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奖励(求订阅) 一九五九年七月上旬,北汽制造厂,食堂小隔间。 今天中午的小隔间,格外热闹,因为来了不少人。 除了王树迎、程孝刚、张逢时、段云平、薛亚军、田敬业等领导之外,华罗庚和夏培肃两位教授也都在。 陈国华作为主角,当然也不可能缺席的。 其他研究员当然也会有加餐,只不过他们并不在小隔间吃饭罢了。 现在的加餐都只能说是小打小闹,等之后上面真正的奖励下来了,那才是大餐呢。 由于下午还有活儿,中午这顿饭,一瓶酒都没有,就纯粹的饭局。 甚至,大家都吃得很快,并不是很慢的那种。 主要是搞掂之后,下午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其他测试,接着就是要给上面进行汇报好消息了。 因此,清楚是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喜好喝酒还是不喜欢喝酒的领导,全都努力干饭。 当然咯,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 没有酒的话,吃过午饭之后,抽烟成为了主流。 对于烟这玩意儿,陈国华就真的敬谢不敏了。 真就是吸烟有害健康,说什么解压、过瘾、尼古丁味道好闻等等之类的话,对陈国华来说,那都是狗屎。 他不抽烟,但他空间里也有烟,这些都是用来人际交往的时候,作为润滑剂的存在。 可以派给别人,自己不抽。 在王树迎等领导吞云吐雾的时候,陈国华就离开了小隔间。 利用这个时间,他还在办公室里趴着睡了一会儿。 还别说,尽管只是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整个人也精神了不少。 下午的工作照旧,连训练也没耽搁。 当天傍晚,关于晶体管计算机这个项目的事儿,由段云平他们汇报给了上面的领导。 尽管已经是晚上了,但伍先生还是抽空亲自赶过来查看了。 “当真是每秒钟三十五万次的运算速度?” 十二号仓库里面,三个柜子一样摆放着的晶体管计算机面前,伍先生面色严肃,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正在操控计算机的陈国华,也沉着冷静地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这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确实是每秒三十五万次,这一点,毋庸置疑。 由于添加的是他设计的中文编程,占据的内存空间并不大。 因此整体的运算速度会变得非常流利。 即便如此,陈国华对它还是挺嫌弃的,反正至今这家伙也只是一个老古董罢了。 伍先生听到他的话,顿时激动不已,拉着他的手,就连说了几个好字。 国家有希望! 针对这件事,明天还会有文津街的领导过来视察,对于这样的活动,陈国华心说我能不参与么? 但,没他真不行! 作为绝对的主角,他要是不来的话,功劳可能就被人抢走了。 于是,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陈国华反而比之前搞科研的时候,更加忙碌了。 只不过是忙着陪领导,跟领导演示计算机的各项数据、性能等等。 而在这一天,物理研究所二部,之前陈国华去的那个地方,也开始组装内地第二台晶体管计算机。 通过一个上午的忙碌,总算是组装完成了。 “领导,现在已经测试结束了,没有问题,可以安排测试了” 结束测试之后,陈国华就让开了位置,冲旁边等了许久的王树迎报告道。 后者顿时大喜,连忙让其他研究员开始对计算机进行操控。 关于如何操控计算机这件事,对于研究员来说,倒不是很麻烦的事儿。 “小陈,你真的不愿意来我们二部这边吗?” 就在陈国华提出告辞的时候,王树迎再次发出了邀请。 “领导,不好意思啊,我还是更愿意待在北汽制造厂,而且我们这次的合作,也十分顺利和愉快,不是么?” “下次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很乐意跟你们二部合作的。” 