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竹还没从沈博郡回归的喜悦中拔出来呢,就在村委会接到了林母的电话。 接过去刚喊了一声妈,电话的另一头就传过来怒吼的咆哮声。 村长在一旁看大戏似的听着林母隐隐约约的说教声。 林玉竹...... 村长:真新鲜,小林老师也有害怕的人,回去就给老伴说。 林母话里的中心思想就是,林玉竹不该把回城名额让给林立杨,而是该自己回来。 二十岁的大姑娘,有机会不回来,是不是傻。 等林母说教完,林玉竹嬉皮笑脸的说道:“老太太,事情已经成定局了,说这么多,不心疼电话费啊。” 林母...... “你问问你们村领导,让立杨回去顶你行不行。” 林玉竹有些无奈的说道:“这肯定不行。” 林母一阵沉默,想着电话费,忙又问道:“那你和你弟说的那个,能成真吗?” 林玉竹肯定的说道:“嗯,最近看报纸,感觉越来越明显了。 妈,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我心里没数,你还是问问村领导,能不能让你弟弟顶替,要是能,就给家里发个电报,我就让立杨回去。 行了,不说了,你在那好好照顾自己,挂了。” 话音刚落,就传来一串盲音,林玉竹嘴唇翕动,硬是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 林玉竹与村长老头相视看了好几秒,林玉竹终是忍不住说道:“叔,你这笑话人的样子能不能不要这么明显。” 她这边说完,村长直接肆无忌惮的笑出了声。 林玉竹...... 沈博郡再次回归,虽然不再是沈书记,可却有了新的身份。 便是林玉竹的革命同志。 此消息不胫而走,连村子里的小孩子都知道了。 不少人夸二人郎才女貌。 林玉竹逢人就笑嘻嘻,那美滋滋的样子在看到校长的时候,立马变成讨好的笑容。 校长促狭一笑,好笑的摇头。 如今沈书记恢复原工作,成了一名公安。 想想章程的事,老狐狸的校长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也不认为林玉竹和沈博郡是戏弄他,相反还很理解。 对林玉竹的态度并未有半点改变。 有这么个好领导,林玉竹其实挺不舍的。 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飞鸟终归入林。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日,官方正式公布恢复高考。 百万知青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王小梅激动的抱着李向晚和林玉竹直蹦跶,开心的说道:“成真了,成真了。” 因为坚信李向晚和林玉竹的话,王小梅和李胖子一直有避孕措施。 看她一直未有身孕,李母虽未说什么,眼里的焦急却给王小梅增添了许多压力。 好在,高考真的恢复了。 她们不用一直被困在乡下了。 王小梅激动到喜极而泣,还是林玉竹和李向晚给安抚好的。 得知恢复高考后,三人匆匆忙忙赶往到镇上的公社。 此时公社院里站满了,同是过来打探消息的知青,人人脸上都充满着希冀的神色。 既期盼又怕只是一场道听途说。 等确定了高考真的恢复后,公社充满了知青们的欢呼声。 林玉竹和李向晚都难得的跟着大家一起欢呼。 她们人生终于迎来了新的起点。 恢复高考的第一届,符合参加高考条件的考生就有1200万余人。 在层层政审和各项筛选后,有570万考生能进入考场。 可录取率却只有百分之四点九。 也就是说,五百七十万人里直录取了二十七万余人。 其中的竞争力,可见是多么的激烈。 这届并不是全国统考,命题权下放到了各个省市。 考试时间也不大相同。 黑省定在同年十二月的17日和18日这两天。 林玉竹特意把这喜讯给林家去了一封电报,与家人分享喜悦的心情。 后院三人组便开启了挑灯夜读,备战高考的模式。 在选文还是选理中,林玉竹想都不想的选择了文。 上辈子学理她都快学吐了,建筑力学简直成了她的噩梦。 林玉竹不想再走一遍老路。 这时候的文科无论是仕途、还是文协都是很吃香的。 文人在社会上的地位颇高,林玉竹决定报考北大中文系。 曾经她听说老三届的中文系在大学都是抬头望天式的走路,想想都觉得很美。 李向晚也选的文科,她决定报考北大经济系,这是前世她父母一直希望她就读的专业。 只是她没听。 如今...... 王小梅就有些纠结了,作为土著,她和目前的考生有着同样的迷惑。 不知道报哪所学校,也不知道报哪个专业。 甚至都不知道有什么专业。 不像后世,有详细的参考书,这会就是蒙头考,蒙头报志愿。 看林玉竹和李向晚都有目标,王小梅一脸茫然的看着两人,懵逼中...... 林玉竹和李向晚这两个臭皮匠开始与王小梅讨论起来。 首先是考文还是考理。 文科是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算一科)这四门,各科一百分,总分四百分。 理科就是把历史地理换成了物理化学,总分同上。 英语属于加试,意向语言类专业的可以参加。 也就是说,英语的成绩并不影响其它专业的录取。 王小梅地理是短板,物理化学那就更是短板了。 科目比较突出的竟然是数学。 林玉竹沉思许久,才说道:“第一届高考难度不会太大,毕竟大家离开书本多年,复习时间只会有两个月左右。 文化水平又参差不齐,难度恐怕也就比初中毕业试卷难一点点。” 王小梅咋了眨眼...... 李向晚在一旁分析道:“就是说,你对于初中课本的物理化学更自信一点,还是地理更自信一点? 哪个更有把握,选哪个。” 王小梅痛定思痛,最后选择了文科。 然后二人说了下文科的专业都有什么。 王小梅竟然问道:“哲学系,是学什么的?” 林玉竹和李向晚...... “也许是...更加宏观的了解这个世界?” 李向晚....... 别问她,她也不知道。 王小梅听着这个专业似乎很神秘,思忖了片刻,鼓起腮帮,决心道:“那我报哲学系。 北大哲学系。” 林玉竹和李向晚相视一眼,深吸一口气。 林玉竹轻咳一声,说道:“去了京城,你和胖子哥可就分开了。” 王小梅正襟危坐,一脸神往的说道:“我的梦想就是去看天安门。 能去京城上学,想想就阔气。 我是去上学,又不是跑了,只是短暂的分离罢了。 这点苦难算什么。” 林玉竹和李向晚相视一眼。 那好吧...... 这两年王小梅跟二人一直复习课本知识,在考场上,起点就站的很高了。 77年的北大各地录取线平均只有270分上下,这么低的分,让不少报考其他大学的考生与北大错失交臂,惋惜不已。 曾经高三时光,林玉竹的同桌还开玩笑,说自己要是穿越到七十年代,妥妥的能考上北大。 得知录取分数,林玉竹还自吹自擂的说道:她也能。 是以,一直把这分数线记在了心里。 对于王小梅报考北大,林玉竹觉得可以尝试一下的。 便鼓励道:“小梅姐果然是小梅姐,志向远大,目光长远,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 “加油!” “加油!” 屋内一时传来三人的欢声笑语。 ps:可能是最近的陪伴太少了,我家小宝贝今天尤其的撵人,一码字就要抱,一码字就要陪她玩。 险些,两章都写不成~~~ 我查了下文献,77年北大中文系、经济系录取分数高一些。 哲学系低,所以不厚道的安排王小梅报哲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