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爷子到了张安家里,先是洗了洗手,然后整理了一下衣服,最后才把张家祖宗牌位给请出来。
他们这一辈的老人都非常注意这些,虽然不至于跟古人一样,需要提前焚香沐浴,斋戒三天。
但也是有要求的,四肢不净、衣衫不整的人,是不允许来请老祖宗的。
院子里,张建国跟张安两个叔叔正在一块儿忙活,不是宰鸡,就是杀鱼。
说起来这些鸡的命运确实有些凄惨,谁也不能保证它们明天会怎样。
每次家里有什么喜事,它们就得遭殃,因为要杀一只来庆祝庆祝。
逢年过节,也得抓一只杀了过节,它们还是逃不过凄惨的命运。
遇到什么祭祖祭祀这类风俗,它们还是逃不过挨刀的命运。
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怎么着也要杀一只接待客人。
有时候人多了还得杀两只才行,要是杀两只还好,路上有个伴走着也不无聊。
红事白事这些就不说了,毕竟这种大场面不是一只两只能解决问题的事。
尤其是公鸡最惨,因为大多数的习俗都规定了要用大公鸡,还得是会打鸣的。
而母鸡的命稍微要好一些,还因为它们会下蛋,很多人不舍宰了它们。
等到他们兄弟三人把大公鸡跟大鲤鱼宰杀好了以后,并没有进行改刀。
尤其是大公鸡,放进锅里稍微煮了一下,就得端出来,因为这些都是必备的供品。
堂屋中神龛前燃着一对高蜡,再奉上三柱高香,把堂屋里都照的通光大亮。
等到所有的供品都端出来摆好以后,祭祖仪式就准备开始。
“今有张氏一族,第二十七代孙男张安,寻得佳偶,喜添后嗣。”
“于戊寅之年,正月十三,借此佳节恭请各位高堂老祖。”
张二爷站在堂前,双手合扣,开始祝颂通禀。
等到老爷子将告祖喜文通禀完毕,张安作为呈报人,须得敬酒、磕头。
这一段告祖文有几百字那么长,结果张二爷却是念的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朗朗上口。
祭告完成之后,王芳跟张安的两个婶婶才开始收拾东西,在厨房里忙活着晚饭。
屋里三个老人对着苏颖这个孙媳妇不停的嘘寒问暖,脸上的笑容那是一秒钟都止不住。
特别是张安的二奶奶,握着苏颖的手轻轻的拍着,一直在给苏颖说着很多关于安胎养胎的经验。
老太太对这个重孙子看重的紧,光是传授经验就说了将近半个小时,生怕说漏了一点。
毕竟苏颖这是头胎,对这方面还茫然不知,她们作为老人,自然要多尽些心思。
晚上,一大家子十几个人,凑在一桌太过拥挤,张安干脆在旁边摆了张小方桌。
这一桌专门给家里几个玩心比较大的弟弟妹妹们坐的,张安二婶和三婶对这帮孩子不放心,也跟他们坐在一起。
席间,几个长辈听王芳说起现在张安也属于县林业局的一员,全部都开心坏了。
尤其是三个老人,拿着张安的工作证,老泪纵横,直说着双喜临门。
张安虽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但也跟着家里的长辈们一起开心。
这顿饭,因为几个老人太过高兴,所以边吃边聊,一直吃到八九点钟。
桌子上的菜是冷了又热,热了又冷。
最后,两个老爷子自然而然就喝得有些过多。
就连一直控制得比较好的张二爷,这一天都喝高了。
两个老兄弟趁着大哥家这一脉的子孙都在,跟他们说了不少往事。
都是张安爷爷跟他们的往事,而且很多事情张安还是两辈子以来,第一次听两老提起。
这也就是今天张二爷高兴,所以把这些事情跟家里的子孙交代一下。
好让家里的子孙们都知道,自家老人过去的过往。
也省得以后他们不在了,这些事情跟着他们一起进了泥巴。
“安子,你是好样的,这些年你的表现,二爷爷我看在眼里。”
“当时你爷爷走的时候,你还穿着开裆裤,一眨眼你也要当爹了,你爷爷奶奶在下面,也能安心了。”
最后张二爷说着,还给张安竖了个大拇指。
“等哪天我下去了,会好好的跟你爷爷奶奶慢慢说的,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很开心。”
“呸呸呸,好好的日子你说这个干吗,伱这个老头子是不是喝高了。”
张二爷这话一说,马上就被旁边的张二奶奶给拍了一巴掌。
现在他们家里,敢这么做的也就只有张二奶奶一个人了。
“是啊二爷爷,你这是乱说哦,你们还得一直看着重孙子长大,再抱上玄孙,等着我们儿孙满堂呢。”
张安没有说什么长命百岁,因为后世的时候,张二爷跟张二奶奶两老都已经达到了百岁高龄,他再说这话可不吉利。
“好好好,那我们就一直等着,等着抱完重孙抱抱玄孙,哈哈哈哈。”
“那是肯定的,咱们家肯定会越来越好,以后孙子越来越多,就怕您几位抱不过来。”
最后两个老爷子酒醒的差不多了,一家子才把几个老人给送回去。
晚上睡觉的时候,苏颖躺在床上没多久,就搂着张安的脖子睡着了。
张安还以为会跟以往一样,被搂着一会儿,等到她睡着以后就会松开。
可一直熬到半夜,苏颖睡的非常沉,但手一直没有松开。
没法子,张安就只能让她一直搂着,毕竟是自己媳妇。
张安也没想着把她的手松开,因为大半夜的,把她弄醒了不好。
第二天,到了正月十四,虽然还有人下地干活,但很多都已经闲下来了。
明天是正月十五,正儿八经的年尾巴,大家都在家里准备明天的吃食。
张安在村里走了一圈,很多人家不是在杀鸡,就是在宰鸭,日子红火喜庆得很。
每年过年的时候,最让大家重视的日子便是除夕,年初几天和正月十五。
因为大家信奉有头有尾,所以年头跟年味一定要过好,至于中间几天,越往后就越没有年味。
虽然大家遇到的时候,每个人嘴里都说着大过年的还干什么活呢。
但背地里,谁家不是巴不得自家多干几天活,来年收成也比别人家好一些。
以前张安年纪小听不懂,现在长大了才知道,这些人坏的很,说的话都是用来麻痹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