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娘的,终于有仗要打了!”坐镇山寨的唐斌看过之后,蹦跳起来,吼声如雷:“快,吹集合号!”
抱犊山,这里原本只是一座千人的小山头,可是自从王进入主。犹如焕发了生机,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内整顿,大搞开发,向外招收流民。
田虎这个草头大王作乱,上山投奔的百姓一天比一天多。原本空荡荡的山寨变得热闹起来,人口红利也显现出。规划的区域房屋大片耸立,农田开垦种植,蔬菜率先收获,成群牛羊放牧在山林……
当然,教育方面也不会落后梁山和少华山。“不想被官府剿灭砍脑袋,就应该相互团结拧成一股绳”类似的大红条幅在山寨飘扬,激励所有的喽喽。
除了这
些民生方面,山寨的防御措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山前三关从木栅栏变成了岩石堆砌成的墙体。一排排兵舍宛若碉堡,粮仓和食堂齐全。左右两侧的悬崖峭壁靠近顶部的区域变得更加陡峭。
抱犊山真的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斌豪言:“给我五百喽啰,我能抵御朝廷上万军。”
这也说明山寨的地理环境好,易守难攻。
最重要的就是,三两个月来,从少华山那边输送的人口和粮食等海量物资,至少上万人不断地涌入。加上山寨原有,目前人口超过了一万五千大关。
就算老弱妇孺占据五成以上,也能挤出好几千青壮。不算那些二线人员,光是最精锐的喽啰兵将近五千。其中骑兵超过一千,山寨是真的兵强马壮。
低沉的牛角号有规律的响起,主战喽啰迅速集合。那些二线战斗人员和后勤队伍都知道要打仗了。他们虽然不用上场战斗,但却各自的积极备战。
二线战斗人员严加防守,准备守城物资。
后勤队伍则是准备粮草,为下山的大军做准备。
分工明确,格尽职守,这便是山寨的军事变化之一。
山寨的武装力量全部集结,唐斌便挑选了最精锐的一千五百人,五百骑兵,一千五百步兵,押送着两百多坛千里香连夜下山,到指定地点解州(运城)集合。
而王进率队离开莘县,沿着特殊标记,追赶前面的斥候队伍。夜幕降临,却
借着皎洁的明月继续向前。终于在第二天凌晨的时候与己方斥候相遇。
只是没有发现朝廷人马的痕迹!
王进也没有气馁,率队径直奔西急行军,中午热的时候休息,傍晚时分,百来人并不投店,在野外安营扎寨,一路上,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情况允许下,甚至借着皎洁的明月,连夜赶路。
古代行军打仗,根据文献记载有据可查的,骑兵行军最高速度是日平均170到180里,这属于强行军,并非正常速度,而且极少有军队能达到该速度。
王进却切身体会,敢拍着胸脯说他做到了,而且超过了,算上连夜赶路,一天至少跑了两百多里路。
队伍犹如风驰电掣般,一路疾行!
终于在第二天的时候,斥候有好消息传来。
在陕州(也就是后世的三门峡市),发现朝廷兵马的痕迹,唐彪率队继续咬着,王进一面派人前往解州汇合唐斌,一面率队继续前行杀向朝廷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