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皇帝称病辍朝修养百官试探再请立后 虽然京城里不听话的官员占了大多数,但是朱祁钰自己的‘伪中书省’还是挺好用的,简直可以用如臂使指来形容。 何宜拿到卷宗之后,会同练纲、徐正、黄鉴等人,很快就给处理的明明白白。 朱祁钰粗略地看了看,便放心地回家睡午觉去了。 不到两个时辰,卷宗、处理意见,以及中旨便全部发到了内阁,另有一道密旨传到了御马监。 这份删减版的卷宗,隐去了孙太后指使金英一节。暂时定性为金英毒杀皇子、嫁祸皇帝,意图转移朝野视线,从而保全戕害胡皇后的凶手。 皇帝给出的处理意见:要求三法司、东厂、锦衣卫彻查谋害胡皇后的凶手,然后将其夷灭三族。 至于金英嘛,便关押在都察院监狱,继续审理,直到其供出背后主使之人。 虽然金英已经全招了,但对外还得说没审完,名义上关押在都察院,实际上秘密转移。 至于中旨的内容,则令内阁的重臣们无比惊讶:皇帝被气病了,要辍朝至少一月,期间大小事务,由六部尚书与内阁学士会商决定。如果还是决定不了,那就去奏请恭让皇帝批复吧。 这边邹干才提出重开经筵,那边皇帝干脆连朝都不上了。 以前皇帝虽然懒,但好歹还能见一见阁部重臣;现在好了,连人都见不到了。 一众内阁学士们彻底无语了,大家相互抱怨了半天,然后都看向魏骥。 这里属魏骥年纪大、资历深、威望高,又是礼部尚书,那您就说说这道中旨要不要接受吧。 魏骥心里也很苦啊,中旨是皇帝自己写的,理论上,内阁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但在实际操作中,驳回中旨是件十分严肃且危险的事情,只要没涉及到绝对无法接受的原则性问题,内阁一般是不会胡乱反驳的。 皇帝这道中旨前半部分没什么问题,皇帝就是‘病’了,就是要辍朝,就是要在家里躺着。 反驳不反驳的也没啥意思,也不需要内阁同意。反正皇帝就在被窝里躺着不动了,你身为大臣还敢去把皇帝硬拉出来不成。 这道旨意的中间部分也没问题,有什么事情内阁和六部商量着办。 关键就是后半部分,皇帝把自己使劲贬低了一番,然后又把恭让皇帝猛夸一顿,最后得出结论,恭让皇帝英明神武、坚毅果决,有什么问题,你们请示恭让皇帝去吧。 所以阁臣们才会都盯着魏骥,想让这位老尚书把黑锅背起来。 魏骥是耿直,但不是傻冒,皇帝若是一直不上朝,文武百官肯定要问,皇帝去哪了。到时候我当个真事一样把这道中旨拿出来给大家伙儿一看,就等着被科道言官喷死吧。 皇帝让大家去请示恭让皇帝,明显是在赌气,谁若敢拿这个当正经话听,那不是拿自己前程闹着玩嘛。 既不能接受中旨,也不能驳回中旨,场面就这样僵住了。 半晌之后,王文、何文渊、周忱、黄溥等人便纷纷找借口离开了。 反正礼部现在有四位尚书,你们慢慢掰扯吧。 与此同时,御马监中,郝义也收到了皇帝的密旨,一是由御马监将金英等人秘密转移到西郊,二是从北京城中调两万天策卫、五千营州卫前往山西平叛。 也就好在郝义是朱祁钰的铁杆嫡系,换了别人根本就理解不了‘前往山西平叛’是什么意思。 于是等到天黑之后,金英等人便被秘密转移了。这是将来指证孙氏的重要筹码,绝对不能被杀人灭口了。 第二天,朱祁钰蒙着头睡到大天亮,刚一醒来,便有四位礼部尚书前来问安。 朱祁钰摇着头问道:“打发他们走了吗?” 浅雪摇摇头:“那哪成,人家态度极为坚决,非要见到夫君本人不可。” “你没说我病的起不来床了吗?我没办法出去见他们。” 浅雪笑道:“说了啊,那四位尚书不依不饶,想到这里来探视夫君。” 