王树迎闻言,却忽然说道: “昨天我问过华罗庚所长和夏培肃教授,他们都说你的数学能力非常强,加上之前徐献瑜教授对伱的评价,以及这一次你所完成的晶体管计算机项目.” “你是不是很害怕加入我们二部?” 后面的这个问题,转折来得很突然,顿时让陈国华有些猝不及防。 “不是啊,领导,我不是说了嘛,我更喜欢北汽制造厂” “何况,您也知道,段书记、薛厂长他们对我都很不错” 然而王树迎却只是看着他,忽然展颜一笑: “你别装了,我知道你是什么情况,为了不想加入我们二部,你选择了完成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发任务,我没说错吧?” 嗯嗯,您说得都没错! 陈国华在心里说到,表面上却没有赞同对方的话。 坐上车离开物理研究所二部的时候,他心里还在想这件事。 不管如何,这次的事儿,都有惊无险地忽悠过去了。 反正他打死不会离开北汽的,有本事儿,上面让整个北汽制造厂变成军工企业? 现如今的北汽制造厂,已经朝着一万名工人的大厂快步迈进了。 真要是让北汽制造厂都穿上军装的话,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大。 众所周知,建国之后,部队就开始瘦身减肥了。 特别是五九年的今天,减肥更是一直在进行的事儿。 毕竟全国上下都没有需要打仗的地方了,养这么部队,没啥用。 保持一定数量的常规部队就可以了。 至于军工企业,也同样如此。 可不是说,这些军工企业不需要养活,上面不用给钱的。 开玩笑! “算了,想那么多干嘛?我就专注自己的事儿就可以了,其他的事儿,走一步看一步咯”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 蔡尚思几人正在办公室里闲扯淡,因为此时的夏培肃教授并不在办公室。 “你们知道今天我从那个王树迎领导和华院士对话里,偷听到了什么吗?”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鲁小石笑骂道,孙宗鹏这家伙最孙子了,总是吊人胃口。 商崇新他们也跟着起哄,凑近八卦了起来。 “王领导问华院士关于老陈这家伙的数学能力怎么样,华院士当然说很不错啊,还简单举例了呢.” “等确认了老陈的数学能力之后,王领导就笑着问华院士,你知道那天在北大计算数学办公室的时候,小陈是怎么自评的么?” “王领导说:小陈那家伙说他数学很差,算不出来我给的那些题目.” “接着,王领导就自语了一句:那小子为了不加入我们二部,居然选择造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还被他给造了出来” “你们知道我听见这话的时候,我是什么感受吗?” “我整个人都麻了!” “那可是物理研究所二部啊,整个中科院最难进去的地方” “还有老陈那家伙,为了拒绝,选择造计算机,还被他在十天之内造出来了,简直了都.” 听到这些背后的故事,蔡尚思他们全都沉默了。 天才的世界,果然是难以理解的。 他们做梦都想要加入的二部,却被陈国华嫌弃。 并且为了不被强行带到二部去,还怪好心地帮忙造了一台领先世界水平的计算机。 简直炸裂,头皮发麻,被秀翻了! 沉默过后,鲁小石来了一句: “你们说老陈他这小子为什么不乐意加入物理研究所二部呀?” “谁知道呢?” 他们这些凡人,当然不知道陈国华是怎么想的。 而此时的陈国华已经回到了北汽制造厂,准备要回归他平淡的日常。 只可惜,他想多了。 刚回到北汽制造厂,陈国华就被高福通知,一把手找他。 来到一把手办公室,陈国华刚进来,就看到了段云平、薛亚军和田敬业等几位领导。 “领导,听说您找我?” “国华来了,快,先坐来说话吧,不急,是好事儿。” 段云平他们几人现在对陈国华更加客气了,也不喊小陈了,直接喊名字,显得更加亲切一些。 田敬业等其他级别低一些的领导,全都站起身来,似乎陈国华才是领导,他们是下属一样。 受宠若惊的陈国华,有些不太理解,但大为震惊。 “是这样的,上面关于你的奖励,其实还在讨论当中,特别是你的职位调整情况,目前还没消息” 等陈国华坐下来之后,段云平便笑着说道: “不过我可以提前跟你说一下,现在上面对你的安排,就是偏向于给你副教授级别待遇还是工程师的待遇有争议.” 副教授? 