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玄幻小说 > 除灵者传说 >推恩令

推恩令(1/1)

 推荐阅读:三玄天鸢尾花的葬礼逐仙神我能变身假至宝斗武异界潜龙归来吾为金手指最强疯狂无敌系统创道邪君神龙是怎么养成的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小龙女继续说道公孙弘不久前坚持杀郭解,又坚持杀主父偃。此公可是典型的阴险人物。平常日子一团和气,不与人争,却在节骨眼上,使出恶毒一击。

主父偃是齐国临菑县人。常学习游学之术,很晚的时候才学习易、春秋、百家之言著作。主父偃游学于齐国读书人之间,儒生们一齐排斥他,他在齐国不能容身。元光元年,主父偃就向西进入函谷关会见卫青将军。卫将军多次向皇上进谏但皇上不察。于是上书阙下。早上刚刚进奏,到晚上主父偃就被武帝召见。皇上对他说:“为什么相见那么晚呢!”于是任命主父偃为郎中。主父偃多次上书言事,升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

主父偃对皇上说:“过去诸侯的封地不超过百里,强弱的形势容易辖制。如今诸侯有的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形势缓和了就骄纵奢侈淫乱,形势紧急了就阻断别人的强大并合纵来抗拒京师。如果按照法令削割他们的土地,那么就会萌发叛乱,过去晁错就是这样。现在诸侯子弟有的数十个,长子代立王位,其余的虽也是骨肉,但没有加封给他们尺寸之地,但这是仁孝之道所不宣扬的。希望陛下命令诸侯王能够推广恩德,分其土地给所有子弟,使他们都成为侯。那人人喜欢他所希望得到的东西,皇上以德施恩实际上是分割诸侯国。一定会渐渐把自己削弱了。”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议。

使卫皇后尊立到燕王定国暗中谋事,主父偃对此有功。大臣们都害怕他的辞令,贿赂的东西累计千金。有人对主父偃说:“你太横!”主父偃说:“我从小就游学有四十多年了,自己什么都不成功,父母认为我不是好孩子,弟子不接纳我,宾客们抛弃我,我处境艰难的日子过了很长时间了。况且大丈夫活着不能用五鼎来吃饭,死了就要被五鼎烹煮了!我年纪已老而所想做的事还很多,所以只能倒行逆施了。”

元朔中,主父偃对皇帝报告说齐王有家中淫乱之行,皇上授予主父偃为齐相。到了齐国,他派人查问齐王与他姐姐的奸情,来敲打齐王。齐王认为最终不能脱身,恐怕会和燕王一样被论死,于是自杀。

主父偃起初当平民百姓时,曾经游学于燕国、赵国,等到他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犯罪的事情。赵王恐怕他是国家的祸患,派人上书,告发主父偃收受诸侯们财物,因此许多诸侯子弟大多得以分封,到了齐王因为自杀被人知道后,皇上大怒,认为主父偃胁迫齐王令他自杀,于是征派下吏治理。主父偃供出收受诸侯重金之事,实际上没有胁迫齐王令他自杀。皇上想不杀他,公孙弘争说:“齐王自杀绝了后嗣,封国被废,成为郡县收归朝廷,主父偃是这件事的首恶,不杀主父偃无以给天下之人交代。”于是族杀了主父偃。1

性格

主父偃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特别不好。他当年在齐地游学的时候,齐地的读书人都讨厌他,排挤他。他后来没办法跑到燕国、赵国、中山国去,到那儿后人家又讨厌他,又排挤他,就是他走到哪儿人家都烦他,所以主父偃就待不下去了。最后在元光元年,主父偃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西入函谷关。他去找谁呢,找卫青。他觉得卫青是皇帝的小舅子,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可以通过卫青来得到重用。结果卫青虽多次向汉武帝进言,但是汉武帝不听,所以主父偃到达京城后开始也不顺。最后主父偃在京城落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谁也不待见他,带来的钱也花完了,就是主父偃已经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了。主父偃最后只剩下一条路,铤而走险。他那个铤而走险就是他给汉武帝写了一道奏章,这个奏章非常奇特,按照史记的记载,是朝呈暮见,早上呈报上去晚上汉武帝就召见他了。这就是主父偃的机遇了,这个奏章究竟是什么内容史记记载得不详,说奏章一共写了九条,其中八条是关于法律的,其中有一条是关于对匈奴作战的,这个对匈奴作战的还是主父偃不同意对匈奴作战的,最主要内容就是他不同意对匈奴作战。而这个意见刚好和汉武帝的意见相反,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因言废人啊,汉武帝没有因为他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对而生气,反而召见了他。同时被召见的还有另外两个上书的人,这两个人也是反对对匈奴作战的。汉武帝见到这三个以后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说你们这些人都跑到哪儿去了,为什么我和你们见面这么晚呢?这个话说明汉武帝对这几个人非常器重,当然,同时被召见的三个人中最受器重的是主父偃。这个主父偃尝到上奏章的甜头了,于是就隔几天一道奏章,隔几天一道奏章,这个奏章一上来就中汉武帝的心思,所以汉武帝见一道奏章就提拔他一次,再见一道奏章再提拔一次,一年之中提拔了四次,所以主父偃迅速地飞黄腾达了,发达了。