朱祁钰闻言都被气笑了:“他们想的倒是挺美好,我这玉房藏娇,岂是他人可以登堂入室的。 你看看咱们墙上这些画作,你看看屏风上那些绣像,你再看看屋里这百般器具。 这些东西,世上只有我一个男人能看,别人若是看上一眼,我就杀了他全家。” 在外人面前一向高冷的浅雪,反而替大臣们说起了话:“夫君这就是难为人了,那帮老学究,哪里能想到女人还能这么玩啊。 也就夫君如此奇思妙想,做那事时,还要把我们的表情和窘态画下来。 画下来也就算了,还要贴在墙上,时时观赏。尤其是那张奴家和素汐并排跪着,眼神迷离的画作,羞都羞死人了,还挂在那么显眼的地方,奴家每次看了脸上都发烧呢。” 朱祁钰揶揄道:“活该,我当年早就说了,愿意倒贴无数金银珠宝,送你们出去嫁人。 正室嫡妻,一品诰命夫人,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用之不完。 结果不论我怎么苦口婆心地哀求,你们死活都不肯走,非要留下来给我当奴隶。现在好了吧,老实了吧,开心了吧?” “哼!” 浅雪瞪了朱祁钰一眼,站起来就要往外走。 朱祁钰连忙拉住:“爱妃往哪里去?” 浅雪笑道:“撒手吧大奴隶主,臣妾是要去替您打发了那帮讨厌鬼,好让您知道自己的奴隶全都物超所值,没有一个是吃白饭的。” 挨了顿抢白,朱祁钰便又丢开手,老老实实躺着不动了。 浅雪也没傻到真去得罪大臣们,而是到吴太妃处撒了一顿娇。 朱祁钰治家,突出一个和谐。 吴太妃与儿媳们之间不仅没有那千古难题,反而甚相和睦。 于是四位礼部尚书,被吴太妃亲自出面抢白一顿,也都老老实实回城去了。 接下来的数日,太平无事。 转眼到了五月六日,朱祁钰刚刚起床吃过饭,就见浅雪、素汐、凝香三人各自抱着一大摞奏本进来。 朱祁钰好奇地问道:“我的三位娘娘,你们这是干啥呢?” 浅雪笑道:“夫君您不是病了吗,又不能出去理政,所以只能将奏本给您抱进来,让您搂着它们睡觉了。 这灵玉宫,您不让男人进入,不让太监进入,甚至连宫女都不让进,那就只能由我们抱着奏本来回跑了。” “哎,这灵玉宫,只能由你们这十五块灵玉,和我这块顽石共享,其他人就算了。 跑题了,我是想问,这些奏本让何宜、练纲他们去处理就可以了。你们把它抱进来让我看有什么用?” 浅雪将最上面几封奏本递了过来:“夫君自己看看呗,您的臣子们真真写的是好文章。” 朱祁钰打开最上面一封,又是右春坊右中允林聪,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从三皇五帝写到孔孟先贤,从程朱理学讲到天理人伦。 朱祁钰压着火气看到最后,末尾那两段才是正题:要求朝廷从全国广选秀女、充实后宫。并择其中最贤者,立为皇后。 好家伙,这些大臣没完没了,还要拿立后说事儿。 不过如今旧事重提,倒也应景。毕竟皇帝已经‘病得快不行了’,可不得赶紧立个合大臣们心意的皇后。 浅雪在一旁补充道:“这里所有的奏本,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何宜等人不敢擅专,只能恭请圣裁。” 隔着几十里地,朱祁钰都能遥遥观望到林聪此时志得意满的嘴脸。这几个带头的闲臣,终于成功把舆论挑拨起来了。 朱祁钰想到了后世某位英雄的疑问:这人呐,他怎么就不知道死之将至呢? 将奏本一掷,朱祁钰冷笑道:“把奏本送回去吧,就说我重病昏迷,无法批阅,让内阁存档吧。” “啊?” 三位宠妃闻言都急眼了,把这么多奏本抱过来,正累得出汗呢。也就隔了一盏茶的功夫,竟然还要再抱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