陈国华顿时惊讶地看着段云平,眨眨眼表示不解。 随即,他很快就明白了。 如果是副教授待遇的话,那么陈国华以后可能就是进入中科院这样的系统,专门搞科研。 另一边则是工程师待遇,意味着陈国华会留在北汽制造厂,继续发光发热。 听到这里,陈国华顿时说道: “领导,我记得我跟您说过,也跟张局长、吕领导他们说过要留在北汽的呀” 讲真的,虽说他在北大还担任助理讲师的职位,拿两份工资。 但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毕竟很多知识分子,他们也都是这么干的。 比如刘二怀这位北汽制造厂的汽车研究员,他也是在京城钢铁学院担任教授职位呢。 只不过,人家主要职务是教授,汽车研究员是兼职,类似顾问。 还有就是京城工业学院的庄炳昌教授,此君也跟刘仁怀差不多。 所以,对于陈国华而言,他觉得这两条路,并不冲突啊。 段云平闻言,却是笑着安抚他道: “你别急,这只不过是上面领导争议的点罢了.” 原来是上面不同利益集团的领导,见猎心喜,想着把陈国华争取到他们那边去,所以才非要逼着二选一。 中科院那边的领导一看,嘿,陈国华这么优秀的苗子,连闵乃大、吴几康他们这样的计算机方面的专家都搞不掂的晶体管计算机,结果却被陈国华短短十天之内就弄出来了。 天才中的天才啊! 于是,便想着把陈国华给划拉到中科院这边。 结果却遭遇到了工业部这边的熊玉坤、吕进雄等人的强烈反对。 好家伙,这下可就有的争执了。 为啥? 因为大家都觉得他们各自负责的事务,重要性和优先等级都比对方更重要一些。 比如中科院,他们干的可都是最前沿的科技,对国家的帮助更大。 而熊玉坤、吕进雄他们也说了,工业部这边干的活,对当下的重工业发展贡献更大。 并且,中科院人才济济,不差陈国华一个。 两边就因为这一点,所以一直争执不下来。 当然了,按照段云平的猜测,这事儿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除了这一点之外,反倒是上面给到北汽制造厂的奖励已经下来了。 “下来了嘛?什么时候到的?” 陈国华闻言,顿时两眼放光。 “不急,还有呢!” 段云平的心情十分高兴,又给陈国华提了之前跟伍先生申请过的一件事儿。 那就是磁芯板这个项目对外销售的事儿。 华润公司那边的调研结果已经出来了,确实是有人乐意出钱采购磁芯板,而且价格还真不低呢。 “他们愿意给多少钱啊?” “如果是百万字节的磁芯板,他们愿意出十五美元的价格.” “多少?”陈国华的声调猛然拔高了不少,分贝都突破了七十。 众所周知,正常人说话的分贝也就是四十到六十左右,很少会有高于六十的。 七十这个分贝数值的话,那就是喊话了。 “十五美元啊,咋滴了?” 段云平无比诧异,薛亚军他们也是好奇陈国华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反应呢? 十五美元一个磁芯板,已经不便宜了,甚至说是非常贵了。 要知道,北汽制造厂这边,不提之前研发的成本,现在制造一块磁芯板的成本,也就是十块钱人民币罢了。 而现在的汇率,是一美元换两点四六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十五美元的话,相当于三十六点九人民币。 如此一来,直接赚了二十六点九人民币,这还不躺赚啊? “领导,您或许不知道外面是多少钱,但您可以让华润公司打听一下的嘛,一台计算机少说也要十几二十万美元.” “就咱们这样的磁芯板,没个四五千块美元,您说人家IBM公司会卖吗?” “咱们居然是贱卖十五美元?这是华润公司那边发过来的电报吗?那我们不卖!” 陈国华顿时气炸了,这语气更多是恨铁不成钢。 很明显,这十五美元的价格,绝对有可能是华润公司那边,由于对北汽生产出来的磁芯板不信任,所以才给出了这么一个低廉的价格。 也有可能是他们隐瞒了什么,或者说是中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总之,这么便宜的价格,陈国华说什么也不会卖。 当然咯,如果是上面领导非要达成这笔买卖的话,他也是没辙。 首先磁芯板这项生产技术,不只是北汽制造厂这边有,京城的107工厂和川蜀之国的509工厂,他们两家也有设备和技术的。 其次,现在内地是计划经济时代。 