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鲜卑有多强,占据的土地有多大,人口有多少,这些对中原王朝来说一直都是个谜,但从他们轻松覆灭北匈奴不难看出,实力或许在江东的吴国之上。
既然如此,派他们去能来得及么?,去了能打得过么?,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诸葛亮脑海里挥之不去。
不过很快,他就将目光落在湟中谷地,既然胡人大举南下是北伐计划之外,那他们就应该用计划之外的武器来应对!。
“机伯,神机营情况如何了?
装备是否齐整?
军士训练是否达标?
后勤保障是否能跟上?”
没错,诸葛亮打算让正在湟中训练的神机营顶上去,他认为以火枪、火炮的威力,再配合战马的机动性,只要能快速抵达前线,相信他们所爆发出的战斗力可抵得上十万大军。
但这有个前提,神机营他们准备好了么?。
“孔明,得益于蒸汽机的发展,汉中工业的武器产量相较之前得到很大的提升,从最初的月产两百支左右,到如今的月产四百余支。
因此,汉中工业在上个月就完成全部火枪的交付工作,甚至还完成了我等为弥补训练损耗,而追加的四百余支火枪订单。
乃自然神机营全营三千两百名将士,已经全部完成火枪、火炮的列装。”
在武器生产这一块汉阳工业倒是做得不错,毕竟朝廷这次是先给钱后拿货的,让汉阳工业能从容的新增了超过一倍的生产线,这才能让神机营提前完成火器的列装。
“至于训练的话,在下也不太清楚,不过神机营统领魏则曾说过神机营可堪一战,想来他们已经具备实战能力,不然他是不会无的放矢的。”
对于神机营的训练情况,伊籍只能转述统领魏则的话,自己则表示没有其他的看法,因为自神机营组建后他只去过一次,天知道他们的训练程度如何,不过以稳重着称的魏则都能说出可堪一战,想来训练水平也差不到哪里去。
“至于后勤保障这一点孔明你大可放心,火枪所用的纸壳定装弹药十分小巧,一辆四轮马车单次就能运输几千枚弹药,而且北地的冬季干燥,只要做好防血措施,基本不会发生受潮的情况。
而且在补给线被切断的危急情况下,弹药也可通过人力运输,虽然一次只能携带几十枚弹药,但这仍不失为一个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好方法。”
提起后勤方面伊籍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脱口而出,运输火枪兵的补给可比运输箭矢,刀剑、甲胄这些东西便捷得多,反正单从后勤的角度出发,他宁愿所有大军都列装火枪。
“不过孔明,若你要调离神机营北上恐怕火炮就携带不了,不管是它本身的重量,还是所需弹药的重量马匹都很难承担起,只有使用重型四轮马车才能运输到前线,可这样会拖慢支援速度,与我等快速支援的目的并不相符。
所以,在下认为可让他们将火炮留下,然后让西海太守蔡承在西羌诸部落中,强征六千到九千匹战马用来让他们骑乘或者装载弹药赶赴前线。
不知孔明你以为如何?。”
伊籍支持诸葛亮让神机营北上的,因为他观摩过神机营训练,对火枪的威力有过大致了解,不过威力比火枪大的火炮却不能携带,因为它实在是太重了。
“大善!”
诸葛亮抚掌大笑,一边是为神机营准备妥当而高兴,一边是为伊籍能提出建议而高兴,因为他根本就没注意到火炮运输问题,只看重火炮的威力,要不是负责后勤的伊籍提出来,恐怕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这样吧,让魏则只需领三千人北上并州,再留下两百人在充作教官,并征召三千人为神机二营继续在湟中训练,倘若局势有变也可从容应对。”
诸葛亮考虑片刻后说道,原本这三千人都是教官,是为以后大规模列装火枪而准备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们必须上前线作战,为防止意外发生,所以组建新的火枪部队必须提上日程。
“好,我会向汉阳工业再下六千支火枪,二十门火炮的订单,不过此次交易涉及金额巨大,还需要先通禀陛下才能决定。”
伊籍点头答应道,不过这事他们不能一言而决之,还需要先通知朝廷。
“可,就将此事同胡人南下、凉州方面军决定撤退、孝直意欲在并州死战、我等欲停止北伐全力应对胡人南侵的决定一同传回去吧。”
诸葛亮自无不可,只希望刘禅不要因为二连三的坏消息,让他乱了手脚。
“好!”
两人的谈话暂时告一段落。
而作为帐内第三人,姜维一头雾水看着两人从头谈到尾,每一个字他都能听懂,但组合起来的词语他一个都不懂。
什么是神机营?
什么是纸壳定装弹。
什么是火枪,什么是火炮?
什么是汉中工业啊?
有没有人来解释一下啊!。
“伯约”
诸葛亮突然出声,将兀自发呆的姜维惊醒,而后他迅速走到诸葛亮面前拱手道:
“末将在。”
“你速速前往湟中,将此信交给神机营统领魏则。”
诸葛亮将书信递给姜维。
“末将定不辱使命,一定将书信早日送达。”
姜维一脸郑重的说道。
“伯约,待完成任务后你就随神机营一起北上吧,天水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会以应对胡人南下为主。”
“末将省得。”
“去吧”
“诺!”
姜维先是拜别了诸葛亮,然后到营中带上梁绪、尹赏、梁虔等人添为护卫,最后一同向湟中谷地疾驰而去。
至于为何让姜维跑一趟诸葛亮有他自己的考量,从之前的火器演练看,成熟的火器替代冷兵器似乎已成为既定事实,若火枪在本次抵御胡人中大显神威,那普及的时间将会被大大缩短。
而当战争形态开始改变时,注定会有一批人会被时代淘汰,也注定会有一批人能趁势崛起,而现在他们就处于变革的十字路口,是随时代的浪潮前进,还是逆流而上倒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
而诸葛亮就是想在这迷茫的时候推姜维一把,让他去亲身体会火器这种新事物,会对未来造成怎样的影响,毕竟理论知识再丰富终究没有亲身体会让人记忆犹新。
在送走姜维后,诸葛亮看着河套地区一脸忧色,既然确定了轲比能会领兵南下,那计划偷袭河套地区的魏延恐怕会有危险,因为从时间来推算,他们大概率会在五原郡相遇。
哎,多事之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