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趁着返回这段时间,他们也终于了解清楚前因后果。
原来在昨天上午,游骑们例行公事巡查阴山南麓,因为是冬天的缘故,他们也没探查多仔细,打算逛一圈就回去。
可当他们准备离开时,大量人畜粪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前几天才下了一场小雪,按理说这些都应该被掩埋了才对,可这些玩意儿为什么会在雪上面?。
抱着究根问底的心态,他们顺着痕迹一路搜索,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许多鲜卑人正驱赶着牛羊越过阴山,这原本也没什么,毕竟河套地区水草丰美,阴山以北的胡人来南边放牧他们早就司空见惯,但现在是冬天,万籁寂静之时,不在家窝着跑过来干什么。
鲜卑人异常的举动引起了他们的怀疑,于是顺藤摸瓜很快发现了遮天蔽日的鲜卑主力,同时他们心中也升起一个念头,胡人竟然有原则在冬天南下!!。
于是他们迅速离开,打算点燃烽火向中原示警,但岂不知视线是相互的,在他们发现鲜卑主力的同时,鲜卑人也同样发现了这支汉军游骑,然后一支百人左右的骑兵追击而来。
幸好夜色拯救了他们,经过多次分兵迷惑了胡人,让他们成功跳出大部队的围捕,只剩下二十余骑仍在追击不放,然后他们一边抵抗一边逃窜,最后只有他们两人成功突围,其余人为了阻挡胡人的追击均壮烈牺牲,不过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因为消息已经传回来了。
回到烽火台后,在李队率的组织下,一种代表胡人南下的狼烟被点燃,黑色的浓烟凝聚成一道久久不散的烟柱直冲云霄,在清朗而又广阔的北地天空下,可以让方圆十里的人清晰的看见它。
在点燃狼烟后,李队率派出一队人前往雁门关,将具体情报传给边关守将,然后他又组织起一批敢死之士,亲自带他们前往阴山继续探查。
而在后方的烽火台,看着天际久久不散的狼烟,戍卒们瞬间跳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将烽火点燃,一道狼烟同样冲天而起,继续向后方烽火台示警,接下来是第三座,第四座,第五座。
云中、雁门、代郡、太原、上党、关中、洛阳,每隔五里或十里设置的烽火台,纷纷在小半刻钟之内点燃烽火,如同接力一般传达着胡人南下的消息。
在并州
边关的士卒们看着冲天而起的狼烟,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纷纷顶着北地的寒风,穿戴甲胄,拿上兵戈赶赴校场集结待命,抵御胡人,保家卫国,乃他们戍守边塞之人的天职。
在幽州
护鲜卑校尉田豫在看到狼烟的第一时间,不假思索的带上五千兵马前往代郡驻防,随时准备策应雁门关战场,因为这里是扼守汾水谷地的入口,胡人南下劫掠的最佳路径。
在洛阳
往来的行人皆驻足,木然的看着远处冲天而起的狼烟,这一幕他们似乎很久没看到了,也分不清代表着什么,但他们知道,一件天大事的正在发生。
……
关中,陈仓
烽火台传递的消息很快,在第二天关中就不断燃起狼烟,看到这一幕的曹真、司马懿、夏侯楙、夏侯荣等人刚开始还有点懵,但很快他们就反应了过来,不是上郡聚集的胡人,也不是素利、步度根的鲜卑部众,而是阴山以北的轲比能部南下了。
“诸位,说说怎么应对吧。”
曹真一脸莫名的说道,对于轲比能的南下目的他应该是猜到了什么,因为这是冬天,胡人不可能走雁门关南下劫掠的,那么唯一目的就是上郡的汉军了,而这正是他们所期望的。
不过有件事很麻烦,就是当年幽州乌桓叛乱时,魏延曾主动叫停北伐好让曹操安心处理边患。
虽然战后种种迹象表明,魏延主动停战不过是缓兵之计,但士民可管不了这么多,他们只会知道在外敌入侵时,季汉会为了大义而主动停战,
如今同样外敌入侵,你魏国又该如何做呢,天下无数双目光可盯着你们呢!,所以让曹真不得不慎重应对。
曹真的话音一落,中军帐就陷入死一般的寂静,谁都不敢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因为一旦传出去可是会遗臭万年的,把名声看得比命还重的士人们,又怎会做出这种举动呢?。