如果有外汇可以赚的情况下,文津街的领导层,不可能视而不见。 要知道,从五月份开始,便已经明确了要尽快还债的路线。 更别说,赚外汇的话,对内地本身来说就是一件好事儿。 此时的五九年,西方不说是完全封锁,但也是让内地寸步难行。 因此如果可以卖磁芯板的话,绝对是很乐意的。 尽管磁芯板这项技术是内地目前的领先技术,不应该拿出来才对。 然而人家北美IBM公司那边,在去年就已经有了晶体管计算机了,内地这边卖不卖,影响大吗? 反正对IBM公司来说,如果内地卖磁芯板,反而是竞争关系,毕竟这是抢它的客户嘛。 只不过,整个北美,又不仅仅只是IBM一家计算机公司,其他竞争对手,有这样落井下石的机会,绝对不会放过的。 何况,其他想要发展计算机的公司,发现港岛这边的华润公司可以卖磁芯板,反而会更加兴奋。 只要技术没问题,他们当然更乐意选择华润公司这边的磁芯板,而不是IBM公司的。 后者是技术垄断嘛,价格当然贵得离谱。 段云平他们面面相觑,原本还想给陈国华说好消息呢,没想到在陈国华看来,这居然是坏消息? 随后,段云平尴尬地笑了笑,转移了话题。 关于磁芯板价格的讨论,这不是他段云平能够参与的事儿。 因为这是上面领导层决定的事儿,他段云平最多就是个传声筒罢了。 针对此次晶体管计算机和磁芯板出口的事儿,上面给到的资源倾斜当然会更多。 此外就是奖励了,直接给北汽拉来了十头大肥猪。 就连大米、面粉等物资,也拉来了不少。 在现如今的粮食和猪肉份额下调的情况下,上面奖励这些物资,绝对是非常豪爽的表现。 陈国华闻言,心情好了不少。 他没再把磁芯板价格的事儿,放在心上。 反正跟段云平他们讨论这些,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好好享受一下这些物资带来的享受和快乐呢。 此次十头大肥猪肯定不会是全都分给陈国华这边的两大研究机构。 关于这些奖励的安排,暂时还不能确定下来。 反正都已经进入了北汽制造厂的仓库,不急。 到了半下午的时候,关于陈国华的职位待遇奖励,便已经彻底明确下来了。 拟定陈国华为北汽制造厂的科研项目主任,按照七级工程师的待遇标准发放,本月起生效。 听到这个职位和待遇,陈国华有些疑惑: “领导,我不是兼任纤维科研所所长、配件研究小组组长和设计部第一小组组长的么?现在这些职位都撤了?” 段云平笑着给他解释了一下。 眼下北汽制造厂将会成立一个项目科研所,将由陈国华来担任主任的职位。 纤维科研所等都并入这个材料科研所当中,全部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存在。 并且,往后陈国华想要申请新的科研项目的时候,也都会在上面审批过后,把这些材料放在科研所下面。 换句话说,从现在开始,陈国华领导的材料科研所下面就会有纤维研究小组和配件研究小组。 “上面也对你的配车作出了安排,之前那些公用汽车的说法,全部作废,现在那辆汽车就是你的配车,你是想你自己开车,还是让小叶或者保卫科的其他同志给你开车?” 老段的话,把陈国华的思维拉回了现实。 “上面领导真是这样安排的?” 他顿时非常惊讶,见段云平点头表示肯定,他这才道: “好的,谢谢领导,那以后就由老叶帮我开车吧。” 陈国华的开车技术还算可以,但如果有人开车的话,那就没必要自己开车了。 坐车不香吗? 段云平呵呵笑着说道: “也好,叶茂昌同志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驾驶技术也不赖,有他在,我们也能更放心一些.” 其实他跟薛亚军他们也商量过,是不是要派人保护陈国华。 但仔细想一想,却觉得没什么必要。 一来陈国华每天的上班路线较为固定,他每天都是跟大部分人一样上下班。 这个时代的上下班,那基本上都是走路、自行车的,坐车的人,终究是少数。 所以,这种情况下,出事的概率很低。 二来,陈国华之前的研究,看似非常牛逼,但其实也就是那样。 如果是跟钱老他们那样的高精尖科研人才,那么被保护起来,便十分正常。 但陈国华却不是,没必要草木皆兵。 现如今,有了汽车,加上叶茂昌的话,那就更加稳妥了。 “另外,你前两天申请的晶圆制造项目和芯片制造项目也已经批准下来了,只不过,目前能给到你的研究人员,不多。” 