不是已经撤回到山中了么?”
“老回回意在抢掠,虽然攻占,未派太多人马驻防。一个月前,淮北各城,已经恢复了原本该有的模样,这些地方将会形为官府的有力据点。”
杨开愕然,占领的城池没有形成全面、根深蒂固的统治,他们的军队离开之后,就可能成为敌人的调度的枢纽,产生对己方致命的危险。
所以蒙元铁蹄征战四方时,常常使用屠城解决背后的忧患,为的就是解决背后的隐患,不让仁慈成为阻碍他们征战天下的绊脚石。
殷左禅炯炯有神地看着杨开:“将军,小人呢以为,眼下秦翼明回湖广已成必然,应城之外,逃走的那位叫做余应桂的巡按,熟悉我军作战能力,在援军回助之前,我军必须拿下承天诸城,才有固盘发展之根基!”
杨开回过神,皱了眉,道:“西去占据承天确实重要,但是,武昌一旦出现闪失,……”
“武昌丢,有两个可能。要么贺锦全军覆没,要么贺锦没了立足之地,提早转入山中与老回回汇合。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会给我军造成极大的压力。”
殷左禅反复琢磨过此事,胸有成竹,侃侃而谈。
“然而,却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武昌不丢。如此,贺锦和官军两败俱伤,我应城就可从中获浑水摸鱼之利。”
“先生以为,武昌城的状况会是后面一种可能?”
殷左禅身子向后一靠:“小人看来,后者可以观望,喜盖过忧。”
向前倾身,具体分析。
“官府军队来势汹汹,熊文灿、左良玉、秦翼明,三方联手,看似兵强马壮,如泰山压顶。
实则不然,熊文灿部两广军也;左良玉部京军也;秦翼明部川湖之军也。
熊文灿部所求,解救南京之危;左良玉所求败兵八大王,秦翼明所求解救湖广,正所谓各有各的算盘,同床异梦。
贺锦算得上老行伍了,从刘希尧也可以看出,他得了武昌后得了不少幕中智囊,计谋不俗,不会看不出此中利害。
他只要应付得当,举措得宜,这一场泼天祸事,完全能轻巧巧消弭无形。”
话虽如此,杨开依然忧心忡忡,将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终究不大保险,问道:
“就怕只是你我一厢情愿,左金王会不会耐不住压力,干脆舍弃武昌,全军入湖地?”
“将军此忧,大可不必。”殷左禅前前后后,早想得透透彻彻,笑了笑,道。
“没了武昌,就算尽得湖地,也无非龟缩湖中,被动挨打;有了武昌城,就如我汝宁之有信阳、德安之应城,那是深入湖广的一个钉子,可攻可守。贺锦大计方才拉开序幕,肯定不会放弃。”
杨开站起来,踱了几步,问道:“岳州西部、襄阳两方面有没动静?”
“襄阳自保不及,不见动静。”看来明朝廷的战略部属是三路攻,少说出动的军马得在三万上下,下的决心不小。
杨开认同了殷左禅的判断,贺锦不会放弃南直隶,那么:“大别山区,官军不敢轻易深入,武昌当有苦战。孙传庭有没有消息?”
殷左禅摇了摇头:“关键就在此处,这路从朝廷发兵的还不知道从何处攻下来,要破朝廷的联攻倒也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