史记本传

附注释史记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

长短纵横之术:即战国纵横家的思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主父偃著书二十八篇,集为主父偃一书。晚:晚年。百家言:诸子百家的学说。诸生:许多儒生。厚遇:宽厚相待。排摈:排斥。假贷:借贷。元光:武帝第二个年号前134前129。卫将军:指大将军卫青。数:屡次。上:指汉武帝。阙下:宫门之下,此指皇帝。朝奏:早晨进献奏书。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郝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11,兵者凶器也12,争者未节也13。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14。夫务战胜穷武事者15,未有不悔者也。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16,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17。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18,迁徙鸟举19,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20,重不及事21。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22。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中国23,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24。地固泽咸卤25,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26。暴兵露师十有余年27,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28,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刍挽粟29,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30,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31。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32,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33。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34。

不恶:不讨厌。切谏:深切的谏言。意谓毫不避讳的直谏君王。博观:广泛地观察。重诛:严厉的惩罚。遗策:失策。万世:万代。效:献。司马法:古代兵书,即司马穰苴兵法,原有一百五十篇,今存五篇。以下所引文字出于司马法仁本篇。平:太平。大凯:周王所奏凯旋班师的军乐。蒐:春天打猎。狝:秋天打猎。振旅:训练军队。治兵:修治武器。11逆德:背逆的德行。12兵:武器。凶器:凶恶的器物。13末节:最末等的节操。14重行:慎重对待。15务:致力。穷武事:用尽武力。16任:凭借。17齐:相等。三代:指夏、商、周。18委积:此泛指仓廪所蓄的粮食和财物。19鸟举:像鸟儿飞翔。举,飞举。20踵粮:携带粮食行军。21重:繁。不及事:无济于事。22役:役使。23靡敝:疲弊。24辟:通“”,开拓。河:黄河。25泽卤:盐碱地。26丁男:成年的男人。27暴兵露师:把军队暴露在荒沙野地之中。28是:此。岂:难道。29蜚刍挽粟:飞速转运粮草。蜚,通“飞”。刍,喂牛马之草。挽,引、拉。30黄腄:指黄县和腄县。负海:靠海。31率:大致。钟:容量单位,即六斛石四斗。致:得到。32疾耕:拼力耕种。33纺绩:纺织、绩麻。帷幕:军帐。34畔:通“叛”。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11,而下修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12。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13,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14。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15,此得失之效也16。故周书曰17:“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详察之,少加意而熟虑焉18。

略:攻取。代谷:代郡的山谷。从:追。搏影:捕捉影子。平城之围:公元前二年,汉高帝刘邦打匈奴,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的白登山,七天七夜方得脱离险境。见卷八高祖本纪、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等。刘敬:即娄敬,他建议与匈奴和亲。和亲:这是汉朝出现的一种与边境部族修好的政策。如把汉朝宗室女儿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借以加强汉匈之间的亲善关系,换取边境的安宁。刘敬事见卷九十九本传。兵法曰:“此指孙子兵法用间篇。系虏:俘虏。系,拴束。完事:完美的事。9固:本来。弗:不。程督:按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加以规范督导。畜:养。11统:经验。12兵久:战争持续很久。变:动乱。虑易:思想发生了变化。13外市:与外国人勾结。14尉佗:即赵佗。他建立了南越国。其人其事见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章邯:本是秦朝将领,在秦末大乱中投降项羽,受封为王。见卷七项羽本纪等。私:私欲。15二子:指尉佗和章邯。16效:效验。17周书:指逸周书,记周代史实的史书。以下引文非此书原文,当是变化周书王佩解之“存亡在所用,离合在出命”而来。18少:稍微。

是时赵人徐乐、齐人严安俱上书言世务,各一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