听到段云平的话,陈国华更加惊讶了。 没想到上面这么高效了。 在晶体管计算机项目出来之后没多久,也就是趁着熊玉坤、吕进雄等领导在视察的时候,陈国华就顺势把这两个项目给拿出来,往上面进行申请。 晶体管计算机已经研究出来了,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集成式计算机了呀。 以集成式计算机的难度系数,陈国华肯定是要提前进行准备的。 并且就目前来说,还没办法进行加速呢。 按照段云平的说法,这一次分配给到他这边的大学生不会很多,不过中专生和高中生这些,倒是直接给他配了五十人。 大学生主要还是第六研究所那边的十二名大学生,以及物理研究所二部和京城钢铁厂给的九名大学生。 总共就是二十一名大学生。 这些人都会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陆续到岗。 由于现在时间还是七月上旬,距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所以那些高中生肯定没那么快到岗的。 陈国华闻言,倒也没有再强求什么。 “那领导,我需要的光学方面专家呢?有没有什么头绪?” 搞芯片研究,尽管他已经跳过去遮蔽式光刻这个最初始的步骤了,并不需要什么照相机来缩小50-100倍这样子。 但投影式光刻,对光学层面的要求,同样是非常高的。 尽管它并没有之后那些什么深紫、极紫光刻机等非常高深的芯片制造机器,对光学人才的极高要求。 可投影式光刻在五六十年代来说,特别是内地,想要找到合适的光学人才,就有些困难了。 陈国华不可能单靠自己来培养光学层面的人才,毕竟这样一来,少说不得要七八九十年啊? 所以,寻找外部专家,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段云平闻言,却是苦笑着摇头,“你说的那些照相机工厂,人家可舍不得放人,我也没办法啊.” 内地这边的光学人才,几乎都在中科院、大学或者照相机工厂。 经历过中科院的事儿之后,陈国华对中科院里的那些教授专家,并不太喜欢。 所以他想要寻找这方面的人才,当然是优先从照相机工厂寻找,再不济就是大学了。 可是大学层面的教授讲师之类的,人家也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并且这些人嘛,工资可不低,待遇什么的都还挺好,所以不是那么容易挖过来的。 “好的,领导我知道了,谢谢领导。” 陈国华深呼吸一口气,道:“麻烦领导再帮我问问,有就最好,没有的话,那就算了吧” 没有的话,那就只能他自己慢慢来了。 当天晚上,陈国华回到家,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了家里人。 他七姐第一个兴奋地说道: “那以后是不是要叫你陈主任了?” 哈哈! 胡萍姑、于沫离、陈小月她们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云婉裳没好气地拍了陈梨花一下。 “胡说八道什么呢?陈主任是你叫的吗?” 又瞪了一眼搞怪的女儿之后,云婉裳这才看向陈国华,温声道: “我记得七级工程师的工资是每月一百三十三块五毛钱,对吧?” 哇! 她这么一说,陈小月她们几个小家伙,全都惊呼了起来。 一百三十三块五毛钱的工资,妥妥的高薪啊。 尽管家里已经有云婉裳这个高薪教授了,但陈国华能拿到这么高的薪水,对于三小只而言,当然是更加值得开心的事儿。 一家人见陈国华微笑点头,顿时更兴奋了。 只不过,陈梨花又忍不住酸道: “弟弟你的工资涨得也太快了吧?上个月才十级技术员的工资,这个月就变成七级工程师了?你这比坐火箭还要夸张啊” 她这句话,很有道理。 事实上,陈国华对自己工资的巨大涨幅,也是挺吃惊的。 只不过,接下来一段时间,估计想要再涨工资,只怕会很难了。 因为他接下来的工作,一个是第六研究所那边的纤维技术培训,二是晶体管技术改进,三是数控机床方面的技术应用,四是晶圆制造和芯片制造。 这些工作,都不是什么突破性的工作,所以想要涨工资或者升职位,绝非易事了。 对这些,陈国华也不是特别在乎了。 毕竟之前他搞翻译的时候,每个月的工资,其实并不低。 