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底下的白骨也被挖了出来之后。
深坑数丈,白骨如山!
堆在后花园里,宛若京观!
“点火!浇油!”
“烧化之后连夜扔大江里!”
信豫下完命令,匆忙离开后花园。
回正殿寝宫的时候,浑身都在瑟瑟发抖。
他早已记不得在后花园里究竟埋了多少具尸首……
…………………………
次日。
直到日上三竿贾赦才起来。
头疼欲裂。
问道:“小兴子,你三爷呢?”
小兴子道:“三爷大清早就去翰林院销假了。”
贾赦按着太阳穴,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
一时间,却想不起来是件什么事。
洗漱完毕,喝了碗碧粳米粥。
“本王去后面园子见父皇,要是有人找,就过去通传。”
贾赦才要从后角门去大观园。
只见夏守忠急匆匆过府。
“三爷,出事了!”
“圣人让三爷赶紧去勤政殿。”
“四爷五爷并信豫郡王都在。”
贾赦问道:“什么事?”
才问完便猛地一拍额头。
他终于想了起来。
昨日喝醉了,他将信豫那破事跟义勇亲王那棒槌抖了出来!
贾赦急急忙忙进宫的时侯。
贾琮正对着翰林院藏书馆里的书籍,望洋兴叹。
徐碧江与杨浩然看着他笑道:“史料要从洪武初期开始查阅。”
“包括前期还未登基大宝之前的都要。”
“这里资料不够详尽的话,就去宫里文渊阁查找。”
“你进宫反正不要腰牌,倒也方便。”
贾琮愁眉苦脸地道:“这要弄到什么时候……”
徐碧江微微一笑:“旨意是三年时间。”
贾琮嚎道:“舅父,大师伯,你们别告诉我,只有我们三人……”
徐碧江敲他一下:“臭小子!想什么呢!”
“要是只有咱们三个,那还不得修到下辈子?”
“编辑,校订,圈点等等,一共有一百五十位编者。”
“除了翰林之外,还有各州府县治举荐上来的训导教谕并民间老儒。”
贾琮长长舒了口气:“这还好……”
人手足够的话,修出前朝国史应该不甚难。
此时的贾琮万万没有想到,人多是非也多。
后来将肃穆安静的翰林院直接吵成菜市场的时候,比比皆是。
杨浩然笑道:“洪武打天下十六年,前朝国祚两百七十六年。”
“每二十年一组,琮儿,你负责打天下那十六年并登基后的四年。”
贾琮又舒了口气。
暗暗拍了拍胸膛。
从两百九十二年变成二十年,要查阅修撰的史实必然少得多。
当日,贾琮便留在翰林院。
开始着手编纂前朝国史。
直到下衙鼓响,方才回义孝亲王府。
才进府,贾赦身边的小兴子匆匆过来请他。
“三爷可算是下衙了。”
“王爷叫三爷快些过去。”
贾赦在侧殿书房内。
拿着一支笔,不知道在写些什么。
贾琮笑道:“爹啊,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的?”
“怎么想起来写字?”
自家这便宜老子一手字写得极好,但是没事从来不动笔。
贾赦招手让他坐下。
“你爹我昨儿做错了一件事……”
“得写下来,作为教训。”
贾赦往纸上一看,满纸都写着“醉酒误事”四字。
噗嗤一声乐了。
“爹,你又不是酗酒之徒,不过是偶尔应酬才醉一两回而已。”
贾赦按了按眉心。
“徒小四那棒槌出了个好主意……”
“让信豫将百十条女尸都烧了……”
贾琮眉头大皱:“徒坊那混账手里下有百十条人命?!”
贾赦摇摇头:“怕是还不止……”
“那些尸首,连一个苦主都没有……”
贾琮吓了一跳:“难道全家老小被信豫那混账连锅端?”
贾赦缓缓点头:“只怕是了。”
顿了顿,才接着道:“昨日你九叔不是也醉了?”
“垚儿等他今早酒醒,才将内卫消息报上去。”
“再派出羽林卫去信豫郡王府查证,已经来不及。”
“后花园子里只剩一片还没来得及填上的焦土,连骨灰都倒在大江里……”
贾琮道:“是四叔出的主意?”
贾赦点点头。
“百十条人命却是从那个深坑大小推算出来的。”
贾琮问道:“那九叔是怎么处理的?”
贾赦叹了口气:“尸首没了,证据也没了……”
“还能怎么处理?”
“宗人府里圈禁三年。”
“所以我说喝酒误事……”
贾琮心内委实不愿意放过徒坊那披着人皮的恶魔。
轻声道:“那么多条人命只圈禁三年?”
“未免太便宜他了……”
“还不如去九边戍边,吹白毛风吃沙子!”
贾赦道:“要说便宜也不太便宜,他这圈禁跟上回徒垣可不一样。”
“只有间三尺见方的小屋子,一道小窗口送吃喝。”
贾琮奇道:“那就是关小黑屋蹲禁闭了,谁出的这么天才的主意?”
贾赦道:“你五叔,义恭亲王。”
“今儿我们一道去信豫郡王府上。”
“看见那个一片焦土的深坑时候,你五叔没差点揍死徒坊。”
“得亏他昨天还要我手下留情来着。”
贾琮忽然笑了笑。
“五叔应该是不明白关小黑屋蹲禁闭的威力有多大。”
“呵呵!”
“徒坊那暴虐的棒槌没几天好日子过了!”
贾赦问道:“这是怎么说?”
贾琮阴恻恻地道:“别说关三年了!”
“只要不让他放风,没有人跟他说话。”
“不出一个月必疯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