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悦剑昨天刚进入少佐家,就被欺负了,不过她很坚强,没吵没闹,借着这个机会麻醉了那个少佐,顺利从书房搞到了详细情报。” 高斌一声长叹,这就是为什么他不赞成女人进入敌后工作的原因。 不过她是英雄,在受到屈辱的情况下,还不忘顺势而为,成功获取情报,这样的毅力不是谁都有的。 “等等,那她为什么又突然发报?” “因为计划马上就要启动了,她担心自己一时半会儿出不去,没办法成功把情报传出来,那就一切都白费了,正好那个少佐家有个简易发报机,人又在宪兵队上班,于是一不做二不休...” 高斌总算明白了,一切都是为了情报。 现在他不觉得生气了,反而对孙悦剑升起弄弄的钦佩之情。 “安排她进山吧,别再回来了。” 一方面是想让她好好休养,院里这个是非之地,重新开始生活。 另一方面,少佐不是傻子,等他回家以后,必然会发现端倪,到时候,一定会全力搜捕孙悦剑,如果现在不跑,就没有跑的机会了。 “放心吧,接到她以后,就让人直接送到山里了,包括小家乔也跟着一起走了。” “那就好,找机会替我向她表示敬意。” “好,我会的,今天也多亏你了,要不是你的主意,她恐怕...” “不说这个,对了,咱们的队伍伤亡情况如何?” 若不是没办法,他也不会出此下策。 炮楼别看小,可一点不好打。 这是小本子为游击队量身定做的一种独属于华夏战场的军事设施。 炮楼里面没有炮,就十条步枪左右,外加一挺机枪,极少数炮楼会配一具掷弹筒。 炮楼也不是用钢筋混凝土修建而成,而是使用造价低廉的砖头和木头做成的。 而欧洲战场上,普遍使用的是碉堡和暗堡,全部钢筋混凝土修建,只露出地面一小部分,一般都配备重机枪。 设计原则是暴露面积越小越好,火力越强越好。 必须要能抗住重炮的打击,同时给予敌人强大的威胁。 像小本子的炮楼这种军事设施,在欧洲战场上的绝对不会使用的,因为炮楼又高又大,还脆,碰到大炮,一炮就上天了,简直就是活靶子。 但在华夏,这玩意儿确实起到了非常的作用。 那个高高大大,类似于了望塔的炮楼,是一座炮楼的核心工事,但并不是全部工事。 炮楼的周围,会有一圈围墙,形成一个院子,院子里会有各种生活设施和仓库等。 在围墙的院子外面,一定会挖有壕沟,如果附近水源充足,甚至会灌水,形成护城河。 在壕沟的外面,还会有5~15米左右厚度的铁丝网等障碍物,铁丝网内布置有绊发雷,触碰铁丝网会引发大爆炸。 在铁丝网的外围,会清空一切障碍物,不允许有民房、树林、草丛等一律烧毁,也不允许种庄稼。 这片区域整整有200米宽,全部划为军事警戒区。 而平时,驻守其中的小本子会对周围的地形做射距训练,把周边摸的一清二楚,夜里只要听到声响,估个大概位置,抬手就是一枪,打的特别准。 一座炮楼里通常会配置13人及一挺机枪,对装备简陋的游击队而言,这已经属于压制性火力了。 轻武器部队白天攻击这样的炮楼,属于送死,来多少死多少,你跨过200米的开阔地都能被机枪打死几百个人,更别提拆除铁丝网了。 所以游击队打炮楼,都是晚上摸黑来,而且只打2个小时,到点就撤,不撤的话日军增援部队就来了,到时候想撤都撤不掉了。 这样的炮楼,属于砖木混合结构,很脆,在大炮面前堪称活靶子。 但游击队别说大炮,连炸药包都不一定有,只有“土豪”的游击队和正规军,能凑出足够当量的炸药包。 大炮肯定是没有的,哪怕是正规军,大部分也只有少量的掷弹筒,这种掷弹筒炸人还可以,如果打在炮楼身上,和挠痒痒差不多,无法构成任何威胁。 天知道一门92式步兵炮,对正规军来说有多么珍贵。 这门炮,只需要4~5发炮弹,就可以摧毁一座炮楼,可惜,游击队没有,抗联更没有。 高斌的这个主意,等同于让抗联的人去送死,以此换来孙悦剑脱身的机会。 非常残酷! 可他有别的办法吗? 那么仓促的情况下,能想到这个下策已经不容易了,不能要求更多。 虽然是佯攻,但伤亡在所难免。 果然,他一问完,老魏的脸色就更难看了。 “死了十几个,轻伤20多,重伤不到10人。” 高斌心疼的要命,这次的代价太大了! “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老高,你不知道孙悦剑搞到的情报有多重要。” “在我看来,再重要的情报都不如人命重要。” 然而老魏坚定说: “可是,这份情报,能够证据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也能避免更多的战士跟宪兵队正面交锋,从而丧命,所以这份情报的价值不可估量。” 高斌意兴阑珊的摆摆手,显然,他把抗联队伍的伤亡全部归责于自己,浓浓的愧疚情绪席卷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