眼下来说,他已经十分满意了。 此时的老陈,面带笑容,心里却是有些发愁。 儿子太优秀了,显得他这个一家之主很没用。 只不过,他目光看向于沫离的时候,顿时说道: “国华,你看啊,茉莉再有十天左右就参加高考了,到时候高考结束就结婚,现在是不是确定一下结婚日期了?” 于沫离顿时脸色不已,羞涩到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陈国华却满心无奈,道: “爹,这件事能不能等茉莉高考之后再说?您现在这不是扰乱茉莉的心神吗?万一影响到她的高考,那就不美了.” 说罢,他又拉着于沫离的小手,在她耳边小声嘀咕了一句。 老陈看到这一幕,比陈国华还无语。 云婉裳却是非常赞同陈国华,所以她瞪了一眼自己的老伴,让他没事儿别乱提意见。 “茉莉都是我们家的儿媳妇了,结婚也不过是走个过场,但现在没有什么事儿比她参加高考还重要,反正她参加高考之前,大家都别提这件事了.” 有云婉裳的一锤定音,大家自然不会再说什么。 话题再次回归到陈国华升职这件事上面,陈梨花再次提及配车这件事。 这一次,陈国华就没有隐瞒了。 毕竟他以后也是要当主任的人了,想要隐瞒也更困难了。 这两天,报纸上已经刊登了关于晶体管计算机的新闻,全城全国都在热议此事。 主要是内地居然真的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计算机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全民兴奋,自信心暴涨啊。 另一边的北方工程师叶甫根尼和米哈伊尔教授,他们也看到了报纸上面的新闻。 作为援助内地的专家,他们当然是看得懂中文的。 尽管上面并没有陈国华的照片,但是有对陈国华的信息简介。 都说明白了是来自北汽制造厂的陈国华,因此,叶甫根尼和米哈伊尔两人都目瞪口呆: 这个陈国华不是搞农用地膜和蔬菜大棚技术的农业人才吗? 上半年因为烟条棒等增雨三件套上过报纸,但那会儿叶甫根尼和米哈伊尔两人还在莫斯科那边种菜呢,所以不知道这件事。 但是现在他们两人的三观却极为震撼。 好家伙,陈国华这人也太牛逼了吧? 就算他们两人不是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但也知道作为新兴科研技术,计算机绝对算得上是非常前沿的科学了。 即便是他们莫斯科这边,也没有那么厉害的计算机呢。 “难道是中国人自吹自擂?” 不管是不是自吹自擂,这件事确实值得深思。 唉,不可思议的中国人啊! 而身处莫斯科的赫鲁,很快从情报部门这边获知了消息。 “哈哈,没事,他们越厉害,对我们越有利.计算机而已,又不是核潜艇、蘑菇蛋,顶个锤子啊?” 现如今的莫斯科,或者说现如今的世界,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计算机的威力。 即便是IBM公司自己,也不知道他们造出来的计算机,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威力。 众所周知,莫斯科搞科研,靠的是庞大的科研团队。 他们信奉大力出奇迹的科研信条,如果遇到了什么难题,那绝对是组织更大规模的科研团队来解决这些难题。 因此,相对来说,他们并不太擅长借用其他工具来攻破科研难题。 所以计算机技术是新兴学科,大家也知道它似乎蛮重要的,但毕竟它没有表现出来。 加上科学家们更加深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依赖机器。 何况,人民报、青年报、妇女报等内地报纸,也仅仅只是报道了每秒二十万次的运算速度。 这个速度,还算可以,但也仅限于此罢了。 关于每秒三十五万次的运算速度,早就被王树迎下令封锁保密了。 当时在十二号仓库里,参与计算机组装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因此大家对于保密这件事,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莫斯科这边不担心,北美那边,就更加不担心了。 IBM公司这些企业,就无法获知消息了。 