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丫鬟得知有识字的机会,当时就激动坏了。 而且她们一个个都很聪明,慕宁选人就是往好里选,她哪有空教那么多女孩,这些人就是她找出来给别人传授知识的。 慕宁本身话术就很厉害,府里的所有人早就对她死心塌地了。 如今因为慕宁,还有了识字的机会,她们更是热泪盈眶,恨不得给慕宁做牛做马。 有一说一,古代社会对于识字的渴求欲比现代社会少不了哪里去。 谁都不想稀里糊涂过一生。 而慕宁给她们的培训是突击教学。 她打算自己教这些人,由这些人去教其他学生。 反正她们学得快,慕宁教一晚上,她们可以给那些学生讲一周,这样一来大家的效率都提高了,孩子们也获得东西了。 大家皆大欢喜。 不过慕宁教这些人的时候,也会让府里的其他人一起来听。 慕宁只是没有安排他们去当老师而已,毕竟她又不是只打算搞教育。 仅仅教了一个月,府里人的风貌算是焕然一新了。 慕宁拿的课本并不是如今的八股文必备课本,也不是一些基础教学的课本,她是专门给这些人制定的、在成年人的基础上加以拓展的实用性课本。 既然都要重新开始了,那还不快点加快脚步,要是从头开始学,一年又一年,学到什么时候才行? 慕宁要这些人抓重点,学重点,要以最快的速度为她所用。 她给女学制定的课本跟这个理念是相同的。 这些女孩子没法科举,最少现在是没法科举的,那她们就得先学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别人眼里的大部头,其实是慕宁自己制定的学习型字典。 在学完字典后,她们就要开始学习各项技术,在技术中穿插着独立的思想教育,让这些女孩先有生存的能力,再让她们想活着的意义,那样才不是造空中楼阁。 为此慕宁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她找了一个最聪慧的女孩子担当教导主任,由她来落实计划。 这个女孩子叫做如月,她是因为她爹赌钱输了被卖掉的。 快要被老鸨买走时,她被慕宁给买下来了。 对她来说,慕宁就是她唯一的主人,那个恨不得让她去死的父亲,跟她再无关系。 她学东西比任何人都快,慕宁就给她开小灶,顺便让她担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为了让她尽快适应新生活,慕宁还专门给她配备了一个会武的丫鬟,保护她的安全。 毕竟一个学校的高管,肯定会被盯着,说不定会有意外。 慕宁要把所有意外扼杀在摇篮之中,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如月没想到她一个下人被委以重任,动力更强了,干得热火朝天的。 慕宁很满意。 在女学开办几个月后,慕宁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了。 不为别的,这些姑娘做得都很好。 她们得到的是从未得到的机会,是被平等尊重的权利,有了这些,足够让她们用生命去教学。 而慕宁穿插的一些思想教育,也被她们传授给了这些前来求学的女孩子。 女孩子们在认识字后,学会了读书,她们不知道女德怎么要求的,她们只看到了课本中那些出色的女性在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被众人敬仰。 慕宁让她们一边学理论,一边搞实践,搞实践的那些人,也是慕宁招工招来的。 由于阶级的固化,好多优秀的人总会走到走投无路的境地。 慕宁的招工一直没停下,动不动就招一波,这些来京城寻求机会的人,有时候就想试一试,大着胆子来报名,然后就被选上了。 慕宁也不亲自搞培训了,她手底下的人才慢慢聚集,会搞培训的就多起来了。 搞培训的搞培训,培训完的去当老师的当老师,不想进学校的,除了伺候慕宁,慕宁会给他们其他晋升的渠道。 慕宁不想坐吃山空,一所学校该投入就得投入,可创收也是有必要的。 她安排一部分人去搞商业,一部分人去搞农业,还暗地培养了一部分家境贫寒的书生去科举。 反正是四处开花。 谁让原主在这个国家的势力薄弱得很,慕宁当然得多多为自己积蓄力量。 在如火如荼的各种搞事业中,半年眨眼间就过去了。 慕宁创办的女学,已经变成了京城平民人人想去的地方。 因为他们看到了实惠。 这些女孩子们眼看着眼里的浑浊消失了,越来越聪明,一些爹娘看不懂的文书能看懂了,别人来欺负他家,她们也能据理力争了。 还有的女子经过了学校的培训,竟是连手艺都学起来了,上着学还能往家里拿银子。 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去争取一下。 当然也有一些极品家庭的女孩子,尤其是那些家里姊妹多弟弟只有一个的,她们的爹娘恨不得把姊妹们当牲畜使,只为自己的儿子使唤。 这些女孩子是蒙昧的,也是清醒得极快的。 当发现自己为家里奉献一生,年纪轻轻累出一身病是不对的以后,她们就慢慢明白了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即便还没法脱离家庭,但她们已经在老师那里学到了手艺,银子全都被老师收去保管了。 爹娘一问,那就是老师觉得她们学的不好,学校安排的活计做好了也不给银子。 可米肉都拿回家了,爹娘就不会让她们放弃上学。 这些女子越加的聪慧,越加的对慕宁死心塌地。 她们都想追随慕宁。 谁让慕宁是她们眼里的救世主,如果没有慕宁,她们可能这辈子都不明白人要为自己而活,更不用说抬眼看看人世了。 她们只会局限于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每日除了洗衣做饭就是等着出嫁换一笔钱。 在这些求学的女孩子们的心目中,慕宁是她们的大恩人。 一些良善的家庭,他们的女儿越来越好,大人对慕宁就越加的感恩。 就连那些刻薄的家庭,都没法说慕宁的坏话,谁让自己的孩子拿回来了那么多的东西。 总之,慕宁在民间的名声空前的好。 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下,慕宁时隔半年,总算收到了太子的口信。 老皇帝的生辰要到了,他们要去参加宫宴。 这可是个非常重要的剧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