“大将军,末将认为我等理应摒弃前嫌,出兵支援蜀军抵抗北方胡人,护我并州百姓安宁,这样方能彰显我魏国之威严,也好让天下人知道,蜀国不过是偏安一隅的不臣之辈罢了。”
最后还是夏侯荣站出来,而他给出的答案也不出众人所料,因为整个曹魏高层都知道,夏侯荣是以魏延为学习榜样的,自然魏延厌恶异族的性格也一并学了去,但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答案啊。
“诸位将军,且听我一言。
昨日燃起的烽火恐怕已经传遍天下,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在并州以北有胡人正欲南下牧马,侵犯我华夏之土,戕害我华夏之民,胡人不仁不义的行径,天下仁人志士闻之无不愤慨!。
我大魏虽得山阳公禅让,承大汉之国祚,但开国不过十年,天下士民仍心存故国,这也是以汉自居的蜀国为何会得到天下人拥护的原因,其根本原因,不过是天下人对我华夏正朔大魏的认同感太低,太低了。
如今胡人南下劫掠,正是我国收复民心的大好机会,也让百姓们知道,大汉无德,不能守护百姓们的安宁,因此大魏取而代之。
所以只要我等能大破胡人,兵临阴山之下,收复河套地区,能代替大汉继续守护百姓之安宁,则天下民心尽归大魏。
届时以汉自居的蜀国会因为失去民心,从而逐渐衰落,直至被我大魏彻底取代,因为大汉最后那几十年光景,带给百姓们的伤痛实在太沉重了。
倘若我等置胡人于不顾,还趁蜀军在抵挡胡人时从萧关出兵断其后路,致使其全军覆没,届时我们就算能取得对蜀作战的大胜,能让蜀国的北伐计胎死腹中。
但这样一来,也会让胡人顺势南下劫掠并州,让并州从此变得千里无人踪,届时天下百姓又会如何看待我们?。
他们会认为我们大魏和胡人是一丘之貉,继承大汉正统后非但没有能力庇护于他们,反而联合胡人来戕害我华夏之民,届时天下沸反盈天,人心思汉,恐我大魏离覆灭不远矣。
所以,末将请大将军三思,速速发兵北上并州,抵御胡虏,卫我华夏,保我百姓。”
夏侯荣掷地有声的说道,他十分露骨的阐述了魏国现在存在的问题,而如何消除大汉的余威,如何让百姓认可大魏,这是曹魏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的大问题。
如今夏侯荣给出了办法,就是抵御外族,用不断对外战争的胜利来让百姓们忘记大汉,所以,仅从政治上讲魏国都必须北上。
夏侯荣的话虽然在理,但在场拥有话语权的人早就过了为理想而奋不顾身的年纪,现在行事都以利益为重。
他们出兵扑灭胡人又怎样,汉军北伐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既然如此,还不如先让汉军和胡人去争,去斗,最后他们再出场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再一个,魏国从魏武帝时期开始,对外战争基本都是以魏国大胜而告终,魏国在胡人心中的积威与日俱增,如今魏国在关中囤积有重兵,那么胡人在攻灭汉军后,他们有胆子继续南下么?。
最多也就是在并州劫掠一下罢了,但和消灭季汉野战军相比,这一点代价他们还承担得起,有些时候,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可比虚无缥缈的民心来得更实在。
见众人仍无动于衷,夏侯荣紧接着对胡人的实力进行分析,和法正的判断几乎一模一样,他同样认为北方胡人集结起来的实力,已经能同季汉、魏国、吴国三国任意一家争锋,更何况三家大量兵力在前线互相牵制,一时不察恐怕会酿成大祸矣!。
“幼权此言在理,但既然我们能收到烽火,相信在洛阳的陛下自然也能收到,而且相比于我们洛阳知道的情况肯定更详细。
与其我们擅自行动,不如等陛下做出决定后,届时是进是退皆凭陛下做主,诸位以为如何?。”
曹真斟酌片刻后说道,既然有大分歧,那行,他就采用最稳妥的办法,这样谁都挑不出刺,也能间接达到目的。
“大将军所言有理。”
除了夏侯荣以外,司马懿,夏侯楙以及其他将领都赞同了曹真的提议。
“那萧关方向……。”
不知道是谁突然冒了一句,让帐内和谐的气氛为之一顿,然后都诡异的看向曹真。
“等待陛下的命令吧。”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