主要是现如今外界很难了解到内地的情报,就好像原时空历史上,内地还跑去枫叶国那边采购了粮食,运回来之后,过了好几年才发现原来内地之前有过饥荒啊。 错失几亿! 但那些粮食公司也只能拍拍大腿,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吞咽了。 在现如今的信息靠报纸、电报等来传递获知的年代,就算西方没封锁,外界也很难获知内地的消息。 北美这边的计算机技术更加先进,目前都已经达到了每秒五十万次的速度。 甚至,他们已经开始研究集成式计算机了。 只不过,洁净室还没出来,他们压根儿就不可能弄出芯片。 没有芯片的话,他们想要发展集成式计算机,那就是天荒夜谭。 针对计算机芯片的洁净室,要到明年才会出现。 即便出现了,那也是只能制作十几到上百个晶体管、电路的芯片,遮蔽式光刻的成本也十分高昂,根本不是一般厂家能够消费得起的。 所以,北美这边的集成式计算机,想要发展起来,最起码要到七十年代中后期。 如此一看,陈国华其实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呢,所以慢慢追,并不着急。 其实陈国华想急也没有办法。 现如今的他,外界是什么情况,他并不清楚,也没办法知道。 就算知道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比原时空早了五年,提前拿出了晶体管计算机,对整个内地和世界的影响,看似很大,实则类似一个热点新闻。 转眼就过去了。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七月上旬很快就过去了。 最近一段时间,北汽制造厂再次扩建,特别是陈国华这边,新成立的材料科研所,其实就是把他办公室门口的牌子换了一下,其他都没有什么变化。 如今分成三大小组,纤维研究小组、配件研究小组和晶圆芯片研究小组。 后面的晶圆芯片这个小组,其实就是学习小组。 目前除了刘永芬、王宝柱、程耀华他们这八位已经学习了一个多月的大学生之外,目前已经到岗的二十一名大学生也都在十一号仓库这边学习呢。 “你们这一批次刚入职的大学生,目前总共有二十一人,由于进来比较晚,所以我就直接给你们进行分配了.” “郑家俊、曹景康、陈松茂你们十人学习这份晶圆制造材料,剩下的顾毓珍、苏元复、陶延桥你们十一人学习芯片制造这份技术材料.” “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尽量辅助你们学会这些知识,你们隔壁的这八位同志,他们比你们先进来一个月,有什么不懂的不要问他们,我怕你们被误导” 十二号仓库里,陈国华冲下面的二十一名大学生,如是说道。 新职员入职了,少不了要给他们安排点任务。 大学生也没用,他们都不懂这些晶圆生产制造的情况。 何况,就算懂也没用啊,现在都还没有设备,造个锤子哦。 所以,必须得让他们学会了这些技术设备的制造办法,然后跟配件车间里的马云禄、华居佐等人配合,这才能慢慢造出来。 一众大学生翻看着手里的技术资料,很快就纷纷傻眼了。 没人告诉他们,进入工厂之后还需要学习啊。 早知道的话,去当干部,它不香吗? 然而,到了中午,他们准备去食堂打饭的时候,却被通知去隔壁的十一号仓库。 刚走进去才知道,嘿,这儿满屋子都是肉香味。 “这不是学习的地方吗?怎么成了食堂?” 苏元复惊讶地跟旁边的陶延桥说道,后者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反倒这个时候,端着饭菜去找座位的周德龙经过,笑呵呵地来了一句: “你们呀来得正是时候,上周我们陈主任刚把晶体管计算机研发出来了,上面奖励了我们北汽制造厂十头大肥猪,还有不少大米面粉等物资呢” “这不,最近这些天,咱们隔三差五都能吃上这么一顿.” “陈主任说了,每隔一周宰杀两头大肥猪,分咱们材料科研所两百斤肉,其他的都分给全厂.” 两百斤肉? 一头大肥猪差不多能出肉两百五十斤,算上猪血等下水,大概能有个两百七十多左右。 这意味着,全厂分三百多斤。 材料科研所分走两百斤的话,那属实是非常多了。 “谢谢啊!” 苏元复、陶延桥、陈茂松等人都冲周德龙道谢了一句。 PS:每天两万、三万字更新,求张月票,不过分吧?