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撒豆成兵吗?(12) 一行人纵马奔行至桂林城外清军大营的辕门处,马蹄声隆隆。 辕门外负责值守的绿营兵纷纷单膝跪地,低头迎接提督大人的莅临。 但高升却是丝毫没有停留,径直穿过辕门,奔入了清军大营内。 今日的高升穿着一身威武厚重的深色棉甲,高高的避雷针更是显得他气势十足。 在万余广西绿营兵丁的注视之下,高升抬首阔步登上了点将台。 而在点将台下,是黑压压的一大片兵马。 马步兵相加人数过万,一眼望不到边。 高升的目光环视一周,看着点将台下乌央乌央的绿营兵丁,胸中仿佛有热血在激荡。 人一过万,无边无沿! 现在他眼前的广西清军,便有无边无沿之势。 而这只庞大的军队,如今却是归他掌控。 他即将带着眼前这只威武雄壮的军队,去建功立业,为朝廷平等贼寇,为自己挣一个封妻荫子! 高升深吸一口气,目光炯炯的扫视一圈,开口振臂大呼。 “发兵平贼,报效大清,皇上万岁!” 声音传到了点将台喜爱,台下的清军开始齐齐朗声回应。 “发兵平贼,报效大清,皇上万岁!” “发兵平贼,报效大清,皇上万岁!” “……” 随着广西藩台将该给他们的开拔费下发,清军上下原本低迷的士气也是恢复了些许。 再加上这段时间桂林官府好吃好喝的供养,以至于原本怨气颇重的清军,现在的士气还算不错。 高升见此,满意的颔首,再次开口说道。 “开拔,出征!” “平定贼寇,不胜不归!” “……” 随着广西提督开拔的命令下达,清军上下开始迅速开拔出营,顺着官道向南而去。 此次,广西官府精拣兵将,发绿营兵一万五千人,民夫万人随军,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开拔南下讨贼。 这其中,绿营兵的实额约为万人上下,广西绿营吃空饷的比例大概为三分之一左右。 这万人的实额中,精壮战兵的比例大概是两成左右,也就是十个人中有两个敢打敢冲的战兵。 而其他人到战场上最多也就是摇旗呐喊一下。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清军的现状! 怎么说呢? 要知道,绿营兵的前身就是明末清初时候,那些投降清廷的明军。 再加上现在他们实行的,依旧还是前明时期的世兵制,也就是父死子继接着当兵那一套。 这样的清军,战斗力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也就幸亏广西这边是边疆,向来不怎么安分的越南就在眼皮子底下。 再加上广西老表们造反也都是一把好手。 为了保证广西地方的安定,清廷对广西清军的武备抓的向来比较紧。 以至于广西绿营兵的成色还是不错的。 三分之一的空饷率,再加上两成的战兵比例,即使比不上清廷的甘陕绿营精锐。 但放眼整个南方,广西绿营却也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 和泡在富贵窝中承平日久,武备极其松懈,吃空饷的比例甚至都已经过半了的江南绿营比起来。 现在的广西绿营称一句精锐是不为过的。 庞大的广西绿营行伍在官道上蜿蜒前行,队伍曲折一眼望不到边。 步兵扛着长矛,鸟枪。 马兵骑着战马,腰间挎着弓箭,马刀,也是显得威风凛凛。 庞大的行伍中,只有少数人,例如主将的亲卫,以及中层军官才能披甲。 剩下的普通士卒,大多都只有一件号衣。 就连底层军官也没有甲胄装备! 可即便如此,当万余衣着统一的士兵出现在你面前时,所能带给人的那种压迫感,依旧相当的庞大。 …… 很快,大明这边便接到了清军发兵十万,南下讨贼的消息。 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大明这边明显是有些慌乱的。 十万人! 那可是十万大军啊! 对于现在的明军来说,绝对属于是不可承受之重。 