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合上剧本,刘将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无疑是个压抑到极点的故事,字里行间的悲伤和绝望几乎是扑面而来,打得人半天缓不过神。
但这可不是商业片该有的样子啊!
TNND,自己不会是碰上一部艺术片了吧!
算了,艺术片就艺术片吧,现在可不是什么挑肥拣瘦的时候。
刘将抬头看向了尼古拉斯,对方仍沉浸在剧本构建的世界中。
他隐隐有些担心,这个故事虽然还不错,可是想要演好那个酗酒的角色却并不容易。
醉醺醺的状态可不是那么好把握的,除非真的变成一个酒蒙子。
等尼古拉斯看完了剧本,刘将善意的提醒了对方几句。
“尼克,这个角色可不好演啊!”
“你可别因为一部电影而染上酗酒的毛病。”
“对你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尼古拉斯笑了笑,丝毫没把刘将的建议放在心上。
“约翰,这可不是你该担心的事。”
“我感觉这个角色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我根本就不用去演,本色发挥就能诠释好这个角色。”
耸了耸肩,既然对方这么自信,刘将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刘将又不是什么圣母,该提醒的,提醒到位就可以了。
接下来的这段日子,刘将除了训练之外,一有时间就跑到片场去观摩。
他很快就和这部电影的制片人之一马克·费舍尔混熟了。
跟在马克的背后,刘将学到了很多。
他渐渐搞明白了制片人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的区别。
简单点来说,就是谁的话语权大谁就是中心。
在美利坚,导演服务于制片人,制片人则服务于投资方。
投资方相当于公司老板,制片人相当于项目经理,导演相当于程序猿组长。
制片人完成一部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投资方挣钱。
电影从立项开始,制片人就必须全程把控。
通常是以一个好的故事为出发点,选择剧本或者选定编剧创作剧本。
然后预估这个电影项目的前景以及确定费用预算。
再拿着项目评估书和费用预算表去找投资方拉投资。
投资一旦确定,制片人会根据费用预算来划分导演、演员、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各个部分的经费。
又根据每个部分划分的经费来确定该寻找什么档次的人员。
人员一旦敲定,制片人就会和导演一起确定所有的拍摄事宜。
然后制定严谨而又精确的前后期制作计划。
一般情况下,导演必须严格按照制片人制定的计划进行拍摄。
如果导演头铁,想要自由发挥,制片人有权力炒掉导演。
否则他就有可能被投资方炒掉!
制片人需要保证实际拍摄和拍摄计划不出现太大的差错。
拍摄结束后,制片人还会深度参与后期制作和市场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