朱简灼第一时间便下令召集朱靖垵等人到他的御书房议事。 “清军发兵十万,南下杀奔而来,对此,诸位卿家可有应对之法?” 朱简灼开口询问道。 只是在问这话的时候,他的脸上是明显的焦虑和不安。 他原以为清军这次即便是真的发兵来围剿大明,能有几千上万就顶天了。 不成想,如今却是一下来了十万人。 朱简灼现在颇有一种大祸即将临头的感觉。 诸将闻言,也是纷纷脸色沉了下来,一个个愁眉不展。 唯有朱靖垵脸上的表情没有多大的变化,语气依旧沉稳的开口说道。 “父王多虑了。” “要说广西清军调集十万人来围剿我大明,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朱简灼闻言,脸色稍有好转,但还是开口询问道。 “吾儿何出此言?” 他虽然是在询问,可语气中却是隐隐有着期许。 迫不及待的想要从朱靖垵这里得到一个,能让他感到安慰的答案。 朱靖垵见此,笑着说道。 “父王要知道,广西是没有八旗兵驻扎的,整个广西的绿营兵兵额一共也只有两万三千五百人。” “这是定额!” “哪怕是算上巡抚,提督等人手上的抚标,提标,满打满算三万人到头了,这还是没剔除掉被吃了空饷的兵额的清军总兵力。” “要是去掉其中被吃空饷的兵额,清廷在广西的兵力最多两万人,不可能再多了。” “整个广西一共就只有两万人的兵力,清廷从哪里搞十万人来进攻我大明?” “撒豆成兵吗?” 朱靖垵此言一出,明军诸将脸上的表情都是明显松快了许多。 随即便是一阵哄笑,很显然,他们被朱靖垵的最后一句都逗笑了。 朱简灼脸上的表情放松,嘴角轻轻上扬,开口询问朱靖垵道。 “那照吾儿看来,清军这次南下进犯我大明,会发兵多少?” 朱靖垵闻言,略微沉吟一阵,开口说道。 “最多万人上下!” “整个广西清廷可调动的实际兵力也就两万左右,除非桂林方面能狠下心来,其他地方都不要了也要来剿了我大明。” “否则的话,万人就是清军此战所能调动的极限兵力。” 曾遥闻言,站出来质疑道。 “大都督,若清廷从外省调兵了呢?” 朱靖垵摇头道。 “不会,因为时间来不及!” “清廷为了防止地方上的汉人军阀做大,威胁到其统治,严禁垮省调兵。” “桂林方面若想要调外省兵入广西作战,是需要先上书朝廷中枢,获得军机处的批文军队才能调动。” “而从两广到京城,一来一回得二十日,再加上军机处商讨所需的时间,一个月妥妥的。” “如果再加上各省收到命令之后,互相扯皮,准备粮草,调集军队,征召民夫所需的时间,最少也需要三四个月做准备工作。” “桂林方面自然也就不可能这么快就发兵了。” 曾遥听闻此言,躬身下拜道。 “大都督英明,末将佩服。” 朱靖垵闻言,也不骄傲,只是微微颔首。 一旁的韩思古却是再次开口询问道。 “大都督,即使来犯清军只有万人,可对我大明来说依旧是不可小觑的大敌。” “大都督觉得我军此战该怎么打?” 虽然此次来犯清军只有万人,可现在的明军也不过刚刚扩军至七千人而已。 再刨除需要留下两千人负责紫荆山的防务,朱靖垵所能调动参战的部队,也不过五千人而已。 论起兵力来,只有清军的一半。 且明军这五千人中,几乎七八成都是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 这场战斗,对大明来说,绝对是一场十分严峻的考验。 朱靖垵闻言,忍不住低头沉思了起来,很显然,一时半会儿的他也拿不定主意。 片刻之后,朱靖垵抬头说道。 “清军若要南下,必走阳朔,荔浦,永安州一线,从舆图上来看,这条官道正好从大同江于大傜山之间的过境。” “是故,本督的意见是,我大明可以主动出击,于大同江和大傜山一带布置防御,阻击清军……” 为了御敌于外,为了不让清军的兵锋威胁到明军的根据地,让明军的后方能有一个安稳种田发展的环境。 朱靖垵果断做出了明军主动出击,阻击来犯清军的决策。 朱简灼闻言,点头表示了许可。 随即开口说道。 “传令下去,全军备战!” “朝中各部要全力配合,做好大军开拔前的准备工作,钱粮,军械,药材等物资都要提前调配好,以确保大军供应不出问题。” “还有就是,水师方面也要做好随军出击的打算……” “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若胜,我大明可以短时间内并吞广西,占据两广,未来海阔天空。” “若败,则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也!” 朱简灼站起身来,语气严肃的说道。 明军诸将闻言,纷纷开口回应道。 “臣等明白,此战定当尽心竭力,只求力挫清虏,光复大明,不复监国殿下之重望。” “……” 朱靖垵也是用力点头道。 “父王放心,此战我大明必胜!” 虽然朱靖垵现在心中也在打鼓,但他却也知道,自己作为明军主将,现在绝不能显露出丝毫的软弱或者说畏惧的情绪来。 只有他这个主将足够自信,这才能带动明军上下都对此战都充满信心。 只有所有人都对此战充满信心,明军此战才有可能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 在议事结束之后,朱靖垵再次直奔军营,检查明军的武备问题。 明军诸将都跟在他的身边,陪同他一起视察。 武备仓库被打开,一名名明军士卒开始排着队领取武器。 在领完武器之后,这些明军士卒又被拉去训练场上做最后的磨合训练。 明军大营内,到处都是一副忙碌的景象。 朱靖垵带人站在武备仓库外,随着仓库大门打开,仓库内的景象展露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那是一套套单面胸甲。 扶着仓库管理工作的明军军官见此,开口说道。 “启禀大都督,这里一共有钢制单面胸甲200套,钢制圆顶飞碟盔五百顶,随时可以下发装备部队。” “还请大都督查验!” 朱靖垵闻言,带人迈步走进了仓库。 他随手拿起一顶,敲了敲,听着铛铛的脆响,感受着头盔的硬度,片刻之后,满意的点头。 他接连抽查了好几件胸甲以及头盔,最终得到的结果令他相当满意。 这些胸甲以及头盔,质量都还算过关。 别看明军的胸甲和头盔都比较简陋,可简陋并不代表防御能力差。 尤其是钢制飞碟盔,对于从天而降的箭雨的防护性能极佳。 而胸甲,对于远距离的火枪和弓箭射击,也是都能起到相当不错的防护效果。 五十米开外,不管是火枪还是弓箭都无法破甲。 三十米范围内,清军所装备的弓箭和鸟枪才能勉强破甲。 但在这个距离上,即使弓箭和鸟枪能够勉强破甲,可箭矢和弹丸所携带的动能也就被盔甲吸收的差不多了。 穿透盔甲的箭矢和弹丸,很难接着对着甲目标造成有效杀伤。 唯有当距离拉近到二十米之后,清军现在所大规模装备的弓箭和火枪,才能对着甲目标造成有效杀伤。 这是明军在靶场上数次试验之后所得出来的结论。 一但给明军大规模的装备胸甲和头盔,绝对能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局最后的走向的。 “不知大都督准备如何给各部分配这些盔甲的使用权?” 一旁的张虎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看着眼前这些被用颜料漆成红色,还刷着桐油进行养护的盔甲,他的眼神忍不住有些热切。 不由自主的设想其了自己要是能穿上这些盔甲,该有多威风啊! 朱靖垵闻言,没有丝毫犹豫的开口说道。 “不进行分配!” “而是要集中使用,哪只部队打前锋,打主力,就把这些盔甲优先装备给他,进行集中使用。” “以便于我军能利用甲胄优势,在战场上打开局面。” 比起拿着本就稀缺的武器摊大饼,给各部队平均分配。 朱靖垵更偏向于集中资源,迅速组建几只敢打敢拼,能攻坚克险的精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